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4-12-15王晔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

王晔

摘 要:从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不难看出,初中物理实验注重学生亲身去体验和探究,强调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本文将会对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分析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分组实验教学 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79-01

按照现有的实验目录,初中阶段共有演示实验45个,分组实验88个。学生分组实验差不多占据了实验总数的三分之二,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再说,现在很多教师都提倡演示实验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不能从头到尾让教师一个人完成,学生成为看客。就是能够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和探究的实验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目前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学生分组实验大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学生体验和感受物理实验现象为主,这类实验大多比较简单,容易操作,注重观察和体验,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积累感性经验。另一类是学生分组实验主要以探究规律为主,比如说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等等。这类实验大多数需要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或处理,最后总结规律。这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如果完全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加指导,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最终导致实验效果的不佳,实验教学的失败。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可能也就在此,这样一些探究性的学生分组实验如何去处理。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准备好实验器材,更要研究如何去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先要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实验仪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甚至还要做演示实验,然后学生照着实验步骤去做,记下几组数据,就算完事。这样的方法,我们发现学生实验的意外情况确实少了,实验成功率也高了,但学生缺少了主动探究的过程,遇到新问题、新情况,不知道如何解决,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升。

例如: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如果只是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学生只能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浸没的深度无关的结论。但有的学生会根据经验提出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猜想,如何证明这一猜想是错误的呢?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而只是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学生就不可能会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在进行实验指导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仪器的作用和功能,更要关注学生现有的能力范围。如果有些问题学生现有的能力范围之内不能解决,那么教师也要进行指导。比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在验证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时,首先要解决的是要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学生可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这时可以以体育比赛掷铅球为例,我们为了比较几位选手投掷铅球的距离远近,常插一些小旗来确定铅球的位置。这里就用两颗棋子来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另外,为了既能看到棋子A的像,又能看到棋子B,我们必须用茶色玻璃代替平面镜,这样就能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指导固然很重要,但一堂颇有成效的学生分组实验课,并不只是教师关注了实验指导就可以的。有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实验的指导已经很到位了,可是在平时进实验室上课时,学生似乎变得不听话了,或者听不懂话了。试想,学生进入实验室坐下,看到桌上稀奇古怪、以前看都没看到过的仪器,心里肯定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一看,动手摆弄几下。虽然迫于老师的压力,有些学生不敢这么做,但好奇心已经让他们根本听不进老师所讲的话,还想着盒子里面装着什么。等到他们回过神来,教师已经宣布开始做实验,接下来完全不是我们预料的那样,教师的内心也备受打击,顿感失败。

好奇心是人人都会有的,这并不是学生的错。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时刻在关注学生的状态、学生的一举一动。有些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后,会动手碰一碰桌上的仪器。大多数教师会命令学生不要动,但我想说学生的这种好奇心难道有错吗!换作是我们也会去看一看,动手摸一摸。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不要打击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能够让学生事先摸一摸的仪器,尽量提前发给他们。

比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学生进入实验室,肯定想看一看盒子里装的什么东西。这时,我就给他们几分钟时间去摸摸看看。其实,实验的器材很简单,学生也实在没什么好摆弄的。在学生看过摸过之后,我顺便就把仪器介绍一下:同学们看到盒子里有两颗棋子,一块茶色玻璃,还有两块这样的东西是用来固定茶色玻璃的,这样可以使玻璃和桌面垂直。今天我们就用这块茶色玻璃来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镜子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平面镜。茶色玻璃和平面镜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张有趣的照片——浇不灭的烛焰。这样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新课的教学,并引导着学生去做实验。

再比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本身难度较大,不能要求学生一次把实验做到位,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调节物距和像距,在光屏上找到烛焰的像。这样学生上课后能够尽快动手做一做,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改变物距之后,发现光屏上的像都会变模糊,要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说明物距确定之后,像的位置也唯一确定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成缩小实像和成放大实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不仅知道怎样做,更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

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的物理实验教学是建立在关注学生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基础之上的。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应以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为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确定具体的实验指导。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
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动力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