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4-12-14刘五嵩郭玉芳王庆兵
刘五嵩 郭玉芳 王庆兵
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洛阳 471002
急性胰腺炎(AP)是由多种诱导因素所导致的胰酶在患者胰腺内部被激活以后引发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属于临床中常见的且较为严重的急腹症[1]。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中一般会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等特征,由于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因此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又称为轻症的急性胰腺炎,严重者会发生感染、休克等,被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2]。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并发症与死亡率,因此早期诊断对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重要作用[3]。为调查研究64排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与预后,该院对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64排CT 检测,均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64排CT 诊断,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l997年全国胰腺外科会议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为31~64岁,平均年龄为(43±21)岁,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4.3±2.1)年,且伴随胆源性胰腺炎49例,酒精性胰腺炎45例,妊娠性胰腺炎6例。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64排螺旋CT 机。常规平扫加动脉期、实质期、延迟期扫描,患者采取仰卧姿势,胸部的扫描范围从胸部锁骨关节开始到两侧的肋膈窦下缘,腹部的扫描范围从患者的膈顶直到髂嵴的连线水平。其中扫描的参数为:电压为120 kV,电流为250 mA,层厚、间距5 mm,Pitch0.8,床进速度10 mm/s,并在此基础上定出患者的胰腺上与下界以后进行增强型扫描,采用300 mgI/mL 碘海醇100 mL,以程控高压注射器于肘前静脉团注,注射速率为2.5~3.0 mL/s,总量90~100 mL。三期扫描时间为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5 s、60 s、120~150 s。其层厚为3~5 mmmL,扫描的参数则相同,。
1.3 胰腺炎CT 分级的标准
按照Balthazar 的分类可以将胰腺炎CT 的表现分为3个级别。其中A级为患者的胰腺正常。B级为被检测患者的胰腺出现局限性或者广泛性增大,且轮廓不规则,胰体出现不均匀的增强现象,胰管不断扩张,胰周的脂肪层未出现异常现象,无胰周渗出现象;C级为患者的胰腺肿大,且炎症累及到胰腺周围,主要表现为胰周脂肪层逐渐模糊,呈现出网状、条索形状、水肿或者脂肪层消失等现象。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CT 检测后,诊断的符合率为98%,其中A级急性胰腺炎为20例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7.7%,B例为33例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8.4%,C级为45例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8%。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符合率,见表1。
表1 急性胰腺炎CT 诊断分级与临床类型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AP)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一般被分为急性轻症与急性重症的胰腺炎[4]。病情较轻的胰腺炎患者主要为水肿,且病情具有自限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预后效果较好;病情较重的胰腺患者会出现出血型坏死,且伴有感染、脓肿以及休克等多种并发症,最为严重患者会导致多种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5]。
急性胰腺炎的CT 检查一般分为平扫与增强两种相结合的方式。平扫可以清晰的发现胰腺肿大、密度较低、轮廓不清与胰周渗液等多种影像学特征;增强型的扫描可以有效的检测出患者的胰腺是否出现坏死。根据临床调查研究得出,急性轻型胰腺炎中10%~20%的患者经过CT平扫后会有无显著性的阳性表现,其余的可以检测出患者胰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肿大现象,一般为弥漫型,少数局限在患者的胰头部位[6]。胰腺的密度多为模糊状,部分可以清晰的展现。会伴有胰周积液。增强型对胰腺进行扫描,可以表现出无异常型的强化或者异常性的密度影。急性坏死型的胰腺炎,患者胰腺可以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出血与坏死等多种影像学改变。胰腺的出血、坏死呈现出局限性或者弥漫性,坏死区中的CT值一般为3~5 Hu。胰腺的体积出现显著性弥漫性增大,胰腺出现水肿现象,其中CT值低于正常的胰腺CT值(40~50 Hu)。出血区域中的CT 检测值会显著性的增高[7]。当患者的胰腺包膜出现水肿、增厚或者包膜下积液现象时,胰腺包膜会被掀起,并且厚度约为1 mm[8]。会出现胰周脂肪层逐渐模糊或者消失状况;胰周包膜不断增厚与掀起;患者的肾前筋膜不断增厚;肾旁间隙与小网膜内积液等胰周影像学不断改变,假性囊肿、胰周蜂窝织炎以及胰周脓肿等并发症的影像学均被不同程度的改变[9]。该次调查研究中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CT 检测后,诊断符合率为98%,其中A级急性胰腺炎为20例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7.7%,B例为33例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8.4%,C级为45例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8%。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显著性的高于临床表现与生化指标[10]。CT扫描尤其是64排螺旋CT 由于不受患者胃肠道气体的影响,规避了呼吸运动伪影等因素,已成为诊断急性胰腺炎患者是否存在坏死与并发症的重要检测方法,对诊断、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患者病情允许的状况下实施64排CT 检测成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首先方法。
[1]王廷昱,陈晶,陈奋,等.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 和MRI 杂志,2004,10(2):12-96.
[2]赵宝平,高宗科,彭翁平,等.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08,5(28):78-102.
[3]张卫国,童强,王小虎,等.淀粉酶、B超和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2(5):45-96.
[4]黄仁增.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3,11(13):45-82.
[5]苏凯,张和平.CT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0(20):77-102.
[6]颜学兵,钟平勇.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1,8(12):78-105.
[7]吴军.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健康必读,2011(8 下旬刊):74-108.
[8]胡松.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4):102-159.
[9]邵青涛,李秀华.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价值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7(17):78-112.
[10]夏万平.CT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10(24):7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