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引领学生习作技巧形成的“捷径”
2014-12-12毛文娟
毛文娟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以教材中的阅读教学为平台,引导学生将领悟到的写作方法合理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写作技巧。
关键词:教材;深度解读;把握时机;形成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56-1
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都就说明着‘应该怎么写。”现行教材中篇篇课文就是学生有效借鉴之对象。教师利用教材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这些写作方法,为学生学会迁移铺设一条“道路”。天长日久,集腋成裘,学生的写作技巧自然会在课文阅读中形成。
一、挖掘精髓,引导学生形成习作技巧
现行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而来的,课文储备了很多优秀作家的写作手法,对指导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引,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去解读教材,发现其中“奥秘”。
1.留心表达顺序,促行文言之有序
同样一件事情,有的学生描写得有条有理,有的学生颠三倒四说了一串,却没说明白,可见,一篇作文想要成功,首先要做到要言之有序。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行文思路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教学《黄果树瀑布》一文时,引导学生边读边寻找作者的游览顺序,从“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顺着石阶”“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等关键词句,发现这是作者的游览线路,也是作者的行文思路,这样的写作手法就叫做“移步换景”。经过这样的指导,对学生驾驭写景的作文有很大裨益。
2.思索结构形式,帮学生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是文章整体一致性的保证,所以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结构与内容组合的技巧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和详略分配等信息。如教学《莫高窟》一文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介绍,分写时用三个自然段对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进行描写,每一个段落的描写方法相同——以第一句话简要说明,接着围绕这句话做具体阐述,同时作者还注意了段落之间的承接过渡。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在构思之时,结构框架要在大脑中先储存,这样作文时才会思路清晰明了。
3.领悟文章写法,助作品提升深意
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提高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能够把别人文章中好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这已经是成功的开始。例如高年级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通过介绍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极其平常但却有着顽强精神的、令人敬畏的柳树,告诉人们困境中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困苦的环境抗争。为了表现这种精神,作者还将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家乡灞河柳作比较。教学这类型的课文时就应该有目的地指导阅读,品味优美语言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若能坚持在教学中关注,就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进行迁移运用。
二、审时度势,帮助学生落实习作技巧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写结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于是,语文教师经常在学完课文后,“火急火燎”地进行“写”的训练,看似已然走入教材“深处”,实则课文中的语言、方法、精髓根本还未能“浸润”到学生的头脑中,结果既浪费时间又缺乏提高意义,“读”“写”俱伤。想要使学生将所领悟到的技巧真正运用起来,必须认识到“时间”这一催化剂的重要性。例如教学六年级《最后的姿势》一文时,文中有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事后救援人员、老师、学生说的话,此处作者选取典型的人物,描写他们说话的内容是为了衬托谭千秋老师的精神。起初,我打算让学生们再补充写些文字——还有哪些人也会说话呢?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可是转念一想,周围还能有什么人呢?最真实的话语已经被作者记录了,学生还能想象出哪些感谢的话语?于是放弃。过了一段时间,学习《船长》一文,教学后,我布置任务——小说的结局定格在了哈尔威船长和诺曼底号沉入大海的画面,那么此时此刻,船上获救的60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们想象一下,写一写。此时,我想的是将前面学到的“选取典型人物,进行语言描写,衬托人物精神”这一写作方法“落实”一下。结果,孩子们并未让我失望,小水手克莱芒、奥克勒大副、获救的妇女、被哈尔威所震慑的男士……都成为学生笔下的典型人物,不仅想象了人物的语言,还在描写中关注了人物说话的神情。前文的写作技巧与后文的结尾续写有了完美的“化学反应”,可见,把握合适的时机,这才是对学生所吸收技巧的完美落实。
有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学习迁移”,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触类旁通”。运用教材开展教学,占领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也许,习作技巧的指导会省时省力一些。
[参考文献]
[1]吴才宏.语文教学中利用范文提高写作能力的策略.中学语文,2011(06).
[2]朱作仁.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04).
[3]骆霞.开启学生的心扉——课堂小练笔的点滴体会.小学教学参考,201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