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太子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现状及评价
2014-12-14毛玉凤
毛玉凤
(辽宁省本溪水文局,辽宁 本溪 117000)
本溪市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市区地处东经123°34'~125°56',北纬 40°49'~ 41°35'。本区地处中纬度,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750 mm至1 050 mm,属辽宁省丰水区内。地形呈哑铃状,东西长,南北短,山峦起伏。以千山山脉为分水岭,本市形成四个水系,太子河是境内最大河流,境内长二百公里,市面上区内大小支流几十条成为污水排放天然通道,将本市污水纳入太子河后,汇入葠窝水库,经辽阳、鞍山、营口入渤海。
长期以来,本溪市工业发展很快,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市区太子河两岸工厂过于密集,环境污染尤其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为全面调查、了解本市污水排放时空规律及各支流纳污情况,查清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主要入河排污口,为本溪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对全市入河排污口进行了一次普查,本次普查中共监测排污口28个,采样两次,分别为8:00和16:00,监测项目为流量、水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悬浮物、挥发酚、砷化物、氰化物、汞、六价铬共11项。
1 本溪市市区入河排污口
1.1 排污口现状
本溪市工业密集,共有大小企业120余家,重点污染源25家。工业布局以钢铁、煤炭、建材、化工为主。
经实测,本溪市市区年排废水2.73亿 t(扣除河沟中天然径流量),污废水排放量较大的沟口有:溪湖沟、东坟沟、东明沟、崔东沟、千金沟、本钢供水厂、郑家化工厂、本钢动力厂等。日排污水量分别为 8.90 万 t、5.27 万 t、8.81 万 t、8.38万 t、8.64 万 t、7.43 万 t、6.53 万 t、5.24 万 t,占总废水量的79.2%。
年排污染物总量 5.73万 t,其中悬浮物 2.16万 t,占总排放量37.7%、化学需氧量 1.95万 t,占总排放量 34.0%,生化需氧量 0.895 万 t,占总排放量 15.6% ,氨氮 0.697 t,占总排放量12.2%。另外、还有挥发酚157 t,氰化物90.4 t,砷化物 46.0 t,汞 0.026 t,六价铬 4.42 t。
图1 污水排放量
1.2 排污口评价
本溪市市区主要超标污染物有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氰化物,其最大等标指数依次为:54.2(郑家化工厂)、5.54(本钢动力厂)、4.42(制药厂)、3.02(本溪化肥厂)、2.52(千金沟)、2.22(本钢氧气厂)。
按污染负荷比的方法进行评价情况:
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比评价情况(见表1)
主要排污口污染负荷比评价情况(见表2)以上八个排污口污染负荷比之和为78.7。
表1 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比(%)
表2 主要排污口污染负荷比(%)
2 本溪县入河排污口
2.1 排污口现状
太子河干流从本溪县由东向西流过,该县污水基本排入太子河,本溪县境内主要排污口有两个,即南甸沟口、小汤河。主要污染源南甸酒厂、田师傅煤矿、田师傅水泥厂、田师傅镇居民生活污水、燕东木业、屠宰厂等。
实测南甸沟口、小汤河两个排污口年排污水295万 t,年排污染物总量0.509万 t。其中,悬浮物 0.221万 t,占总污染物总量的43.4%;化学需氧量0.219万 t。占总污染物总量的 43.0%;生化需氧量 0.061 1万 t,占总污染物总量的12.0%.氨氮 56.4 t,砷、汞两种污染物合计 0.609 t。
2.2 排污口评价
该县主要排污口是小汤河,其次是南甸沟口,污染负荷比(%)为:小汤河(94.7),南甸沟口(5.30)。
3 细河口现状及评价
监测流量为 0.45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 4.208亿 m3。年污染物输送总量1.19万 t。其中,悬浮物0.875万 t,占总量的33.0%;生化需氧量为0.148万 t;化学需氧量为0.162万 t;挥发酚、氰化物、汞、六价铬则较少。超过地表水三级标准的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氨、挥发酚、砷等指标,超标倍数分别为:2.39、8.22、15.3、12.2、2.32。
4 通过普查发现的问题
目前我市工业水污染情况有好转,但生活污水无论总量还是污染物指标都有加重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加大环保力度,各企业环保意识增强,环保工程措施陆续上马,部分污水由地下管道进入污水入理厂。同时,由于经济不景气,开工不足,所以工业污染情况正朝良好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发展、进步,市区人口数量增加,饮食、服务行业蓬勃兴起,生活污水正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5 水污染防治对策
水体中绝大多数有毒有害物质来源于工业废水,工业废水大量排放时造成水环境状况日趋恶化、水体使用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工业水污染的防治是水污染防治的首要任务。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合理进行工业布局。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同时采用环保新工艺、新方法。
(2)建立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率,增强污水回用能力。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改变单纯政府治理行为,引入商业机制,建造生活污水处理企业,走向全社会共同治理的道路。
(3)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污水排放标准和相关的水污染控制法规和条例,加大执法力度,严格限制污水的超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