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行”:跨区域主题采访的成功实践
2014-12-13黄道培
黄道培
2012年6月底至7月下旬,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全省市州报开展了以“深入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为主题的“荆楚行”大型采访活动。全省15家市州报组成5个采访组,分别结对赴对方市州进行交叉采访。所采写的稿件统一时间和版面,在全省15家市州报上同步刊出。这一主题采访活动在全省市州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此后,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继续深化这一主题采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2013年和2014年,又先后开展了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力争‘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为主题的“荆楚行”采访活动。
8月6日,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在武汉举行“荆楚行”主题采访活动表彰暨座谈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对“荆楚行”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学者认为,这一主题采访活动既是新闻界“走、转、改”的创新举措,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一次生动实践,同时也成为湖北新闻界的一大品牌活动,对我们在新的形式下提升市州报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应时而生的创新之举
“荆楚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是在新的媒体竞争态势下应时而生的创新之举。近几年来,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市州党报来说,由于总体实力偏弱、报道区域狭小、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等种种原因,所面临的新闻竞争态势更为不利,回旋余地更小。“荆楚行”主题采访活动的开展,可说是恰逢其时,它以一系列有别于其他采访活动的创新,自诞生之初就具有了鲜明的特色,对市州报的报道能力提升、采编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媒体管理的创新。
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通过组织开展“荆楚行”主题采访活动,直接指导全省平面媒体开展新闻宣传工作,以此作为载体来与媒体联动“接地气”,并对采访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作品进行表彰和结集出版,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已经初步建立起长效机制。这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思路、履行职责的创新之举。正如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良成所说:“实践证明,这种‘以活动促管理的做法确实收到了‘四两拨千斤和‘一举数得的多重功效,为今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2.“走转改”活动的创新。
对于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市州媒体中部分采编人员存在着认识误区,认为自己本身就在基层,没有必要特意去“走转改”。同时报道地域所限,似乎也无“基层”可去。“荆楚行”活动让记者跳出地域限制,在全省市州范围内开展“走转改”活动,通过“对看、互看、共看”,可看他山之石以攻玉,也可通过他人之眼反观自身特色。特别是以现场新闻为主要载体的新闻表现形式,让记者体验到了与以往在本市州采访不一样的采访经历,拓宽了报道的视角,避免了“熟视无睹”的麻木和“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狭隘。
3.宣传市州的创新。
以往,传播市州声音、扩大市州影响,大多依靠省报、省台的新闻宣传。三年四次“荆楚行”活动,给市州的宣传工作搭建了一个新的更大的平台。这一平台的传播面广,“荆楚行”主题采访的所有稿件,都在全省15个市州的党报上同步刊发,其读者总数和覆盖面,要远远超过省报。这一平台的承载量大,每次“荆楚行”活动,每个市州有一篇主打稿件在市州报头版刊发,还有三至四篇现场新闻稿件,据统计,前三次的文字稿件就达164篇约43万字,有力地宣传了各个市州。特别是这些新闻作品,以市州记者的平视角度,以现场新闻的展现方式,对全省市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作了真切的反映,让市州的读者感到十分亲切。在第四次“荆楚行”活动中,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还组织新华社湖北分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和湖北日报驻站记者参加,进一步扩大了这一宣传平台的传播效果,扩大了“荆楚行”活动的影响。
市州报采编水平的提升工程
持续三年的“荆楚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给市州报的采编人员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机会。全省市州报先后有200多人次直接参与了“荆楚行”的采访活动,后方参与采访安排和编辑工作的采编人员更是难以计数,这对市州报的新闻采编业务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扩大市州报的影响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采编业务比拼的舞台。“荆楚行”活动中,各市州媒体联合采访,并肩写作,同时刊发,成为了全省市州党报办报业务水平比拼的大舞台。各家报社派出得力的记者参加采写,以优秀的编辑策划版面,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赛文笔、比版面、拼创意,纷纷展示自身的办报技艺。除了规定动作,有的报社还创出自选动作。如三峡日报、荆州日报在刊发主打稿件时配发评论,对各市州的改革发展做出精彩点评,促进读者对刊发的深度报道的理解。通过这一活动,各市州报的大局意识、办报业务、工作作风等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大比武、大练兵,促进了整体办报水平的大提升。
2.提升队伍素质的课堂。近年来,市州报采编队伍流动频繁、青黄不接等现象较为突出。同时市州报所处的市州新闻平台,也让年轻记者难以得到多方面、高层次的锻炼。“荆楚行”活动使市州报的记者走出狭小地域,在更大、更广阔的天地锻炼新闻眼光、锤炼写作能力。恩施日报记者向竹清说:“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业务交流,市州报的记者大多将目光局限于本地,导致稿件单一、缺乏创新,一定程度上桎梏了新闻从业者业务素质的提高。通过此次交叉采访,有幸学习了同行创作的大量好的新闻稿件,使我开阔了眼界,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更加客观的定位。”他的感受,代表了参加“荆楚行”采访的记者们的共同心声。
3.形成市州合力的纽带。长期以来,市州报单打独斗做报道,既缺乏上下交流,也缺乏横向联动。以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荆楚行”主题采访活动,正好给了市州报采编联动、形成合力的机会。所采访的稿件能够在全省15家市州报同步刊发,也使被采访部门和单位十分重视这一采访活动。很多单位的先进经验通过“荆楚行”刊发后,在全省市州同行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市州报通过“荆楚行”活动这一平台,壮大了声势,提升了话语权,增加了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心目中的分量。“荆楚行”采访的成功经验,也使得市州报更加注重横向联系,抱团壮声势、做影响。如今年就先后有湖南、湖北四家党报共同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党报联盟”、湘鄂渝九家党报成立“湘鄂渝边界媒体联盟”,共同进行主题采访,共享媒体资源,共同深度开发信息资讯。endprint
打造精品佳作的成功路径
“荆楚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进行了四次,前三次的新闻作品已经由湖北人民出版社结集为两册出版。从书中可以看出,“荆楚行”采访活动中涌现出一批鲜活的、高质量的精品佳作,透过这些优秀新闻作品,可以真切感受到泥土的气息和时代的芳香,更可以看出市州报媒体人过硬的素质和优良的作风。同时,这也表明,“荆楚行”活动已经初步探索出一条打造新闻精品佳作的成功路径。
1.在主题发掘中产生深度。
“荆楚行”每次的采访主题都不一样,但整个“荆楚行”活动又贯穿着一个不变的主题,即充分展示荆楚大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风貌,为湖北省“深化改革、建设支点、走在前列”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主题的高度决定了采访的深度。采访组每到一地,还要与当地宣传部门、市州报同行共同商量、确定带有当地发展特色、具有借鉴性的新闻主题。在此基础上,采访组再深入新闻现场,进行精心采访。因此,每次“荆楚行”的主打稿件,都充分展示了当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特色。例如襄阳、宜昌打造省域副中心的部署和思路,黄石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做法,荆州实施“壮腰工程”的进展,荆门如何打造“中国农谷”等等。通过这些稿件的集中展示,也体现出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部署。
2.在区域比较中产生广度。
参加“荆楚行”采访的都是市州报记者,他们在采访中最容易在比较中产生新闻思路、形成采写特色,从而把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作思路、发展路径介绍给其他市州。农业是湖北的重点,但农产品加工业又是湖北的弱项。仙桃市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正向千亿产业冲刺。采访组聚焦仙桃市如何瞄准全国食品名牌进行全产业链招商,从引进“旺旺”起步到23个中国名牌集聚的经验,为全省市州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市州如何减少污染、从雾霾围城中突围?荆州市一方面大力推行秸秆禁烧,一方面在全省市州中率先拿出大笔资金,推广锅炉“煤改气”工程。采访组深入到工程改造现场,生动展现了“煤改气”在减少空气污染中的好处,为市州空气污染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像这样展示各地工作的鲜明特色,供其他市州参考借鉴的稿件,在“荆楚行”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反映出的问题具有显著性,报道出的成就具有普遍性,总结出的经验具有推广性,成为“荆楚行”活动稿件的一大特色。
3.在深入基层中产生力度。
“荆楚行”主题采访活动,重点在“行”,关键在“行”,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走转改”活动。每一次“荆楚行”,参与采访的记者在长达十余天的时间内,要连续在三个市州采访。他们白天走村串户,进企业,到社区,与基层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深入采访;晚上挑灯夜战,连夜写稿,对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团队的协同能力和战斗力都是极大的挑战。通过这样辛勤的付出,大家不论是采写水平和工作作风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例如采访组在采写《石首:“刮骨疗伤”转作风》一稿时,就遇到了挑战。展现石首在“6·17”群体性事件后如何致力于转变干部作风,本就是一个敏感性的题材,可用的现有材料极少。采访组在石首市召开的座谈会上也没有找到需要的写作素材。采访组在受阻的情况下没有放弃,两次深入石首市行政服务中心采访,然后又到市纪委、市财政局,紧接着再到3家企业采访,并与石首市委书记丁辉交流,直到采访到足够的新闻素材才收工。1400字的新闻稿件,4位记者采访了整整一天,采访了足足有20多人。这篇稿件刊发后,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认可。像这样的采访,是每个采访组的工作常态。正是这样的良好工作作风和深入基层的工作方式,保证了“荆楚行”的稿件既有思想高度,同时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写作风格上也是平实、生动、鲜活。可以说,正是通过“荆楚行”主题采访活动这一载体,湖北省市州报在深入基层、践行“走转改”上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荆楚行”活动开展3年来,已经成为湖北省新闻界的一个品牌活动,《中国新闻出版报》先后多次大篇幅详细报道了这一活动的做法和经验。3年来的坚持,“荆楚行”已经“行”出了特色、“行”出了经验。“荆楚行”活动要进一步深化主题、细化活动,开展更多有针对性、专题性的采访,让这一活动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大,让市州报更多的年轻记者通过“荆楚行”活动成长起来,推动市州报办报水平和影响力的提升。
(荆州日报传媒集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