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梦蝶》教学设计
2014-12-13赵年顺
赵年顺
【摘要】中本设计主要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尝试将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为设计的理念,通过导——读——疑——析——议的教学策略,用“三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实用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东山岛梦蝶》 教学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08-02
设计意图:《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是本课的设计依据;尝试将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是本课设计的理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实用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掌握作者以“蝶”为线索来安排结构的写作特色;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特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热爱自由,追求纯真纯美世界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特色;
3.掌握作者以“蝶”为线索来安排结构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
1.对象征手法的理解;
2.对不同国家、民族和时代“神文化”的理解。
四、解决办法
1.采用分组学习法、讨论法、问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合作探究,取长补短,互相启发、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2.课堂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质疑和辨析,并积极进行课堂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五、教学思路:导——读——疑——析——议
六、教时:二课时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东山岛梦蝶》这篇课文,按本单元的阅读要求,重点在于掌握梳理文章的思路,那么我们这篇课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打出PPT出示课题《东山岛梦蝶》
1.作者及作品简介
2.解题:东山岛梦蝶,东山岛是我国福建省东南沿海的一座小岛(海防小岛);梦蝶,并非“夜梦” 而是因蝴蝶引发联想揣测议论之意。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疏解字词,披沙拣金。
咂摸:仔细辨别; 沮丧:灰心丧气;
畛畦:畛,田地里的路;畦,有土埂围着的田地。
孱儿:软弱无能的人。
处女地:未开垦的土地。 掸子:抹擦灰尘的工具。
2.本文的大意是什么?
点拨:谁,因为什么事,去什么地方干什么,引发了什么?见课文阅读提示。
参考答案:作者赴福建东山岛——又称“蝴蝶岛”——参加笔会为因由,写该岛虽名为“蝴蝶岛”却名不副实,进而揣测其没有蝴蝶翩飞的原因,从而引发了对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社会道德、民间风俗等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诸多问题的深入思考,表达了深挚恳切的人文情怀。
(三)研读课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1)
1.对于这篇游记类文章,你认为如何划分结构层次?
点拨:见课文阅读提示。全文共23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蝴蝶岛”名实不副,其实无蝶。揣测无蝶的原因:战争或环境污染。说明自己为什么喜爱蝴蝶:非爱蝶也,乃寓爱于有蝶之境也。进而赞美蝴蝶热爱自由,追求真和美的可贵品格。
这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1—4段):说明自己来蝴蝶岛的原因,主要说明蝴蝶岛的名不副实,揣测蝴蝶岛无蝶的两种可能因素。
第1段,写东山岛乃因地貌而得名蝴蝶岛,其实无蝶。
第2段,东山岛无蝶的两种可能原因:战争和环境污染。
第3、4段,自己来这里,是冲着“蝴蝶”而来的。
第二层(第5—8段):说明自己爱蝶以及之所以爱蝶。
第5段,自己爱蝶,不是如庄周般的浪漫飘逸,也不是由于有某些多情文人的艳想。
第6段,自己爱蝶乃是爱有蝶之境的情趣。
第7、8段,赞美蝴蝶“不作室中物”的热爱自由的品格,以及她报春、执著于真和美的追求及娇而不媚的天性。直言自己“爱真蝶”。
第二部分(第9—21段):在“蝴蝶岛”游岛寻蝶的所见所感所思,表达出深挚恳切的人文情怀。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9、10段):来到东山岛,发现这里的旱情,意在说明岛上无蝶的真正原因其实是自然条件匮乏。
第二层(第11—16段):游岛所见,赞美木麻黄树和沙滩所营造的洁净天然的纯美环境,充满圣洁意味。
第11段,总说蝴蝶岛的一地一景,各有奇韵。
第12段,描写木麻黄树的特点,赞美她“处女”般的洁癖,把这里的风过滤得无杂尘,无杂音,担心这里被“开发”成艳女荡妇式的芜杂之地。
第13段,脱口而出地赞美蝴蝶岛的无蝶亦美。
第14段,概说东山岛的海滩的两大奇处。
第15段,两大奇处之一的沙白似玉如雪。躺在这片沙滩之上时的单纯、圣洁的超越凡俗的感受。
第16段,两大奇处之二的沙平如镜,似可映星斗,照蓝天。
第三层(第17—21段):游岛寻蝶以后的诸多感慨与遐思,渗透了多重意蕴的关怀忧虑。
第17段,观渔民出海前按照传统礼俗祭拜诸神、祈求庇佑的仪式,感叹本能的生命意识与现代文明的冲撞。
第18段和19段,泛谈人对神的崇拜与神的人之常性,说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神”文化也是不同的。
第20段,忧心东山岛洁净美丽的自然环境被现代文明所污染。
第21段,直抒忧思,体现人文情怀。
第三部分(第22、23段):希望蝴蝶岛上将来能够出现绿野红花与蝴蝶,让这里永远保持清洁宁静的“处女岛”本色。在构思上照应开头。
2.作者为何喜爱蝴蝶?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拨:①见课文第7、8段 ;②见课文阅读提示。
参考答案:①赞美蝴蝶“不作室中物”的热爱自由的品格,以及她报春、执著于真和美的追求及娇而不媚的天性。②蝴蝶在文中起到线索的作用,文章由“爱慕蝴蝶”、“寻访蝴蝶”,写至最终的“盼望蝴蝶”,线索清晰,结构谨严。
3.作者游岛寻蝶找到蝶了嘛?为什么?为何无蝶也美?
点拨:①见课文第10段;②见13段;③11至16段
参考答案:①没有。②因为岛上自然条件匮乏,淡水缺乏。③这里有木麻黄树和沙滩营造的洁净天然的纯美环境。
4.作者游岛后忧什么?盼什么?
点拨:①见课文第20段;② 22至23段
参考答案:①忧东山岛天然纯美的环境被现代文明污染;②盼蝴蝶岛上有真蝶。
5.蝴蝶在文中象征什么?
点拨:见第6、7段 。
参考答案:蝴蝶象征的人类追求自由、纯真、美好的道德精神品格,同时,作者也借助表达对于蝴蝶的喜爱之情,展现了自己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四)精读课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有余力者自主探讨
1.文中是怎样描写木麻黄树的?点拨:见课文第12段。
参考答案:描写木麻黄树的特点,赞美她“处女”般的洁癖,把这里的风过滤得无杂尘,无杂音,担心这里被“开发”成艳女荡妇式的芜杂之地。
2.文中是怎样描写沙滩的?点拨:见课文第14、15、16、段。
参考答案:(略)
3.描述了岛上渔民的祭神习俗后,作者又简述了一些“洋神的艳事”,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点拨:①见课文17、18、19段,突出了趣味性;②东西方文化差异。
4.渔民的习俗、洋神的艳事与蝴蝶有着怎样的关联?
点拨:粗看没有关系,细想有内在联系。东西方文化、审美情趣对比,都是作者在有东山岛游历、寻蝶时的所思所想。
参考答案:通过两者的对比展现了东山岛自然、淳朴的文化特色,这正是作者所爱蝶的特质。
(五)小结并布置练习
师:这节课我们就《东山岛梦蝶》进行了学习,对课文的内容及思路有了认识,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的第三小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思路:导——读——疑——析——议,我通过教材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采取三读教学法,在一读中理解作者热爱自由,追求纯真纯美世界的思想感情;在二读质疑中体会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特色;在三读议论中掌握作者以“蝶”为线索来安排结构的写作特色;充分体现师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板书设计(用PPT打出)(略)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年1月版。
[2]《东山岛梦蝶》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