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环节,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2014-12-12史卫峰
史卫峰
摘要: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如何实施高效地理课堂,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成为每一个地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持续发展三环节的落实阐述建设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尝试。
关键词:高效课堂;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55-1
一、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构建高效地理课堂,要真正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课前要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既不需面面俱到,也不能蜻蜓点水。
笔者在熟悉了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不同班级的学生质量不同,教学终端的目标不同,教育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因此不同的班级特点决定着不同的授课方式。农村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尤其农村工业不发达,因此在《工业的分布》这一节教学的课前准备阶段就要针对学生对工业的认识从较浅薄的实例入手,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企业入手,慢慢引导学生对工业分布特点的理解并学会分析和应用。
课前的教学设计是上好地理课的关键,也是教师运用最佳策略的智慧结晶。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明确授课目标,努力把课本上的文字变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具有吸引力的课堂语言。
二、创最佳的课堂环境──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1.巧设导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服务。导入要目标明确,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设情境的作用。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地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新颖的导语,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巧设问题,环环相扣。教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问题情境设计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三是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感受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的喜悦。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这节课时,笔者设计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等问题,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开阔思路;也可以抓住中心和关键,全班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争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巧用身体资源,形象生动。在教学《地图》这节课的“不同的山体形态”知识点时,笔者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拇指放于掌内握成拳,假设它是一个山体模型,然后找出山体模型有哪些地形。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而四个手指从根部起的第一节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间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手的小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即平时人们所说的悬崖。在进行形象演示的同时,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展开讨论,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4.师生和谐互动,获得生成性知识。芝加哥大学教授莱恩艾斯奎斯认为,教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活动,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课堂教学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在满意、愉快、合作、互动和互助的积极情感状态中学习。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声音就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
5.构建多彩课堂,兴趣和爱好是最持久的动力。成功的地理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举实例、编口诀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008年我国汶川大地震后,笔者及时组织学生结合在学校论如何避震,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他们学到了有用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抓最实的课后持续发展——高效课堂教学的延伸
1.学生课后的可持续发展。
课后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课后的学习是高效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课后持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究课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学完《中国水资源》这一内容后,学生便对家庭节水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纷纷回家挖掘家庭节水的潜能,然后学生做成家庭节水小报,相互交流。笔者可以专门利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交流,促进了学生的持续性学习。
2.教师课后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学习是伴随教学进行的,课后的回顾、思考、总结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写出课堂教学反思。想想哪些环节设计得比较精妙?哪些环节是无效的可以省去?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一个问题问完后没什么人举手回答是什么原因?我们还可以将课后反思及时地发到教育论坛里,与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实现同伴互助。通过及时的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持之以恒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必然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最终达到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