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2014-12-14林香红张玉洁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2014年4期
关键词:海洋香港经济

林香红,高 健,张玉洁

(1.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市 201306; 2.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市 300171)

1 香港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1.1 海洋渔业

香港邻近大陆架,洋面广阔,岛屿众多,有适合渔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和超过150 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主要包括红衫、九棍、大眼鱼、黄花鱼、黄肚和鱿鱼,香港渔业的基本功能是保证本地水产品的供应。香港渔业由捕捞、海鱼养殖及塘鱼养殖组成,2012年捕捞渔业及海鱼养殖业的产量约占本港海鲜食用量的30%,而塘鱼养殖业的产量约占淡水鱼食用量的3%[1]。2012年本港约有4 000 艘渔船,渔民约8 800 人,捕鱼方法主要有拖网、延绳钓、手钓、刺网及围网,产量达155 230 公吨,其中约有57 000 公吨渔产供应本地市场。海鱼养殖业分布在沿岸水域,以浮排悬挂的网箱养殖海鱼,2012年产量估计1 299公吨,约占本地活海鱼食用量的7%[1]。香港政府自1987年起实施停止签发新海鱼养殖牌照的政策,以减低海鱼养殖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2012年有26 个养鱼区,面积共209 公顷,持牌的海鱼养殖者由1987年的1 854 名逐步减少到1 008 名[1]。香港的海洋资源近年来受到过度捕捞、近岸和海床生境发展而被破坏,以及水质污染的影响而日走下坡,为使遭受损害的海牀及海洋资源得以尽快复原,政府立法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网捕鱼。自1996年起,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渔业分署一直推行人工鱼礁计划,并在适当地点如海岸公园,以及牛尾海和大滩海等重要鱼类产卵和育苗场,放置了约179 000 m3的人工鱼礁;2013年政府在施政报告中宣布设立5 亿港元的“渔业持续发展基金”,用作推动本地水产养殖业现代化,推广本地渔产品的认可,协助本地渔民在香港水域发展可持续捕鱼作业方法,在南海发掘新渔业资源及捕鱼区以及发展休闲渔业,基金已于2014年7月上旬开始接受申请。

1.2 海洋交通运输业

香港是一个不淤积的天然深水港,地处亚洲中心,南中国的交通要道,靠近主要航道,货源充足,航运业与金融、贸易、制造并列为香港四大支柱产业[2]。世界约一半的集装箱吞吐量都是在亚洲港口所发生的[3],香港是亚洲重要的海上运输枢纽和卓越的航运中心,也是全球主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香港的航运业十分蓬勃,服务网络完备。由于很多国际著名的船东都在香港经营业务,由他们控制或管理的船舶吨数,约占全球的8%,使香港跻身世界十大航运中心之列。先进的港口设施以及高效率的港口服务,加上优良的贸易、金融及其他专业服务,使香港成为全球第10 大贸易地区。

在直接经济贡献方面,航运业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2.1%,雇用了约5.7 万人,占香港雇员总数的1.6%(2010)。2012年,本港的总出口按价值计有22.8%经海路运送,香港港口共处理了2 310 万个标准货柜(TEU),紧随上海(3 250 万TEU)及新加坡(3 160 万TEU)之后,被列为世界第三大货柜港,但2013年下降了3.52%[4](见图1),位居世界第4 位。香港的港口素以效率高见称,所有货柜码头均由私人拥有及经营,各营办商积极引进新的货物管理技术,提高生产力,增强处理效率。根据世界银行的《2012年物流绩效指标》,香港取得4.12 分,全球排名第二,紧随新加坡。国际运输方面,香港在全球155 个经济体中排名第一。海上运输业对巩固香港作为全球第10 大贸易地区的地位十分重要。根据2014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全球航运中心排名新加坡及伦敦分别排在首次位,香港位居第三,上海排第7 位。中国内地是香港转运业务最大的来源地和目的地。随着周边港口的崛起,加上货运功能逐渐弱化,目前香港正从货运服务型向高端服务型国际航运中心转型,香港政府认为香港有条件发展高增值航运服务,并将就成立新的法定航运机构尽早开展立法程序。

图1 2013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统计(单位:万TEU)

1.3 海洋船舶修造业

香港造船业历史悠久,20 世纪60年代造船业发展迅速,到80年代已有350 多家船厂;其后,由于自然条件约束,尤其是用地有限,加上政府支持力度减弱,原料和人工成本提高等多重因素,香港造船业陷入低潮;而东亚和东南亚各国造船业的大发展,进一步削弱了香港造船业的竞争力。目前,香港船舶公司的修船业务发展相对较好。相对其他产业而言,作为第二产业的造船业,并不是香港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但与船舶相关的服务业却异常发达。

1.4 滨海旅游业

滨海旅游业是香港的重要产业之一,旅游业为香港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多年来,香港旅游业一直保持每年10%的增长速率,零售、饮食、酒店和运输等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已达到62万,旅游业也为香港居民提供了可观的就业机会。香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根据2014年7月8日全球最大的旅游网站TripAdvisor 发布的2014 全球最佳热门景点排行榜名单,香港志莲净苑、香港天坛大佛、香港南莲园池、香港公园、香港九龙公园、香港海洋公园、香港迪士尼乐园等景点入选。其中,香港海洋公园和香港迪士尼乐园分别位列亚洲最受欢迎游乐园的第2 和第5位;香港南莲园池位居亚洲最受欢迎公园排名第3,香港公园位于亚洲区总排名的第8。丰富的资源,加上先进的服务意识和管理理念,是香港旅游业长久兴盛不衰的关键要素。

香港旅游业议会2014年7月9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5 个月,到港旅客人数逾2 403 万,同比增长13.6%。其中,5月来港旅客人数约为459 万,同比增长10.8%。今年前5 个月,内地依然是香港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旅客人次达1 843 万,同比增长17.6%,占来港旅客总人数的76.7%。台湾、韩国分列二三位。其中,5月内地来港旅客为345 万人次,同比增长13.1%;台湾来港旅客为16 万人次,同比增长11.8%;美国来港旅客为9.6 万人次,同比增长6.8%。今年上半年,香港旅游业印花收入为1 161 万港元,同比增长0.8%;而6月印花收入超过了上半年的月平均值,达到234 万港元,同比增长7.9%。

1.5 海洋经济相关服务业

香港与海洋经济相关的服务行业非常发达,金融、法律、物流信息、船舶注册、培训等产业都非常成熟,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是香港保持海洋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柱。其中,海事仲裁、船舶注册和货运代理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海洋经济相关服务业,香港提供了形形色色的航运服务,这些服务以效率高、竞争力强且专业见称,使香港得以获得国际航运中心的美誉。

香港海事仲裁业比较发达,目前香港每年受理的海事仲裁案件约占世界总数的7%。香港不是BIMCO 仲裁地,但深受国际船东,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船东的信赖,一方面是因为香港具有地理位置近、文化相近、语言便利的优势;另一方面是国际船东对香港政府和法律的认同;第三则是因为香港汇聚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海事行业的金融、经纪和法律的机构和人才,具有完善的仲裁服务能力;此外,相对于伦敦和新加坡等价格昂贵的仲裁机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价格相对较低,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

香港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船舶注册地,注册手续简单快捷,船舶吨税税率低,因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而可使船舶免于遭受歧视;两地完善的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保证了船籍注册较高的竞争力。香港是世界第四大船舶注册地,跟随在巴拿马、利比利亚和马绍尔群岛之后。截至2014年1月,已向香港船舶注册处注册的船舶超过2 300 艘,合计超过8 600 万注册总吨。在香港注册的船舶,88%属外国拥有。香港注册船舶从国际营运所得的利润,可获豁免课利得税。此外,香港已与多个地区签署宽免双重课税协议,包括中国内地、美国、英国、韩国、荷兰、新西兰、新加坡、比利时、丹麦、挪威和德国等。香港推行低税政策,并拥有健全的体制以及专业航运服务集聚,许多外国船东选择在香港注册。货运代理业从事安排货物运输,对香港成为全球最发达的贸易型经济体系之一贡献良多。香港货运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货运代理业发展。香港的国际空运货物处理量在全球排名第一,香港也是世界第三大最繁忙的货柜港。大多数大型货运代理都有广泛的海外分支网络,并且是国际航空公司及远洋轮船公司的代理。为迎合客户需求,货运代理业还提供仓储、包装、分货、配送,以及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等增值服务。

表1 香港在各航运服务范畴的相对表现[5]

2 香港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

2.1 政府引导和市场自然需求紧密结合

香港一直以“小政府、大市场”的治理原则闻名,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是香港成功的关键。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因地制宜,实施灵活的政策[6]。回顾香港海洋经济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香港海洋经济仍是政府引导和市场自然需求相结合的实践,只是政府的主导性没有新加坡那样明显和强势。香港政府在海洋经济发展之初即主动选择适当的政策来促进发展,实施了灵活的自由港政策,具体包括自由通航、自由贸易、资本自由进出、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等,自由港政策极大地降低了海事成本,带动了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发展航运业,2006年香港港口及航运局进行了重组,成立香港航运发展局,负责提出香港航运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和规划,以此强化香港航运中心的地位。过去10年间香港登记船舶几乎增长了10 倍。从产业链角度上,香港主要是海洋经济的传统产业及配套服务业,而新加坡主要是海洋经济的新兴产业,在区域竞争与分工并存的前提下,香港海洋经济坚持错位发展,注重资本的灵活运用。

2.2 海洋金融体系发达,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现代海洋经济产业,其发展具有长期性、国际性、政治化和风险性等特征,产业的发展亟需现代金融服务的支持,为此,海洋经济的发展和膨胀过程中,以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逐步形成一个特征鲜明的子行业,即为海洋金融。香港有成熟的资本市场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法律规范齐全,因此对于发展海事仲裁、船舶登记、海洋金融等海洋经济相关领域业务具有较高的便利性。从政府在海洋金融发展中的角色扮演看,香港政府致力于为企业创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香港海洋金融业务以银行贷款为主,香港的股票市场非常发达,因此在海洋金融的证券业务方面,股票发行业务较有优势。发达的金融体系,为香港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 我国内地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发展现状

海洋是支撑我国高度开放型经济格局的重要载体。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贸易的对外依存度达到47%,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通过海上运输完成,我国商船航迹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的1 500 多个港口。自2000年以来,我国内地对外贸易远洋运输总量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其中原油进口的93%、粮食进口的91%、煤炭进口的91%、铁矿石进口的98%、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的85%、机电产品出口的75%均依靠海上运输。沿海地区依托滨海优势,已成为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开始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型转变。

近几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速度持续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海洋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增长。201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4 万亿元,同比增长7.9%,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3 513 万人[7]。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海洋船舶工业等海洋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步伐;邮轮游艇、休闲渔业、海洋文化、涉海金融等一批新型海洋服务业态初露端倪。

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凸显了我国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实力。2012年,全国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1 517 个,较上年新增95 个,港口设施大型化、规模化、专业化和航道深水化水平大幅提升。青岛海湾大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等一批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

海洋产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海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 大港口中,我国占7个;2010-2012年连续3年,海洋油气产量超过5 000 万吨油当量;造船工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新承接订单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3.2 存在问题

与香港相比,内地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我国的国情密切相关,由于历史原因,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管理方面,内地和香港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不同;香港面积较小,内地面积广阔,管理难度也在加大,这是造成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首先,海洋管理力量分散,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已经明确综合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海洋管理体制,但我国的海洋综合管理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和问题[8]。内地地域广大,行政区划众多,各沿海省市对海洋资源进行分散管理,各自拥有自己的区域利益。为了追求地方政绩,各省市均从自己的而不是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追求海洋利益,发展海洋经济。这种状况容易造成海洋资源的分割和分散,各省市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容易出现不利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比如由于海水的流动性,一个地区造成的海洋污染可能需要其他地区共同“买单”。如何对各沿海省市的海洋开发行为进行统筹协调,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香港政府更注重政府的服务管理职能,职能分工相对明确,协调难度小,管理效率高。

其次,海洋经济转型发展压力较大,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布局问题凸显。内地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4%、45.8%和48.8%,三产并无明显优势。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趋同,开发布局欠合理;海洋产业低质化明显,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增速明显,但规模小;海洋资源局部开发过度与总体开发不足的矛盾突出,如近海石油开发过度,远海开发不足;我国重化工项目向滨海集聚的趋势明显加快,临海(港)工业和海洋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由于经济发达,香港海洋经济以服务型产业为主,转型压力较小,而且船小好调头,例如随着周边港口的崛起,香港正从“货运服务型”向“高端服务型”国际航运中心转型,而香港凭借极具竞争力的港口优势,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信息咨询地区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汇聚地等多顶“帽子”支持,若未来再加上“航运法定机构”的支援,发展可能会更为顺利。

第三,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国内地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尚不足20%;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仅有30%左右,与发达国家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70%的贡献率相距甚远[9],支撑海洋产业发展的能力远不能满足需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海洋科技创新的机制不完善,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有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知识有效供给不足;海洋科技管理落后,体制不健全;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优秀海洋科技人才缺乏;海洋科技研究多为低水平重复,投入产出比例较小等[10]。

第四,海洋产业在银行业被归类为高风险行业,融资困难。海洋经济中最有价值的是资源,但因缺少相关的配套估值体系,导致金融机构对海洋产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大降低,契合海洋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不丰富,海洋直接融资发展滞后,民间资本进入海洋领域的渠道和规模也非常有限。与海洋新兴产业相比,传统海洋产业获得金融支持更难,例如,现代渔业建设对金融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海洋渔业风险高,台风、赤潮等天灾容易让养殖户血本无归;此外,渔民和远洋养殖企业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物。海洋经济抵押品和相关评估体系严重缺乏是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4 启 示

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承载力差等压力愈加突出,海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我国已把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未来的海洋经济发展中,参考和借鉴香港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十分必要。因此,借鉴香港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4.1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双重作用

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香港政府制定了灵活自由的产业及财税政策,采取了机构重组等举措,集中管理职能。我国内地海洋管理政出多门,区域规划重叠,政府的职能未能最大化的发挥作用。首先应集中海洋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性、弥补性和规制性作用,促进海洋经济总体稳定、区域均衡和产业健康发展。其次,开展全国海洋资源调查和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布海洋资源调查评估报告和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和评估信息,客观反映海洋资源和海洋产业市场的运行和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尽快出台具有针对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的海洋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及子规划和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并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政策,以统一思路指引海洋经济发展。第三,发挥市场在海洋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我国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海洋经济向新的领域和新的层次发展,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大力扶持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海洋新兴服务业。

4.2 加大对海洋领域的资金支持,鼓励海洋金融模式创新

香港政府在海洋经济领域给予了大量资金支持,包括设立专项基金,制定财税政策等。首先,建议加大政府对海洋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从法律层面确立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财政拨款机制,从海洋立国的高度,不断充实和完善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法规,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总行考虑设立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性资金库,增加政策性贷款投入,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海洋产业领域。其次,健全税收、保险、银行信贷等金融支持措施,为发展海洋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金融环境,银行信贷渠道应加大对海洋产业的支持,优化金融结构,优化信贷服务。增加对海洋产业的支持力度,改进信贷产品设计。金融机构要增加海洋产业的信贷投入比例,提高海洋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贷款额度,特别是要增加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和研发资金不足的压力。第三,实施海洋金融创新。大力发展海洋产业风险投资,加快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积极开展海洋保险业务,建立现代股份制海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强政银企合作,可在深圳前海、上海自贸区先期试点海洋金融业,宁波-舟山港试点自由港建设。

4.3 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完善海洋经济区域布局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香港海洋产业机构不断优化,航运、旅游、配套服务业已发展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海洋经济结构合理,海洋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流转和技术先进。而内地尚处于海洋经济由资源消耗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转变的关键期,一是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改造提升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海洋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水利用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文化产业等海洋服务业,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完善海洋经济布局。统筹陆海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建设,积极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广东横琴岛重点海岛开发建设,支持沿海地区建设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三是加速淘汰海洋企业的落后产能,加快船舶制造、航运行业破产转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兼并重组,优胜劣汰。

4.4 增强科技创新和引领,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香港在发展经济的历史中,一直高度重视环保和技术投入,保持经济与环境的双向增长。内地海洋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海洋产业发展中核心技术的创新,积极引导和鼓励创新型涉海企业发展,加强创新型海洋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内生力和竞争力。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推进海洋产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1] 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渔农自然护理署年报2012-2013[EB/OL].http://sc.afcd.gov.hk/gb/www.afcd.gov.hk/misc/download/annualreport2013/gb/main.html,2014,3(20).

[2] 许志桦.香港港口与城市发展[J].城市观察,2012(1):59-67.

[3] UNCTAD secretariat.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2007[R].New York and Geneva:United Nations,2007,12(6).

[4]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中国航运数据库[EB/OL].http://www.shippingdata.cn/free/search.do?type=0&value(searchtxt)=%25E9%25A6%2599%25E6%25B8%25AF.2014,11(4).

[5] BMT Asia Pacific.《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顾问研究》[R].香港:香港航运发展局,2014,4(16).

[6] 梁振英.论香港政府在社会及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及作用[J].上海经济,2014(7):21-24

[7] 国家海洋局.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Z].北京:国家海洋局,2014(3).

[8] 谢子远,闫国庆.澳大利亚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及我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软科学,2011(9):18-29.

[9] 袁于飞.近海信息尽在掌握[N].光明日报,2012,11(5).

[10] 马志荣.我国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面临的机遇、问题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6):68-70

猜你喜欢

海洋香港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香港之旅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香港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