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安博物馆巡礼之五上海公安博物馆藏品之自动手枪篇(三)
2014-12-12王笑梦
王笑梦
美国柯尔特自动手枪
馆内陈列了8种不同型号的柯尔特自动手枪。由于柯尔特公司的商标是一匹跃起的小马,所以在中国,这种自动手枪有“马牌撸子”的称谓。“马牌撸子”主要指柯尔特M19030.32英寸和M19080.380英寸手枪,这两款手枪是由勃朗宁以FNM1903为基础,专门为柯尔特公司研制的,主要面向执法机构或民用市场,上海公安博物馆中各有两支M1903和M1908。两支M1903枪号分别是200292、212924,都是1916年生产的,套筒左侧的铭文形式不一,内容主要为“PATENTED APR.20.1897.DEC.22.1903”和“COLTS PT.F.A.MFG.CO.HARTFORD.CT.U.S.A.”, 意为“专利1897年4月20日、1903年12月22日”(表示该枪获得两项专利的时间)和“柯尔特专利手枪制造公司,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套筒左后部还有一个已经磨损的小马标志,握把为黑色硬橡胶材质,上面有“COLT”和小马标志。两支M1908手枪,其中一支与M1903外形近似,套筒铭文已经被磨光,有一个钥匙形标志,枪号模糊不清,握把上也没有任何标志,但握把左下侧有一个用于挂枪绳的环,应该属于上海市公共租界巡捕房于1920~1930年代引进的警务用枪。另一支M1908手枪是上海市原副市长潘汉年同志的配枪。
“马牌撸子”还有一种代表型号是柯尔特M19080.25英寸袖珍型手枪。该枪被称为“3号马牌撸子”,是勃朗宁设计的比利时FNM1906微型手枪的仿制型,外形就像一支截掉枪管和握把的缩水版柯尔特M1903/M1908,尺寸小,携带方便,曾经风靡一时,到1940年共生产了40余万支。馆内共收藏有3支M19080.25英寸袖珍手枪,其中一支1911年生产的枪号为“42177”的手枪采用漂亮的珍珠握把,彰显持枪者当时身处上流社会的奢华,套筒铭文上有3项专利时间“AUG.25.1896 APR.20.1897 DEC.22.1903”。另外还有一支1917年生产的枪号为“157648”的标准型M1908袖珍手枪,握把是带防滑纹的硬橡胶材质,上面有“COLT”字样加小马标志,这是1924年以前柯尔特手枪的标准式样。与珍珠握把M1908袖珍手枪相比,其套筒铭文又多了一项获得专利的时间“JAN.25.1910”,一共4项专利。第三支M1908袖珍手枪的枪号为“368477”,于1928年生产,采用的是后期型的嵌有“COLT”字样加小马标志金属牌的木制握把,套筒铭文显示该枪采用的专利多达5项,最后增加的一项专利时间是“JULY.31.1917”,这是柯尔特工程师乔治·坦斯利设计的一种弹匣保险装置。从该枪不断增加的专利项目上可以充分感受到西方国家的专利保护意识。
柯尔特还有一种更为著名的“撸子”是被称为“大眼撸子”或“牛眼撸子”的著名柯尔特M19110.45英寸手枪。该枪由勃朗宁设计,是柯尔特公司生产的大型军用手枪,受到英国韦伯利·斯科特0.455英寸转轮大威力手枪的影响,采用了0.45英寸的超大口径。该枪从1911年开始列为制式,一直列装到1985年退役,在美军中服役74年,先后生产了270余万支,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多家公司同时开工生产,成为美军装备量非常大的武器,也通过租借法案大量提供给中国军队使用。警务装备馆中有两支不同型号的M1911,其中一支是枪身采用镀镍处理、外观显出浅黄色的是0.45英寸口径M1911A1手枪,套筒左侧有一小马标志,标志左侧两排铭文是几项专利时间“PATENTED APR.20.1887 SEPT.9.1902/DEC.9.1905.FEB.14.1911.AUG.19.1913”,小马右侧是柯尔特公司信息,其中的枪号和验收标志已经模糊。还有一支是0.38英寸(9×23mmSR)口径的M1911,铭文与前者相同,但没有小马标志,专利信息和公司信息采用上下布置而非左右布置。M1911还曾经有采用9mm卢格(9×19mm)、0.38英寸Super(9×23mm)、9×23mm温彻斯特等9mm口径枪弹的型号。
除了警务装备馆外,在警史馆还陈列着一支国民党特务刘全德使用过的M1911。刘早年为中共地下党锄奸保卫人员,于1935年11月被捕叛变,成为国民党特务。1949年8月底,蒋介石向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下达了针对陈毅同志的暗杀命令,并亲点刺客刘全德,但刘到沪不久即被抓获。刘落网后,我公安机关深挖扩案,根据其提供的线索又及时在北京破获了预谋刺杀毛泽东同志的计兆祥特务案,在广东破获了预谋刺杀叶剑英同志的黄强武特务案,先后抓获潜伏特务20余名,粉碎了蒋介石对我党领导人的暗杀计划。这支M1911已锈迹斑斑,但通过其传达的故事却让人沉吟思索。在该枪枪身右侧有“18582”数字,由于M1911枪号为6、7位数,而不是5位数,这可能是国民党军用枪支登记号。
馆内还有两支有趣的柯尔特自动手枪,一支是0.22英寸口径的柯尔特“森林人”(The Woodman)运动手枪,另一支是在“森林人”手枪基础上由美国高标武器公司在二战期间为战略情报局(OSS)研制的高标(Hi-Standard)H-D无声手枪。“森林人”手枪是勃朗宁于1915年设计的,主要面向竞技体育和民用狩猎等,采用6英寸(152mm)长枪管,设有可调式准星和照门,具有较高的射击精度,据说著名小说家海明威也有一支“森林人”手枪。
而高标H-D无声手枪是二战期间美国战略情报局主持研制的一种特种手枪。高标武器公司在柯尔特“森林人”手枪基础上发展出了H-D军用手枪,后在此基础上加装消声器成为微声手枪,主要用于敌后隐匿作战。战后,OSS变成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该枪被CIA特工继续使用,还被配置给U-2侦察机驾驶员作为防身武器,鲍尔斯驾机在苏联上空被击落事件中,该枪被缴获,成为苏联特种消声武器的研制原型。馆中这支CIA专用微声手枪本身就说明了上海解放后对敌斗争的严酷性。endprint
美国萨维奇自动手枪
由亚瑟·威廉·萨维奇于1894年创建的萨维奇公司是美国著名的轻武器制造商,主要生产各种手枪、步枪、机枪。馆内有萨维奇M19070.38英寸和M19170.32英寸手枪各一支。其中,M1907是萨维奇公司第一种自动手枪,有面向民用的0.32英寸、0.38英寸和面向军用的0.45英寸3种口径型号,配用10发双排弹匣,握持方便,精度高。M1917是M1907的改进型,在M1907的基础上加宽了握把下缘,采用不同的防滑纹,套筒防滑纹由10道宽齿变成了27道细齿,共生产了4.3万支。由于萨维奇手枪握把上的商标是一个印第安人头像,而萨维奇名字本意就是野人,因此该枪在中国有“野人撸子”的称谓。
美国雷明顿自动手枪
雷明顿武器公司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军火企业,为伊利法莱特·雷明顿于1816年在纽约州的伊利安创建,也是美国最早同时生产枪支和弹药的企业。馆中收藏有一支面向民用市场的雷明顿M510.380英寸手枪,该枪由雷明顿公司著名设计师约翰·佩德森于1917年设计,外形与瓦尔特PPK手枪相似,但采用半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该枪有0.32英寸和0.380英寸两种版本,从1918~1927年共生产了约6.5万支,巴顿将军就有一支配用象牙握把的M51手枪。此外,馆内还有一支雷明顿版M1911A10.45英寸手枪,这是一战期间雷明顿公司根据美国政府要求生产的柯尔特M1911A1手枪。
捷克斯洛伐克CZ自动手枪
“CZ”公司全名为“Ceska Zbrojovka”,意为塞斯卡-直波尔约夫卡兵工厂,其出产的枪械都印有该公司的缩写“CZ”。该公司由1917年的捷克布尔诺兵工厂演变而来,初期以生产手枪为主,逐步扩大到其他轻武器生产,二战被占领期间为德国生产各式轻武器。馆内共收藏有5支CZ手枪。其中最老的是一支CZ vz.24 7.65mm手枪,“vz”是“vzor”即捷克语“式”的意思,是捷克军方、警方定型之意。1924年,根据捷克武器装备委员会的要求,CZ兵工厂在CZ vz.22手枪的基础上研制了改进型CZ vz.24,由枪械设计师约瑟夫·尼克尔设计,大量采用冲压件,提高了生产效率。馆中这支枪是CZ分厂斯特拉科尼采兵工厂生产的,与原厂区别主要是套筒防滑纹采用4道而不是5道,防滑纹下方的铭文为CZ圆形商标和30年份代码,说明是1930年生产,枪身上还有“CZ”铭文和枪号“2431”。由于斯特拉科尼采兵工厂生产的武器采用单独编号,所以枪号数字较小。
还有一支是德占时期的CZP277.65mm手枪,该枪原型是对CZ vz.24作进一步改进,研制生产的可供大规模生产的CZ27手枪。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沦陷后,纳粹德国接管CZ兵工厂,将CZ27手枪重新命名为P27手枪,在占领时期,CZ兵工厂共为德军提供P27手枪45.25万支,战后恢复CZ27编号后继续作为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和警察标准配枪长达30年,是CZ兵工厂最成功的枪型之一。馆中这支是德占期间的P27手枪,套筒左侧铭文为“fnh Pistole Modell 27 Kal.7.65”,其中“fnh”是1941年6月后使用的生产厂商名称代码。
第三支是CZ vz.36 6.35mm微型手枪,该枪是弗朗齐歇克·米斯卡的设计作品,由布尔诺兵工厂于1936~1940年间小批量生产,共生产了1.2万支。馆中这支枪身采用镀镍处理,握把左上角有CZ圆形商标,套筒铭文为“ESKOSLOVENSK ZBROJOVKA A.S BRNO”,这是捷克语CZ兵工厂布尔诺工厂的全称,铭文两边各有一个圆形CZ商标。扳机护圈上部有一个奇怪图案,经查是布拉格无烟药强制验证标记,枪身上部有枪号“1948”和年份代码“3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