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12-15葛道兴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创新能力实验

葛道兴

摘 要: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就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24-01

新课程标准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旧的传统教育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接受,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和答案,是一个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它忽视了创新教育,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而新课程标准提出生物学教育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有批判性地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将对于全面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由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具有综合独特性,和结构优化性等特征。遗传素质是形成人类创新能力生理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潜在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标准。

二、生物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1、以奇激趣,以趣激思,以思激创

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仅局限于教学大纲中基础知识的讲授。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处于知识传授者的地位,居高临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扼杀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主体精神,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所以我在准确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知识点的基础上,将一个个知识点编排成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小故事和新奇的片段,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的事物,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只有宽松,学生才会自由地想,自由地做,只有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宽松和安全时,思维才可以无限制地发散,创造的火花才不会受到压抑。因此,我在上课时,充分地发扬民主,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共同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即使是奇谈怪论,也尽量地挖掘其合理的成分。

例如讲花卉嫁接时有一个同学指出,能否将黄瓜嫁接在南瓜上,以延长黄瓜的生长期,很多同学都哄堂大笑,认为他是异想天开,我及时地抓住这一个设想的合理成分,并鼓励这个同学去试一试。事实证明,这个学生的设想是正确的,经嫁接的黄瓜生长期延长了很多,且增加了黄瓜的产量,改善了黄瓜的品质。

3、鼓励质疑问难,挖掘创新潜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的创新留有时间,留有余地。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同时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进行自我学习,发表自己的见解。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回答不出来就压抑学生发问。学生提出问题以后也不要急于回答,要鼓励和发动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把知识硬塞给学生,不如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去学习。教师应尽量压缩自己说话的时间,把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思考,进行实验。所以,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使他们都有机会独立参加学习活动,从而学会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做掌握知识的主人。

4、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创新

仅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肤浅的,要深刻地理解知识,必须动手做,在做中学,掌握真知,然后才能进行创造活动,特别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才能深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领会和理解。我在教学中,不是将学生局限于学校小课堂中学习,而是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学习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认真地观察,踏踏实实地实验研究,掌握真知识,真本领。

5、利用生物实验,诱发创造兴趣

实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实验中,我力求在可能的条件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思考等机会。对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本实验为何要采用这种方法?能否采用其他方法来完成?实验材料是否可以替代等等。同时还进一步鼓励学生设计出相关的实验来进行探索、尝试、验证。如讲述植物感应性知识时,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观察含羞草受到碰撞后叶片的变化。实验中小叶的闭合现象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想试一试。于是我让他们在我演示的基础上,设计出多种方法来测定含羞草对刺激产生的反应。学生讨论很热烈,他们提出了多种设想:用光照、声音、温度等刺激方法,然后通过实验得出“植物具有感应性”的结论。又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为了使实验观察明显,常常在载玻片上加上碘酒溶液,我趁机启发学生是否可以用其他有颜色的溶液来代替。有的同学发现用蓝墨水来替代,显微镜视野中色彩柔和,赏心悦目,使实验得到了同样的效果,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主动参与了探究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就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根除“灌输式”这一过分偏重讲授,偏重演绎,偏重推理,轻视综合、归纳、渗透的教学方法体系。尽可能缩短课堂讲授时间,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分析,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创新能力实验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做个怪怪长实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