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的哲理

2014-12-12◎赵

参花(上) 2014年9期
关键词:克里斯多无涯三本

◎赵 群

读书的哲理

◎赵 群

无意中翻到一篇多年前写的随笔。是手写的,字迹非常潦草,像螃蟹上岸爬出来的道道。不过读起来,还满给力的,朗朗上口,我当时就重温了一遍。

“朋友,你喜欢夜吗?告诉我,是喜欢它的静,还是喜欢它月高的风情……”每当我忙完一天的工作,夜,来临时,便喜欢像作家一样坐在桌前,或是像诗人一样“诗”在床上,翻开我喜爱的书,让自己的精力做一天最后的释放……

的确,我年轻时有段时间,一心一意地冲着破“万卷”的目标冲刺。可能是上世纪人人皆知的原因吧,社会上的书源有限,有一天,我读完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后,兴奋之余,竟觉得其他的书都乏味了,相形见绌了,生出了爱此一个“太太”可解人间所有风情的感叹。

这说明我那时虽然懂得应该认真读书,但还不懂得读书的真谛。

很多文学大家都提倡过“一本书主义”。其寓意是鼓励一个作者首先要写出一本有价值、有意义的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阐述独到的见解,成一家之言,而不必偏颇地追求写作的速度,写作的数量。写作者如是,那读书者又何尝不如是呢?

可是,当我将《约翰·克里斯多夫》读了三遍,包括外文版都读过之后,呵呵,没想到,我杳然生出了一种感觉——我读的可不是一本书唉,我读的至少是三本以上的书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我的形象思维里,第一次触摸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是个孩子;第二次触摸到的是个青年,第三次触摸到的是个壮年,再加上外文版的,我每次去读,都觉得他们不是一个人,那不就像是读了三本以上的书吗?

看来读“一本书”的意义,也可以是读多遍、读多本书的意义,不排斥“读书破多卷”的意义。

我们为了进步,要了解、掌握的知识实在太多了。因此要擅于精读,也要博览群书。但是人生有涯,书海却无涯,以有涯随无涯岂不死定了?记得一代大师陆宗达老先生说过,看一本书要先看“三点”,即先看“前言”,再看“跋”,然后才看“中段的某一章”,最后决定这本书要不要从头看到底。

一本好书,可以蕴含无限,可以十遍、二十遍地“破读”,也可以看做是以一当十、当百的经典;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如是说,一本与万遍、万卷的关系,才是读书的哲理。

(责任编辑 陈天赐)

猜你喜欢

克里斯多无涯三本
老年岁月乐无涯—湖北省鄂州老年大学校歌
如意剑
《学有恒艺无涯》
刘野 《国际蓝》:童趣无涯
三本院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与构想
这三本,你家有吗?
“三本提”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
德奥运冠军得意忘形挨批
“三本”转为职教需慎重
克里斯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