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中儿童绘画对于美育教育的思考
2014-12-12刘海鹏
◎刘海鹏
群众文化活动中儿童绘画对于美育教育的思考
◎刘海鹏
绘画作为群众文化中的静态艺术形式之一,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儿童学习绘画的美育教育意义,其次,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群众文化活动中如何开展儿童绘画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群众文化活动;儿童;绘画
绘画作为群众文化中的静态艺术形式之一,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少儿艺术素质的辅导和培养占有较大的比重,本文就群众文化活动中儿童绘画对于美育教育的思考进行探讨。
一、儿童学习绘画的美育教育意义
1.绘画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儿童的天性之一就是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而熟练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正是培养儿童创新意识的基础。少儿美术教育在给儿童传授相关的绘画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来为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创造广阔的表现机会和想象空间,在审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始终贯穿创新思想。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具有很多的未知性,他们思维敏捷,正是接受系统绘画美术教育的关键期。绘画能够让儿童进入到想象的天堂,能够促进他们感情领域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通过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有效地指导儿童绘画,让他们一点一滴成长,由开始的胡乱涂鸦,到后面的应付自如的绘画,进而有效地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2.绘画陶冶儿童的高尚情操。
儿童绘画对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会有较佳的促进作用。孩子们充满求知欲、好奇和生机,他们愿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为有限,而通过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有效地指导儿童绘画,能够让他们在绘画中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健全他们完整的人格,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3.绘画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
儿童要学好绘画,那么就需要始终发扬坚持不懈的精神。美术有别于语言艺术的文学、听觉艺术的音乐,它是一门具有物质性、静态性、可视性、造型性的艺术,它需要儿童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体验其中的奥妙,去感受过程。儿童在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会有叛逆、好动、注意力分散的天性,而通过绘画活动能够让他们去收获喜悦、感受快乐,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心去迎接挑战,这无疑能够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
4.绘画促进儿童智力的健康发展
儿童期是智力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他们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智力主要包括了创造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感受力等,其中核心部分是创造力和思维力。创造力,既能够培养儿童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绘画、表现美、理解美的能力,还能够开启儿童智力、陶冶儿童情操,使得儿童对于美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促进儿童智力的健康发展,这也是美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群众文化活动中如何开展儿童绘画工作
1. 定期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少儿美术大赛
群众文化组织应该多鼓励少年儿童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感受群众文化氛围,展示儿童自信、快乐和健康的一面。应该定期组织举办少儿美术大赛,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事、表达自己的情感、成就自己的作品。透过孩子们的画笔,能够让我们看到孩子们用充满童趣的目光发现和观察美丽事物,在画纸上尽情描绘他们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和精彩、美丽的世界。
2.用心血去洞察儿童的内心世界
如果我们能够对孩子们的努力大加赞赏,那么他们往往就会带着满足感和喜悦感去学习绘画;如果我们能够将绘画课程上的活泼、轻松,用心血去洞察儿童的内心世界,那么儿童就会有更多的兴趣来投入到儿童绘画中,实现良性循环。
3.定期举办儿童绘画培训班
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之一的群众文化组织(如文化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应该要致力于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定期举办儿童绘画培训班也是群众文化组织开展的诸多公益性活动之一,为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培训班实行免费的教学机制,由群众文化组织的美术老师授课,培训内容包括线描、素描、色彩等绘画基础知识。课堂上采取统一讲授与个别循环辅导的方式。
[1] 余佳佳. 幼儿绘画活动:重技能 还是重情感——以“为玉米添新衣”为例[J].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9,23(08):109-113.
[2] 李小红. 幼儿绘画教学指导思想浅谈[J]. 学前教育研究. 2007,25(04):102-105.
[3] 王熙娟,李亚娟.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有效措施[J]. 经营管理者. 2010,35(17):111-115.
[4] 刘剑眉.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J]. 学前教育研究. 2007,25(06):102-105.
[5] 侯莉敏. 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条件[J]. 学前教育研究. 2007,25(10):143-145.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责任编辑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