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政治建设的中国主张

2014-12-13方涛

人大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民主国家政治

方涛

2014年9月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回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程,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指明了正确方向。讲话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是指导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一些片面观点,专门阐述了关于政治制度、如何评判政治制度的中国主张,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重大论述,值得理论界关注和学习,这对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制度不可能千篇一律

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西方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了转型,并且建立了现代的民主政治制度。由此,支撑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理论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并且向全世界传播,在世界民主浪潮当中处于主导地位。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同时也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民主没有考虑到人类文明成果的共性和继承性,把社会主义民主同人类政治文明割裂开来,加之受长期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影响,苏联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出现重大失误,有过深刻教训,并给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严重后果。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实践遭受重大挫折。西方的民主人士以此宣告“历史的终结”,宣告社会主义民主的彻底失败,并再次向全世界推销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这一世界民主历程,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大背景。在世界民主浪潮中,中国关于民主政治建设没有话语权,一直处于弱势、防御的地位。受此影响,国内不少人士质疑中国的政治制度,主张照搬西方政治制度。

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可能千篇一律、归于一尊”“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他强调,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三个统一”,即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这就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可以吸收和借鉴,但必须立足中国的实践,在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概括,而不能闭门造车、脱离实际。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要与其内容相对应,而不能“两张皮”,互不相干。习近平总书记还批评了两种简单化的片面观点,即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中国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中国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都是没有自信和西方中心主义的表现。

政治制度不可能千篇一律、定于一尊,对中国也是如此。但是,这一认识的形成并不容易。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人士,就曾经向西方学习。这种学习,最开始是盲目的,只是照搬照抄,还不懂得消化、吸收、再创新。辛亥革命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都没能成功。历史证明,“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在经历政治生活的惨痛教训后,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才真正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同时虚心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消化吸收西方先进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的制度。

二、具体地评价政治制度

由于民主政治的话语权被西方主导,国外人士以及国内不少人,在评判政治制度时,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西方的标准。如果按照西方目前流行的民主理论,即把民主等同于竞争性选举民主,那么中国的政治制度则是不民主的。众所周知,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一个深远的影响就是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此以后,专制制度、专制政权不再具有合法性,也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按照西方的价值标准,又如何解释中国共产党执政并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解释65年来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显然,西方的价值判断是站不住脚的,是片面的。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要坚持具体地、历史地、现实地、全面地去评价事物,而不是抽象地、静止地、孤立地、片面地去评价。对于政治制度的评价,也是如此。针对当前国内外对政治制度评价的片面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这“八个能否”,是对各种简单化和片面化观点的主动回应,亮出了如何评价政治制度的中国态度。

“八个能否”的评价标准,坚持了实践原则,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照这“八个能否”,可以发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解决这些重点问题上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一是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退休制度,普遍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度,实现了国家机关和领导层的有序更替。受苏联模式影响,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在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以高超的政治智慧,通过设立党的顾问委员会作为过渡,逐步建立起干部退休制度,成功废除了终身制,妥善解决了事关党和国家领导人权力交接的重大问题,为实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在坚持不搞运动的原则下,通过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立法、监督职能,人民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三是坚持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效凝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在扩大选举民主的同时,不断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四是建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保证了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五是发展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广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人才选拔机制不断健全,一批德贤兼备的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

中来。六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社会法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法治化水平大大提高。七是建立健全多层次监督体系,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保证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和人员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行使权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相比过去,在保证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人民享受了充实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能够广泛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二是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相比一些国家和地区,我国各方面政治关系都得到了比较好地处理,各方面群体都能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三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面对重大活动、重大项目、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执政党和政府能够迅速调集各方面力量,整合社会资源,解决各种急事、难事,这与西方国家的低效率形成了鲜明对比。四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正是有这样的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跨上新台阶,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中国各民族长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国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有效、管用、充满活力的好制度。

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科学评判中国政治制度,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并不等于说,中国政治制度已经完美无缺,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因此,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尚未定型成熟,还存在着不足和缺陷。比如,民主法治建设同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有待规范等。对此,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不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更加完善,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对此,具体要从四个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二是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扩大人民民主,国家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三是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四是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国家机关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扩大优势,减少不足。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坚持,六个防止”。一是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二是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三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社会各种力量的合作协调,切实防止出现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现象。四是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切实防止出现民族隔阂、民族冲突的现象。五是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六是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原则,促使各类国家机关提高能力和效率、增进协调和配合,形成治国理政的强大合力,切实防止出现相互掣肘、内耗严重的现象。这“六个坚持,六个防止”,既明确了必须坚持的优势,同时又提出了要切实防止出现的不足,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指导。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对于如何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提出了中国主张,亮出了中国态度,有针对性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前进道路上,固然需要虚心学习借鉴,吸收一切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抄照搬,必须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猜你喜欢

民主国家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把国家“租”出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