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改进高中历史教学
2014-12-15侯海鹏
侯海鹏
摘要:新课改以后,历史教学中数显了一系列新的难题,如何才能准确地理解新课标的理念,怎样有效地改变历史教学中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未来的教学中得到解决。通过对新历史教材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与新课标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评价方式。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历史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23-01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高中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而学生不喜欢历史课的原因多在于教材死板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取上高中历史课。在笔者看来,好的历史课应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和文化性,鉴于此,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要提高现有的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分析新教材
经过新课改,高中历史教材发生非常大的变动。原有的旧教材的历史观是片面的、教条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虽然教师的理念开始转变,却忽视了对新史学观的吸纳,史学理念依然陈旧。因此,旧教材及历史教师在新史观方面相对缺失,这会导致高中历史教学的滞后,也不利于考生的发挥。
二、标本兼顾,全面领会
新课标的改革,体现的是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观念。学生学习历史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并发展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受到熏陶的阶段为感知历史阶段,原有的高中历史教学忽略了该阶段,从而影响历史教学效果。高中历史教学应加强史实教学。首先,教师应认识史实教学的重要性。其次,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等,更生动形象的展现史实。再次,应尽量详细的介绍历史,这样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教师应把历史细节讲的足够生动具有穿透力。
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1、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单纯依靠教师的教学或者单纯靠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结论都不是完美的教学形式,应该做到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历史教学中需要学会创新,创新是历史意识和现代思维的结合,我国近现代的历史教学鲜明的突出了这点。高中生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历史教学应教会他们用历史眼光看待社会,提高其觉悟,做到明辨是非。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更过创新的机会,尊重他们的独特见解,大力倡导科学的思维活动。总所周知,历史具有客观和主观的二重性。客观性是指史实的客观,主观是指结论的主观。虽然史实具有客观性,但也不排除个别谬误,并非绝对的客观。历史结论由编者编写,是编者对历史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需要质疑。
3、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历史教学从小学到大学是一个点到线到面到立体的过程。历史教学,要注重历史内在的联系,要做深度的分析和评价,只有这样大学历史教学才能得到拓宽可加深。代写论文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见解很重要,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历史,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产生探讨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印象。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历史包罗万象,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均是历史的构成部分,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名族、文化无不属于历史,因此,教师的单纯的授课很难形象地展现历史。而现在,多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教师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更加的直观生动,同事还增加了历史教学的容量,与时俱进的历史教师都会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
四、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高考的不断改革,教材的更新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历史教学,有时教师会跟不上步伐,导致历史教学中部分元素的缺失。但是,无论教材多新,改革力度多大,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是不会改变的,历史事件不可能因体制的改革而发生变化。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学会变通,把握住教学的原则和基本的尺度,就能游刃有余,轻松掌握教材,从而为学生备考提供有效的帮助。根据多年的历史教材和考试的特点,不难总结出这样几点。首先牢记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课本中重要的主干知识。其次抓牢历史的主线,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只有抓住主线,才能做到纲举目张、主次分明。再次要做到全面理解历史知识,历史教学中应尽量指导学生弄清各个历史事件,掌握来龙去脉,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可能的联系,只有这样,历史才能鲜活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的探究式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首先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比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探究式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和修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