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2014-12-13顾朝永

关键词:孔乙己对联德育

顾朝永

【摘要】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努力挖掘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因素,有效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在思想道德、人格品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本文主要从利用关键词、综合比较、社会见闻、影视片、文史知识和课外阅读等学习和实践中来挖掘。

【关键词】语文教学  挖掘  利用  德育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55-02

引言

作为语文教师,应从育人目标着眼,从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出发,强化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地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根据语文教材及学科的教学特点,合理采用灵活多变的“文”、“道”结合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美的感受,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和道德熏陶。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关键字词,挖掘德育因素

扣住关键字词教学,往往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以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我教《多收了三五斗》一文时。文中写米价大跌农民感到愤怒时有这样一段话。“还是不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愤激的活。”教学时我抓停一个“喷”字,让学生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然后再加以挖掘。作者为什么用一个“喷”呢?有学生说用“喷”字生动形象,用“说”字或“讲”不足以表达感情:有的说,丰收农民本以为该透一透气,结果却得了比往年更坏的兆头,所以心中愤怒,用“喷”字可将愤怒的激情表达出来:还有的说,农民们长期受帝国主义、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压迫,丰收带来的希望又成了泡影。此时,心头之火犹如火山爆发、一下子喷了出来。所以用“喷”字更能说明剥削制度的罪恶,农民生活的悲惨。我抓住这个火候,加以点拨:农民悲惨的命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为何不存在呢?同一个中国,两种制度泾渭分明,使学生憎恨剥削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二、利用综合比较挖掘德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在单篇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课文的合理综合、比较,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与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虽写于不同时代,故事情节不同.但都是写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遭遇,在内容上存在联系,鉴于此,我在教学《范进中举》后,联系小说《孔乙己》,启发学生从范进和孔乙己的形象分析入手,一方面使学生全面认识同受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毒害的悲剧人物孔乙己与范进,其性格同样具有可悲性,启发学生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一一精神与肉体双重残废的孔乙己一生穷困潦倒、濒临绝境:中举前的范进个人命运与生活遭遇正与孔乙己酷似:而中举后范进喜极而疯,同样揭示了范进这一形象的悲剧性,从而使人们认识封建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认识新社会党和政府对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认识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才标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这样,学生就能于《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的学习中对小说主题获得许多新的认识。

三、利用社会见闻挖掘德育因素

高中语文第三册《崇高的理想》这一课,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论述,课文又长、弄得不好,不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适当地穿插了社会见闻。我在分析课文第一节时这样说:“陶铸同志作为老一辈革命家,语重心长地勉励青年说:‘你们也许会想着自己将来成为航海家,飞行家、科学家、文学家、工程师、大学教授……但是,所有这些想法,都是围绕着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的。这是完全正当的。为了建设祖国而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这有什么不好呢?如果没有许多政治家、科学家和艺术家,我们民族的星空将会多么黯淡!就是这样完全正确的论述,在文化大革命中却被文痞姚文元鸡蛋里挑骨头,别有用心地攻击道:‘家、家、家,就是没有工、农、兵。在陶铸的眼里,工农兵的地位很低,岂止是低,简直要打下十八层地狱,同学们,你们看,陶铸同志真的看不起工农兵吗?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在文化大革命以后出生的,他们对文革中的事情很感兴趣。我这样一穿插,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都对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搞现代文字狱的罪行义愤填膺,课堂上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加强了阅读效果。

四、利用影视片,挖掘德育因素

毛主席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篇幅虽不长,但内容精深,说的是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这个哲学道理,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我在讲析这一课时,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把深奥的哲学道理讲析得浅显明白。当有学生问我:“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句话怎样理解时,我举例解释道:你们看过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吗?在解放战争中,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代表三座大山利益的蒋家王朝不但应该推翻,而且可以推翻。因为他们代表腐朽的没落的阶级。这就是当时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这个思想被千千万万个解放军战士和农民掌握了,他们万众一心,形成排山倒海之势,投入到埋葬蒋家王朝的伟大斗争中去。你看,在淮海战场上,前方将士奋不顾身地杀敌,后方群众涌跃支前,推着无数辆小车送军粮。那场面是多么感人哪!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苏北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就是在这排山倒海的人民大革命中,蒋家王朝完蛋了。”学生都被我满怀激情的讲解所打动,侧耳倾听,教室里静极了。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哲学道理。

五、利用文史知识挖掘德育因素

还是在讲析《崇高的理想》这一课时,我在讲到作者痛斥宋朝的秦桧、明朝的洪承畴这些民族败类时,适当地引用了几则对联故事,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说:“秦桧是个大奸臣,害死了抗金名将岳飞,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遗臭万年。就连他们的孙子也看不起他,在杭州西湖岳飞墓前吟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人自宋后羞名桧,我来坟前愧姓秦。爱憎分明。至于洪承畴,也是个大汉奸。他在引狼入室,投降满清王朝以后,有民族气节的抗清义士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来讽刺他:‘史鉴流芳真可法,洪恩不报反成仇。既赞颂了民族英雄史可法,又巧妙地对洪承畴进行了挖苦。因为洪承畴在明朝为官时,为了邀宠,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他后来又贪生怕死,认贼作父,真是出尔反尔,遭世人唾骂。”学生对这两则对联故事听得入了迷,既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六、利用课外阅读挖掘德育因素

除上述几种方式外,我还在学生课外阅读以及写作活动指导的全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结合语文课本教学,及时向学生推荐、介绍有益的政治、文艺和科技读物,进行拓展阅读。如教学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我指导学生阅读莫泊桑的其它小说《项链》、《羊脂球》等;教学长篇小说节选《坚强的战士》,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教学散文《普通的人伟大的心》,指导学生阅读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魏巍的长篇小说《东方》、老舍的通讯《我们见到了彭德怀将军》等名家名篇,这不仅能较好的丰富学生的阅历,充实他们的课外生活,而且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课文作深入的阅读理解,从而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结语

总之,语文教师如果是个有心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强化其德育功能.重在陶冶,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发展,这样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就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海舟.语文教育应契合汉语文化思维方式.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102-104.

[2]张玲. 高中德育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2,(04).

[3]袁曙.如何运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J].安徽教育,2010,(09).

五、利用文史知识挖掘德育因素

还是在讲析《崇高的理想》这一课时,我在讲到作者痛斥宋朝的秦桧、明朝的洪承畴这些民族败类时,适当地引用了几则对联故事,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说:“秦桧是个大奸臣,害死了抗金名将岳飞,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遗臭万年。就连他们的孙子也看不起他,在杭州西湖岳飞墓前吟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人自宋后羞名桧,我来坟前愧姓秦。爱憎分明。至于洪承畴,也是个大汉奸。他在引狼入室,投降满清王朝以后,有民族气节的抗清义士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来讽刺他:‘史鉴流芳真可法,洪恩不报反成仇。既赞颂了民族英雄史可法,又巧妙地对洪承畴进行了挖苦。因为洪承畴在明朝为官时,为了邀宠,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他后来又贪生怕死,认贼作父,真是出尔反尔,遭世人唾骂。”学生对这两则对联故事听得入了迷,既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六、利用课外阅读挖掘德育因素

除上述几种方式外,我还在学生课外阅读以及写作活动指导的全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结合语文课本教学,及时向学生推荐、介绍有益的政治、文艺和科技读物,进行拓展阅读。如教学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我指导学生阅读莫泊桑的其它小说《项链》、《羊脂球》等;教学长篇小说节选《坚强的战士》,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教学散文《普通的人伟大的心》,指导学生阅读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魏巍的长篇小说《东方》、老舍的通讯《我们见到了彭德怀将军》等名家名篇,这不仅能较好的丰富学生的阅历,充实他们的课外生活,而且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课文作深入的阅读理解,从而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结语

总之,语文教师如果是个有心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强化其德育功能.重在陶冶,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发展,这样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就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海舟.语文教育应契合汉语文化思维方式.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102-104.

[2]张玲. 高中德育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2,(04).

[3]袁曙.如何运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J].安徽教育,2010,(09).

猜你喜欢

孔乙己对联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