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连·格雷的画像》: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宣言

2014-12-12王强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韦恩王尔德画像

王强

(华侨大学)

《道连·格雷的画像》: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宣言

王强

(华侨大学)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一个关于堕落的故事,是灵魂渐朽而外表依旧美丽的故事。到最后,道德对灵魂进行拷问,徒有金玉其外的道连·格雷走向最后的毁灭。这部小说一向被视为王尔德唯美主义的宣言,本文结合唯美主义的部分观点对文本进行简要分析,从道德感、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犯罪意识、青春与自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王尔德 唯美主义 《道连·格雷的画像》

王尔德理应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雷纳·韦勒克带着嘲讽的口气说:“恰恰是王尔德玩弄术语,从头头是道转向信口开河,从悖论转向老调的忽进忽退的作风,使他眼界大开,颇有作为,同时使他成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1]564,565王尔德恐怕是除开莎士比亚之外最为蜚声国际的英国文人了。读者喜欢王尔德甚于其他作家,一方面因为他的作品足够精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如此荒唐的人生确实引人注目。

起源于法国的唯美主义又把源头引向康德,“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喊得很响亮,有人甚至把波德莱尔也拉进唯美主义的阵营,当做唯美艺术的鼻祖。王尔德是天才级的人物,同时他又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他说:“我一定会成名的,即使不能够流芳百世,也要臭名昭著。”一开始王尔德几乎是依靠外表吸引社交界的,后来因为去美国巡游演讲使其声名远播,他卓越的口才为唯美主义的传播做了很大的贡献,然而与商业精神相结合使得王尔德备受嘲弄。

《英国的文艺复兴》跟《意向集》相比,矛盾之处良多。举个例子,在纽约的杰克灵大厅里王尔德说:“一个人只有经历过神秘的创作过程,才能对所创作的作品的特质有所理解。”“也不要把批评家看做是英明的艺术裁判。”[2]《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中王尔德的化身吉尔伯特显然承认批评家更加独立,而且批评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没有艺术批评就没有艺术。不难理解写作《意向集》时,王尔德已经是严谨的批评家了。王尔德对于文学艺术的观点几乎包含在 《意向集》中,《谎言的衰朽》和《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是用经典的对话体写作,既可以看做是王尔德对于戏剧的偏爱,也可以当成是对柏拉图对话录的模仿。《面具的真理》和《笔杆子、画笔和毒药》探讨的是戏剧舞台艺术和犯罪同艺术不无轻浮的关系。

在王尔德的创作中,唯一的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历来被视为唯美主义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小说可以称作英国版本的“浮士德”,而事实上更像《驴皮记》(巴尔扎克著),尤其在出卖灵魂而且终究堕落这一点上与后者几乎如出一辙。

道连·格雷为了青春永驻而交出灵魂,有着跟王尔德一样的“享乐主义”精神。而书中的亨利勋爵正是王尔德在世人眼中自己的形象,“一位新贵,靠机智才华为生的纯粹的享乐主义者”。他发现了道连·格雷的美,并且施加了无可估量的“恶劣”影响,道连·格雷的堕落是他步步诱惑的结果。亨利勋爵(毋宁说是王尔德)把这种影响的过程等同于艺术创作。画家贝泽尔乃是王尔德眼中自己本来的形象,“沉浸于对美、对青春、对永恒的不懈追求”。时隔百年之后,王尔德理应被当成艺术家。有的论者套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将三个男性主人公对照本我、自我和超我,这种构想不失为一种解读。结合王尔德的同性恋倾向,不能责怪读者惊呼道连·格雷与画家,与亨利勋爵的亲密关系。道连·格雷经不起道德批评的轰炸,所以不应该从道德层面对其痛下毒手,王尔德说道连·格雷是“自己希望成为的形象,青春永驻,可以不遗余力逃避道德与责任”。

《道连·格雷的画像》的读者有如下理由喜欢这部小说:奇特的构思、如戏剧般精美的对话、巧妙的象征、随处可见的格言警句和诗意而流畅的语言等等。正如《W.H.先生的画像》既是小说,又是批评一样。《道连·格雷的画像》同样是批评之作。[1]563小说也确实时常加入某些文学艺术的批评,像是与 “序言”遥相呼应。

一、道德感

1895年4月3日,正是王尔德控告同性恋男友之父犯有诽谤罪的日子,辩方律师爱德华·卡森拿《供年轻人使用的至理名言》和《道连·葛雷的画像》反诘王尔德,那是一场可笑的审判,原告后来变成了被告,不过王尔德在他从容不迫时还是能说出机智无比的格言:“思想中根本不存在道德问题;只有不道德的感情。”这句话与《道连·葛雷的画像》的“序言”中一句话很相似:“书无所谓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书只有写得好的或写得糟的,仅此而已。”然而与之相矛盾和遗憾的是,王尔德竟然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描写了完整的道德感的变迁。在西碧儿·韦恩自杀和画家贝泽尔被谋杀后,道连·格雷都有强烈的愧疚感,尽管读起来像是作者有意回护。道连·格雷从不经世事的美少年逐渐变化,逐渐堕落,未始没有中止自己疯狂举止的念头,然而诱惑如此巨大,最终使他堕落成为浪荡子和杀人犯。最为讽刺的是他决心悔过时,竟然在画像上看到伪君子的微笑。他向画像刺去,结果了自己的性命,在死去的瞬间恢复他应有丑陋的面容。

无法回避,甚至直视道德问题,正是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内在精神。王尔德实际生活精彩、复杂,偶尔有些卑污;但是他的艺术追求是真诚的,他对于自己作为艺术家的身份十分看重,否则他与厕身上流的人们便没什么两样。《道连·格雷的画像》如果单单是为享乐主义做辩护,这部书理应被时间淘汰了;事实上没有道德底线的书是站不住脚的,这一点我们都明白。“《道连·格雷的画像》展现了一幅道德败坏遂遭惩罚的寓意画,而非一篇为审美生活而作的辩护。”[1]559在道德批评的层面上,道连·格雷的死去是美与道德对立冲突的结果;其次道连·格雷代表着英国上层的浪荡子们,在光鲜靓丽的外表之后隐藏的是肮脏和丑陋;再次道连·格雷不是唯美主义的殉道者,只是一个可怜的牺牲者。标榜艺术远离道德的王尔德笔下的主人公却屈服在道德的拷问之下,诚如讽刺,实际是无法避开的缘故。

二、艺术与现实

王尔德提出的艺术与生活的奇妙关系,运用在他笔下的道连·格雷身上时很是贴切。画家的《道连·格雷的画像》比真人更具美感和生命。联想到《谎言的衰朽》中坦言的“一切坏的艺术都是返归生活和自然造成的,并且是将生活和自然上升为理想的结果”、“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等等闪耀着智慧之光的句子,我们不难想象王尔德决心打破自柏拉图以来的文艺批评习见。事实上,王尔德只是看似这么做了。画家是在结识道连·格雷才重新领会了艺术创造的新天地,“现在对我来说,他就是我的全部艺术。”画家如是说。画像是一件艺术品,道连·格雷亦是一件艺术品。

西碧儿·韦恩是一个破烂剧院的女演员 (王尔德的时代,戏子还是上流人眼中下等人),但她不像一个活生生的人,更像是莎士比亚那些剧中女主角的替身。道连·格雷喜欢她,也更像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旦爱情让戏子无法专注于那些附身的光环时,道连·格雷自然选择抛弃她。一方面是道连·格雷的薄情寡义;另一方面则是西碧儿·韦恩没有好好地模仿下去,回归了生活。

书中提到了亨利勋爵送给道连·格雷一本书 (艺术品),而这本书完全“摧毁”了道连·格雷的生活。王尔德并没有把书名告诉读者,但是很容易弄清楚那本书正是影响王尔德甚深的《逆流》(作者于斯曼),王尔德直截了当地说:“这是一本有毒的书”,“仿佛全世界的罪恶都穿上了精美的衣服,在柔美的笛声伴奏下默默地从他面前一一走过”。[2]这是一个最为浅易的例子,正说明生活模仿着艺术,模仿的结果是我们早已知晓的无耻与荒淫。

三、犯罪意识

道连·格雷欣赏着自己的罪恶在画像上面留下的印记,而另一面自己又深受罪恶的折磨。第一次犯罪是导致西碧儿·韦恩的自杀,他承认“是我杀死了西碧儿·韦恩”。但是这件事情被很好地掩盖了,为的是不影响他的声誉。接下来的犯罪是对画家贝泽尔的谋杀,这次谋杀使得道连·格雷开始内心不安。谋杀的掩盖又导致另一个与道连·格雷有过不同寻常交往的青年的自杀。后来西碧儿·韦恩的哥哥(这个一直发誓为妹妹报仇的人)莫名其妙死在他的庄园的狩猎场里。道连·格雷虽然结束了外在的威胁,却加剧了内心的惊恐。王尔德自诩是唯美主义的“殉道者”,但是道连·格雷的毁灭就谈不上“殉道”这个词了,我们只能说是咎由自取。罪恶是平庸时代的艺术,无怪乎王尔德要说:“犯罪不是庸俗,但所有的庸俗都是犯罪。”[2]犯罪就是犯罪,即使犯得精彩唯美,我想在这一点上王尔德或许走得过头了。

四、青春与自恋

“自恋是一生浪漫故事的开端。”这句话出自《供年轻人使用的至理名言》。道连·格雷喜欢上画像而不能自拔,像希腊神话里面的那耳刻索斯恋上自己水中的倒影。“如果我能够永远年轻,而让这幅画像去变老,要什么我都给!是的,任何代价我都愿意付!我愿意拿我的灵魂去交换!”亨利·沃登勋爵是美的真正发现者,他使得道连·格雷重新认识自己,并沉迷于自身的美丽当中。

王尔德喜欢青年人,无限地诚服于青春之下。亨利勋爵 (这位王尔德在世人眼中的化身)一见到道连·格雷几乎是立即被吸引。他叫道:“青春!青春!除了青春,世上的一切毫无价值。”他担心道连·格雷有一天终将老去而叹惋不已。书中写到关于那本“有毒的书”的主人公,他虽然曾经青春美貌,却很快年华不再,道连·格雷正是把他当做自己的原型。即使短暂的青春都可以这般,何况道连·格雷是永远青春的原型。

对于青春的迷恋,害怕美从此消失。美的具体化正是道连·格雷,而一个老态龙钟的道连·格雷是王尔德无法想象的,只有当道连走向自我毁灭时,王尔德才让秘密重回人间。倒在地上的道连瞬间死去,而画像瞬间重获青春,并将永获生命。或许王尔德想要告诉我们:道连的死去,不是美的消亡,而是美的另一次重生。

最为讽刺的是,王尔德写完这部小说后,他遇到了令他身败名裂的“道连·格雷”(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他的同性恋之友)。这部伟大的作品既是王尔德的精神自况,恐怕也是他自己的人生预言。

[1]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四卷)[M].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2]赵武平.王尔德全集[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韦恩王尔德画像
威猛的画像
“00后”画像
画像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为自己
为自己
拜伦·韦恩 华尔街预言家
潜行与画像
一个价值高出350亿美元的选择
水仙花在他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