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干预的临床观察
2014-12-13邱雁飞
邱雁飞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贵港 537100)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突然供血中断或脑血管破裂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继而引起脑细胞、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最终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临床多发病,起病突然,病情危重。较大部分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致残率高,恢复较慢,不仅明显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多数患者存在焦虑甚至绝望等不良心理。因此,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其心理情绪反应,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主要目标。研究表明,对于脑卒中患者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肢体偏瘫所引起的残疾程度,可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自理生活能力[2]。我科自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对65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序贯化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130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40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60.9±10.8)岁;均为首发,且病程在2周以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颅 CT或 MRI检查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其中98例为脑梗死 ,32例为脑出血 ;89例位于左侧,41例位于右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排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形成、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及不能理解医护人员治疗口令的患者。将13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脑卒中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序贯化康复训练,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脑卒中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营养神经及抗凝溶栓治疗,并配合自我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序贯化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包括:早期康复训练:在发病2周内,患者病情稳定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播放患者喜爱的舒缓类音乐,每天2 h;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转换,每天2次;对四肢进行被动活动或主动运动,每天2次,每次15~30 min活动度由小至大,循序渐进,活动度以患者不感觉到疼痛为宜。以上述方法训练一周[4]。第2周开始增加患者肢体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并训练平衡运动,患侧及健侧翻身练习。按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指导患者进行生活能力训练。取丰隆、手三里、合谷等阳经穴为主,以太冲及太溪等阴经穴为辅,采用针灸治疗,浅刺不留针,每天1次,每次30 min[5]。每日固定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时间超过30 min。鼓励患者家属每日看望或陪护患者。中期康复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1个月时即可进行为期4周的中期康复训练。在背景音乐下,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及四肢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主要包括在床上进行平衡运动训练,桥式练习及关节背伸的牵引练习等[6]。每日逐渐升高床头进行坐位训练直至床头摇高90°,患者坐位时间超过30 min。然后开始进行床边起坐练习、坐位平衡、坐站训练、站立平衡及步行训练,每天3次,每次30 min左右。肌肉痉挛期强调痉挛肌的放松练习,肌肉弛缓期强调正确姿势进行主动和被动练习。以阴经输穴为主,辅以阳经输穴,采用泻法,深刺久留针。同早期康复训练一样,护士及患者家属应多陪同患者,多与患者交流,每天不得低于2次。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3 疗效评定 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I指数(ADL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躯体功能情况进行评定[7],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四项评分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BI指数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指数明显升高,与相应组治疗前差异显著,且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及BI指数升高更为显著,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比较(±s)
NIHSS BI组别 评分 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5)14.72 ±3.12 4.56 ±2.10 42.30 ±12.32 67.34 ±14.56对照组(n=65)14.67 ±3.45 6.79 ±1.67 43.09 ±10.98 52.09 ±7.89 t 0.12 9.32 0.58 11.58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心理康复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及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组SAS及SDS均较相应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理康复比较(x± s,分)
3 结果
脑卒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也是人类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临床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病死率明显降低,但仍有约70%左右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其心理情绪反应,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主要目标。康复训练能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自理生活能力,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所证实。
对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可调动患者残余的脑细胞发挥代偿作用,促进损伤脑组织或细胞发生重构或再生,从而减轻脑组织细胞进一步损伤,保护神经细胞[8]。而且早期进行肢体活动,可促进患者相应皮层脑血流量的增加,促进血管新生,改善梗死灶周围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9]。而有肢体或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的同时,可明显减少肌肉萎缩,防止萎缩畸形的发生,这是药物治疗无法替代的。晚期康复训练是在患者肌力及疾病恢复的情况直主要以关节和肢体主动运动为主的一种训练,可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恢复。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或矫正各类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文献报道表明,脑卒中患者经过正规系统康复治疗后,约有60%的患者可达到生活自理,20%的患者简单活动能自理,复杂活动中需要帮助,15%的患者需要较多的帮助,5%的患者完全不能自理。康复训练宜在发病后第2d病情稳定后就可做被动运动,脑卒中急性期采取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预防废用综合征,为后期的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10]。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需坚持较长时间且内容枯燥乏味,多数患者仅易接受短期康复训练。因此,护士应与患者多沟通,在减轻其心理焦虑的同时,可以劝导患者坚持做好康复训练。国外研究表明,音乐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因此,在本组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中我们配合舒缓的音乐,可以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减轻或消除肌肉痉挛。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发病早期及中期分别配合不同强度及不同内容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相符。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观察组患者在通过采用序贯化康复训练后,肢体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由此,心理情绪反应不如对照组患者明显。
综上所述,序贯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可明显减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患者焦虑心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1] 孙爱华,罗 平,张晓林,等.贯序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干预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5):79 -80.
[2] 尹 莉.Orem自理理论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偏瘫病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5):32 -33.
[3] 杨慎峭,金荣疆,朱天民,等.康复训练结合电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3):198 -203.
[4] 时新玉.脑出血肢体偏瘫患者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研究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1105 -1106.
[5] 罗凤萍,许梦雅,刘合玉,等.针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84-4985.
[6] 袁梦郎,杨 拯,呙金海,等.针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467 -470.
[7] 韩 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2,18(14):96 -97.
[8] 张 奇,刘春雨.生活辅助器具对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24):76 -78.
[9] 秦爱玲,吕晓玲.自我效能训练对中青年卒中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5):706 -708.
[10] 刘诗丹,陈启波,李荣祝,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6):56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