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留香
2014-12-12张素臻
◎张素臻
古街留香
◎张素臻
金秋送爽,花果飘香。国庆小长假,大学同学梅来找我玩。她家是寿光的,一直向往青州的花博会,今年还有“翰墨青州”和“古街游”。她说能想象花博会的姹紫嫣红、书画展的惟妙惟肖,可实在无法想象“古街游”是怎样的古街?怎样迷人的雅韵?总要眼见才能满足一颗充满好奇的心。
梅也知道“海岱惟青州”。作为古九州之一的青州,历史上曾是山东的经济文化中心,明清古街鳞次栉比的青瓦灰砖建筑群落,历经千年风雨车马穿行的青石板古街,古色古香浸透着人文青州的书画古玩店,悠悠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沧桑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清秀雅丽的梅,飘逸着一袭素色长裙,高跟鞋清脆地敲击着古街青石板,曼妙的身姿摇曳在秋高气爽里,说不出的优美典雅,宛如走来了唐宋的大家仕女,楚楚可人地检阅着古街火辣辣的现代目光。我挽着梅,好似在幽古的历史隧道中“穿越”。明代特有的弯脖斗拱、木格镂花窗棂、斑驳陆离的木门、出檐的梁柱,一切一切青州的古老和沧桑,一幕幕映入眼帘,一幕幕刻在心头。
“梆、梆、梆”清脆的打更声有节奏地响起,循着声响,只见一位头戴红缨帽、身着清代长衫的打更人,神态安详地走来。梅的眼睛早已睁得老大,惊奇不已。一向好凑热闹的我说:“我问问他现在几更了?”梅扯住我的衣襟,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道:“他和我们隔着几百年的光阴呢,怎么会听到你说话?”哦?呵呵!我们真是现代人“穿越”回了遥远的清朝?
“蜜桃——青州蜜桃——”又传来声声悠扬的吆喝声,一位头戴斗笠的老者,古铜色面庞,双手推着一辆木轮车缓慢前行,几个小竹筐盛着鲜美的蜜桃。梅说,我们来两斤。我拉住她的胳膊说,不行,吃了清代的蜜桃会从“穿越”里跌回来,很惨的。哈哈!我们一起开心地大笑。
“咣——咣——咣——”好似耳熟的铜锣声传来。“呀,快看,衙役来了!”梅先惊呼起来,只见两列在戏文里熟悉的衙役雄赳赳气昂昂走来,胸前的“衙”白底黑字,很是醒目。老远清晰可见两块警示牌“肃静”“回避”。我的脑袋一激灵:他们是从电视里走下来的吧?莫不是知府大老爷巡察古街,要老百姓回避?我感到了一种“威武”的气氛,赶紧拉着梅躲在了街旁,屏息凝视。十个衙役头前开路,面色肃穆;四个蓝衣侍卫手持红缨枪,威风凛凛;一顶八抬大轿,绿绒黄璎珞黄圆顶,八个红衣轿夫肩宽体壮,步履稳健;知府大老爷呢?竟然没坐在轿子内,穿官服,戴官帽,蹬官靴,气宇轩昂地走在轿子前面,不知这位大老爷不坐轿子,是想体察民情,还是想体验生活呢? “咣——咣——咣——”开道的铜锣声远去了,梅还凝眸沉思着。我轻拍她的肩头,才醒悟过来:“啊!我们跑进电视里啦!”
“磨剪子啰锵菜刀——”真是好戏连台,婉转嘹亮的一声吆喝,打断了我们的感慨,一位系着青布围裙,扛着木板凳的磨刀老人,慢慢走来。磨刀老人身后不远处,只见红绸闪动,乐曲悠扬,我和梅快步走到近前,见四位女子穿着鲜艳的大红绸衣,挽着高高的发髻,每人舞动着两根红白相间红璎珞的花棍,灵巧优美,红火如飞。稍近处,一支“抖空竹”的队伍,大人、孩子齐登场,穿着专业的练功服,舞得神采飞扬,令人眼花缭乱,赢得阵阵喝彩。
一路听着、看着、走着,兴奋着、交谈着、赞叹着,我和梅都感到有些口渴了。刚好抬头看见前面一个“大碗茶”的幌子,我弱弱地问:“师傅,几文钱一碗?”不料,系着白围裙的小伙计友好地摆摆手:“免费的,请喝!”我们喜不自禁,端着粗瓷黑碗,品起淡淡的香茗。茶摊不远处,有几位纺线女子在轻摇纺车,细细的棉线在手里柔顺地拉长。另有几位刺绣女子安然端坐,聚精会神地飞针走线。眼前的一切,伴随着茶香,散发着古朴清雅的韵味。
一辆黄包车缓缓驶来,上面坐着一对银发老人,车夫是一位穿对襟汗衫的壮年男子。“骆驼祥子——”爱读小说的梅轻轻喊着,她的眼神透着感动,老舍的“祥子”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风雨下尝尽生活的艰辛。而眼前的这位“祥子”却是轻松悠然,满面春风。我觉着很好玩儿,而梅的眼睛却有些潮湿了。
喝完茶,我们沿着北门街,穿过偶园街,来到东门街,午饭时间都过了,但梅仍意犹未尽,迟迟不愿回返。我望着她绯红的脸庞,晶亮的眸子,知道她被古青州的魅力迷醉了!
“来做青州人吧,嫁个青州老公!”梅和我都笑了,不约而同。
(责任编辑 高升荣)
张素臻, 女, 山东青州人,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现为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州市诗词楹联艺术家协会秘书长,曾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