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2014-12-15相杨
相杨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中的感悟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凭借对具体语境的感悟,从而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感”.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目标的达到,关键在于“读”的训练,读是由语文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学生通过“读”来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以读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84-01
古人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语文,必须多读”这是一条古人就知道的规律。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相统一的,而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是对立的。所以,当今的语文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读的课堂,简言之曰:“以学生自读为本”。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教会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教会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也就是说,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语文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仔细品之,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总之,就是通过“以学生自读为本”的语文课堂学习,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使学生成为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
那么,“以学生自读为本”的语文课堂应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呢?
一、自读与整体感知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配乐、多媒体图片以及生动的画面,从而引发学生读文的情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语言。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
二、自读与联想相结合
通过教师的范读,引领学生进行品读,激发学习情趣,帮助学生把握感情基调,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建构主义认为,课堂中学生的头脑不是一块白板,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学生在自读时必须通过联想,才能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真正的“知识”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生搬硬套的文字符号,而是文字符号与头脑中表象的结合体,是比较“活”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所谓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可见,只有边读边想才能学得真正的知识。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对生活情景的描述,虽然这些情景学生多数未亲身经历过,但在他们丰富的生活中,类似的画面,相近的意境,却并不少见。只要及时唤醒,就能促进将语言形象升华为自我感受。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初始时并非易事,非需要当教师的下一番苦功夫不可――教师要有丰富的储备,慷慨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表象,既有与所学材料相似的内容,又有与所学材料相似的形式――教师的桥梁纽带作用就体现在这。
三、自读与交流相结合
建构主义认为,有效学习需要在合作中,在一定支持下展开――从建构知识体系说,取长补短,有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另一方面,在合作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提高自我建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课堂上最常见的就是学生自读文本后,生生对话或师生对话。必要时,教师可以把编者、作者的意图告知学生。学生、师生间对话什么呢?既可以交流自己的感受、感知、感悟,又可以交流自己的联想、感想。交流的内容既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又可以是文章的表达形式;小到字词句,大到篇和段。不仅注重交流结果,更注重交流思维的过程。
四、自读与积累相结合
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积累语言的多寡是一个人语文功底深浅的重要标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认为,学生学习课文,不靠教师架空分析,主要靠自己反复诵读。熟读之后还强调背诵,并要求滚雪球般记忆已学篇目。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事实证明,古人这种做法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遗忘规律,很值得提倡。所以,在学生自读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和多背诵。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以读为本”就是“以学生自读为本”。让学生在自读中有所感知、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语感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要把“以读为本”的基本策略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多读自悟”的目的。必须体现读的多样性,才能使语文教学更扎实、高效,使学生充满学习乐趣,进而达到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