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中的女性悲剧
——以《茶花女》为例
2014-12-12陈明玲李梦如
◎陈明玲李梦如
西方文学中的女性悲剧
——以《茶花女》为例
◎陈明玲1李梦如2
西方文学中大多数经久不衰,流传千古的名著都是以“女性悲剧命运”为主题,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在几千年男权社会中,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地位卑微,屡遭压迫、欺凌和摧残的悲剧人生。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女性悲剧则如实地毫不留情地把一个个世间美妙女子的毁灭展现给人看。
西方文学 男权社会 女性 悲剧
在西方文明史中,妇女一直是被压制的对象,无论是在古典的,基督教的还是日尔曼文明里,女性皆是低于男性的劣等公民。根据基督教的《创世纪》中记载,上帝耶和华用泥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为了使亚当免于孤独,上帝在亚当睡着时,取亚当的肋骨为其造了一个配偶“夏娃”——世界上第一个女人。后来夏娃受蛇精哄诱,偷食了知善恶树所结的禁果,也让亚当食用,两人被逐出伊甸园。偷食禁果是人类罪恶的开端,上帝对女人说:“我必多增你怀胎的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从此女人沦为男人附属物,甚至成为男子私有财产的一部分并且一生受其压制。正如女权主义者王绯所说:“人类文化的历史主要是父权中心文化的历史,这样的文化背景便注定了永世的夏娃们特别的不幸”。 与此同时,“原罪说”也使得千千万万的女子成为了世人眼里的罪魁祸首、千古罪人。《荷马史诗》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潘多拉众神打造的美丽女子奉宙斯之命,惩罚人类,给人间带来了疾病、灾难。人间最美丽的女人,斯巴达王后海伦与特洛伊的王子私奔,引起了两国长达十年的战争。于是人们理所当然地判定女人灵魂有罪,天生就是“红颜祸水”。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背景中,女性不仅没有地位,还遭受排斥和性别歧视,可以说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是女性的一部悲剧史。
以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茶花女》为例,女性悲剧的必然性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女性强烈的依附性,主体意识的缺失——悲剧的根源
在漫漫的历史潮流中,女性的自然存在是男人泄欲的对象和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女性的社会存在是男性的附庸侍奉取悦男人,抑或是供男性欣赏的花瓶以及他们炫耀的资本;女性的精神存在则完全被窒息着。女性的价值、女性的美不属于她们自己,而隶属于男性的主体需求,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女人完全没有主体意识可言。《茶花女》中主人公玛格丽特一个外表和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乡下姑娘,来到繁华的巴黎后,为生活所迫凭借着花容月貌步入上流社会,成为了红极一时的“交际花”。玛格丽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受到贵族公子争相追逐,其中一个叫阿尔芒的青年疯狂地追求玛格丽特,他真挚的爱和关怀使玛格丽特原已暗淡枯萎的心灵对爱情和新生活充满了渴望,她送给阿尔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然而当爱情成为一个女人全部的时候,也就是她悲剧生活的开始。玛格丽特决心告别奢侈生活,远离风尘,与阿尔芒同居乡间,把玛格丽特当作“爱女”的老公爵知道后大怒,停止了玛格丽特的一切经济来源。两人的新生活好景不长,阿尔芒的父亲杜瓦先生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损坏了他们的家族名声。玛格丽特苦苦哀求杜瓦先生,如果要她与阿尔芒断绝关系就等于要了她的命。女子往往是爱情的奴隶,如黑格尔所言:“爱情在女子身上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她们只有在爱情里才能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在爱情方面遭遇不幸,她们就像一道火焰被一阵风熄灭”。像玛格丽特一样千千万万女性把全部生命奉献给爱情、婚姻、丈夫和家庭,女性的自我完全消失,生命的尊严,自由等本真价值被漠视、贬低,甚至唾弃。在这样的文化视野中非但男性泯灭了良知,女性自身也往往困惑其中,逆来顺受,从而产生的女性自觉意识——自卑、依赖性强、性格软弱、听任悲剧命运的恶性循环。
二、 社会风俗伦理道德对女性的束缚——悲剧的社会因素
在以男性为轴心的父权文化世界,确立了男性的主宰地位,女性则是受其统治的“第二性”,一系列丑陋的社会风俗,冠冕堂皇的伦理道德犹如一个个精神十字架捆绑着女性。就像中国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资本主义社会所宣称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样虚伪腐朽。在男人心中女人最重要的品质是“贞洁、忠实”,而男性本身却不以拈花惹草、风流成性为耻。男性强加给女性的关于贞操的观念长久以来积淀转化成为她们的自觉意识的一部分,所以女性必须遭受外在束缚和自我压抑的双重桎梏。玛格丽特作为一个风尘妓女,她对真挚幸福爱情的追求违背了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她是不可能像其他“千金佳丽”一样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她的这种追求必然遭到资产阶级势力的联合绞杀。而作为一个“清白”家庭的后代,阿尔芒爱上风尘女子同样不为所谓的“清白人”所接受,他们的爱情违背了大众普遍遵守的道德规则,必然会遭到扼杀的命运。虽然阿尔芒深爱着玛格丽特,但他并不能完全摆脱根深蒂固的伦理道德的束缚。因此,从一开始他就对玛格丽特毫无保留的爱半信半疑,他并不完全相信妓女也会有真正的爱情。从占有玛格丽特的第一天起,猜疑就始终萦绕在他心头,第二天他就误以为玛格丽特在欺骗他的感情而发了一封侮辱她的绝交信,当听到朋友祝贺他得到了“可以替他争面子的漂亮情妇”时,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他开始后悔并请求玛格丽特的宽恕。也许有读者会认为是阿尔芒的父亲扼杀了茶花女的爱情,细细品读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是阿尔芒的自私、虚荣、猜疑、嫉妒心和狭隘的爱把玛格丽特推向了死亡的胡同。
三、女性天生的母性、妻性、女儿性和自我牺牲精神——悲剧的内在因素
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女人为爱而生,为爱而死。虽然处于社会弱势地位,但感性的弱女子在爱情面前却比男性更加义无反顾,敢于承担和自我牺牲,这就是母性的光辉。真正的爱情往往能使女性变得崇高,玛格丽特为了和阿尔芒厮守终生,她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已经拥有的奢侈生活,为了还债她还卖掉了自己的马车、首饰和物品,却不找阿尔芒要一分钱。然而在阿尔芒父亲的恳求下,为了阿尔芒的前途以及他妹妹的婚约,她放弃了近在咫尺的幸福。阿尔芒的父亲杜瓦先生与玛格丽特最后的对话令人感动而心酸。
玛:“你相信我是爱您的儿子么?”
杜:“是的,我相信。”
玛:“你相信我对您儿子的爱是无私的?”
杜:“是的,我相信。”
玛:“你相信我对您儿子的爱是我一生的梦想吗?”
杜:“是的,我相信。”
玛:“你相信我对您儿子的爱是是我唯一的寄托,唯一的依靠吗?”
杜:“是的,我相信。”
玛:“那么请您吻我就像吻您的亲生女儿,我向您发誓您的儿子一定会回到您身边,他可能会一时难过悲伤,但也将得到永恒的解脱。
她是那般无怨无悔,不求回报,而阿尔芒却因一封“被逼无奈”的分手信而断然否定了玛格丽特的一片真情并对其百般侮辱,直至痛心而死。
结语
自古红颜多薄命,通过对“茶花女”悲剧命运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以小仲马为代表的西方作家眼中男权制下处于经济弱势的女性苍凉而又现实的人生。当今追求人人平等、个性解放的时代,女性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因而女性首先要思考“女人是什么?女性的存在应该是怎么样的”等带有人类性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才能够逐步改变性别歧视的现状,使两性关系朝着互补互助互动的方向发展。其次,马克思曾说过:“妇女的独立首先是经济独立”。离家出走的娜拉们只有学会自立自强,才能彻底实现个性解放,摆脱悲剧命运的阴影。
[1]陈厚诚,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10
[2]盛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00-1994
[3]杰夫主编.外国文学名著快速阅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4]张丽, 郭蕊.性别角色与父权制专制下的女性悲剧[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 10(1):34-37
[5]孙丽. 女权主义文学形象的悲哀以简爱和钟雨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学版).2009, 25(2):66-68
[6]吴冬梅,薛燕.苔丝的性格悲剧性别悲剧和命运悲剧[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19(3):56-58
[7]王艳凤.东西方文学女性悲剧探源[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 (3):97-100
[8]李国栋.女性悲剧的诞生[J].川东学刊(高教研究专号).1997, 7(4):58-63
[9]闫晓茹.苔丝父权社会的性别悲剧[J].华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3(4):76-80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