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做好城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初探
2014-12-13黄晓蓉
黄晓蓉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取得成效最有力的保障。教师应该首先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其实有很多,比如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把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游戏与数学课堂相结合、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等等。学生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师生之间才能展开对话,教学效率才能得以提高。
【关键词】教学情境 生活 成功 游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89-01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抱怨:自己花了大量的精力备课,花了大量的时间批阅作业,但是学生就是不领情,上课依然是不配合教师的提问。诚然,这些教师的敬业精神值得钦佩,但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有着渊博的知识,学生不一定欣赏他的课,很大程度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师再怎么自我感觉良好,也是枉然。
“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只能引起消化不良。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同理,成功的教学也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活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是以好学贪玩为天性。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的,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只有明确学生心理上的要求,创设好快乐的教学情境,才能被教学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活动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学中师生共同操作。如采用讲故事,猜谜等活动进行课堂的导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穿插游戏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如教学鸡兔问题时,让部分学生站着当鸡(2 只脚),部分学生弯下腰当兔(手和脚合起来 4 只脚),非常直观形象;又如,教学植树问题时,可让学生根据教室四方的特征,学生当树,沿着教室四周墙壁站一站,不也很直观吗?
二、把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发现、探究、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充分利用活动课和课余时间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调整等过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如,我在教了《圆的面积》后,布置学生观察与圆有关的事物。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大自然中,为什么花都是圆的而不是三角形或是正方形的?”他带着这个问题查找资料,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终于揭开了秘密。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三角形、正方形、圆,以圆的面积最大。花是圆形就能接受更多的阳光、雨露,更好的成长。这样,同学们感觉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三、让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成为学生在学习时心理求知的原动力。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平时每天批改作业的机会给学生打分,批注鼓励性的语言,学生作业做得对又好的 , 除了打上“优、好、√”外,还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竞赛。如“你好棒 !”“100分”“very good!”等。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因为你付出努力,你的进步很大。”“看到你在进步,老师万分高兴,希望你再接再厉”等,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以检测推动学生进步,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可以经常利用小黑板,在下课前 10 分钟左右时间,从学生做过的作业或老师讲过的题目中选出难易适中的几个小题进行小测,让大部分学生考得嬉笑颜开,并及时给学生打分,这样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会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活剂”。总之要让学生每天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有收获,学生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和评价
四、让游戏与数学课堂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 60 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 3 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积分多的为优胜组,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的组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了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时,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中“移多补少,使两者一样多”的应用题时,教师准备许多圆片让学生操作,从多的一行取几个移到另一行,使两行的圆片一样多。学生的操作兴趣非常高,起初是笨拙地一个一个地移,然后就有学生发觉可利用求平均数以后来移,最后学生又发现了一种更简便的算法——利用求两者的“差”来移,通过动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在多种感官的运用中,学生们学到了探索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要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就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