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语言特色探析

2014-12-12覃春华

参花(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守望者

◎覃春华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语言特色探析

◎覃春华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出驰名世界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研究价值以及社会思想启示。通过此部作品反映出当时美国社会的真实状态,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麦田里的守望者》以16岁的主人公霍尔顿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悟为创作题材,小说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体现在塞格林独具匠心的语言创作风格。本文以此为研究切入点,从叙述风格、语法风格、修辞风格等三个方面分析该部作品的语言特色,这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霍尔顿 叙述 语法 修辞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世界驰名的文学佳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也是他生平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该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霍尔顿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市将近两昼夜游荡的故事,以及主人公个人的经历和内心体会。该小说共有十多万字,但当其问世后,马上引起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这也确立塞林格在美国文坛的重要地位。《麦田里的守望者》取得如此巨大的文学成绩,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就,其中有一个方面是体现在作品里独具匠心的语言特色,成为引起读者阅读共鸣的重要媒介。有鉴于此,本文从三个层面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语言特色的剖析,包括叙述风格、语法风格以及修辞风格等。

一、叙述风格

塞格林在构思《麦田里的守望者》时,他采用全新的叙述风格,可以将其称之为“少年侃”叙述特色。该部小说以中学生霍尔顿为视角,通过他心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和语言的口语表现,以少年口吻观察世界、了解世界。正是借助于此种方式,在带给读者强烈反差的基础上,更是用少年的纯洁心灵和思想反衬出成人世界充满欺骗性和虚伪的本质。

1.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

塞林格用主人公霍尔顿的个人主观思维作为故事情节发展的思考媒介,与之相对应的是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选用第一人称的叙事风格,使主人公霍尔顿既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同时也是故事介绍的叙事者。在此特定的创作视角下,借助于少年侃的个性化语言显然是非常吻合创作的内在需要和外在环境需求,这也是该部小说吸引读者大众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读者了解故事内容时,会了解此种方式具备着的生动性以及即兴等特点,不像是在看文章,而是像在听故事一样,有效提升读者的欣赏体验度。譬如在小说开始部分有一句描述的话很重要,让读者先入为主地了解小说的叙述方式,这样不会在后续阅读中产生困惑。此种方式更像是纪实性文学或者传记文学,带给读者真实的体验。在品读的过程中,给读者带来的第一印象是故事主人公和自己进行着心灵上的交流,而不是作者塞林格和读者进行的交流。采用此种方式,可以让读者很快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并产生阅读的好奇心,想要听主人公讲述着怎样的故事。

2.采用口语化的叙述方式

从塞林格创作的角度思考,作者确立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故事的内容,这也就体现出口语表达的特征。语言交流的功用之一正是体现在口语交流进程和口语沟通效果,虽然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但不可缺少的是要融合少年的心理特征、语言习惯、知识构成以及当时社会的外在环境影响。以此方面分析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特色,发现其具备着显著的当地口语化特征,可以用俚语进行剖析,这也是符合现实的生活逻辑。譬如,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经常在名词前加上形容词选择大量使用俚语,一方面体现出他玩世不恭的青春叛逆心理,同时也客观地表现出当时美国年轻人的迷茫,对当时的社会丧失信心的精神状态。

除此之外,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口语表达中也存在着语言粗俗化的现象,他常常会随意地说出带有诅咒性的语言,在当时引起很多家长朋友的共同抵制,同时代的一些高中语言教师因为在课堂上讲授《麦田里的守望者》而被辞职,这部长篇小说也曾经因此而变成社会上的禁书。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它所蕴含的文学价值逐渐地发掘出,现在已经对其解禁。

在了解小说主人公霍尔顿在现实生活中的性格特征以及语言特色的同时,通过他的口语化表达,既传达出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霍尔顿也成为当时中学生群体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形象,或者可以认为他代表了美国二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正是借助于小说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口语化表达,能够让读者深切地了解他们对人生、社会、生活的消极心态和不满情绪。

二、语法风格

读者是通过阅读了解小说的内容,小说是借助于语言媒介完成创作,这也就意味着传统意义上优秀的文学作品务必要做到语法准确和语言用词无错误。现在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明显地发现有两个与众不同的语法特色,其一是小说主人公说话内容中存在着多处语法错误,其二是小说在创作中有着结构非常松散的句法形式。

1.语法错误

《麦田里的守望者》里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讲话时常常会出现不确切或者错误的词汇以及语法表达方式,将名词改造成形容词并直接在口语中表现出来。

除此之外,可以发掘他在口语表达时,常常会出现省去谓语或者错用谓语的表达方式。

若以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知识构成以及性格特点分析,在他进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语法错误现象可以理解,这也许和他语文素养有关系。但在很多情况下,小说主人公霍尔顿是明知语法用错,还故意而为之。实际上这反映出更深层次的内在意愿是体现出以霍尔顿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反正统文化传统的语言表现方式,他们不愿意被规则或者规定所束缚,但在很多情况下又不得不遵守,故此,只能在平常的言行中消极地表现出来。

2.句法结构

在进行小说创作时,小说的句法结构也客观上体现出作者的构思和创作理念,更是小说的风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体现出句法结构的简单和松散特征,譬如在该部小说中,常常会出现一句话中存在着多个连接句法结构。

这样的句法表现形式可以显著提升语言的随意性特点,使说话的表达更是体现出自然流畅的特点,符合小说主人公说话的性格特征和说话的交流方式。在他日常口语表达中,还特别愿意在原句表达之后使用一些补充句。

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年龄是16岁,正是中学生求学阶段。他在口语表达的同时,愿意采用这样的表现方式,更是体现出他内心的真诚以及不矫揉造作,毕竟他还是个孩子,有着天真单纯的心理状态。如果以此为参照物,既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小说主人公霍尔顿内心单纯的品质,同时也深刻地揭露出成人世界的伪善和虚假,以此揭露出文章中的主题。

三、修辞风格

塞林格在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时使用很多种修辞方法,这对小说的构思以及主题的烘托有着非常重要的效果展示。

1.夸张的修辞方法

实际上本身小说的故事内容的构造就具有夸张的成分,小说主人公霍尔顿就是作者夸张创造的人物形象,而他在描述事物的过程中,也非常愿意使用夸张的修辞方法。

由于生活经历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等因素,小说主人公霍尔顿有着敏感的心理素质,这并不符合一般情况下的男孩心理特征,但正是因为如此的因素,所以才让他的内心感受比同龄人丰富,通过他的感受能够表达出更加丰富的个人情感。霍尔顿可以从非常细小之处探索出现实生活的美与丑,并用这种夸张的幽默方式表现出来。而读者也是可以借助于霍尔顿的观念,体味出现实社会的丑恶和残酷,也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不安情绪。

2.讽刺的修辞方法

这也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另一个常见的修辞方式,作者也是通过此种修辞方式,想要更深层次地突出文章的主题。在该部小说中霍尔顿总是用非常尖酸刻薄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原文中描写着“老艾米”的现场表演以及欣赏者的及时性反映。此时小说主人公用尖酸刻薄且幽默的语言进行描述,正是通过此种方式,能够生动再现出当时场面的情景,提升阅读的趣味性。在了解表面意思的同时,能够引发读者大众的广泛思考和多维联想,这其中既体现出节目欣赏者的虚伪,也能够体味到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真实心理和无奈的情绪。

结语

美国作家塞林格创作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誉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文学作品,在品读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但更多的是展现出作者的创作理念。作中有着与众不同且精彩纷呈的语言特色,这也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在探讨时从三个方面分析该部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其中涵盖着叙述风格、语法风格、修辞风格等,并举例进行分析,以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表达方式进行探析,深入了解《麦田里的守望者》含蕴的语言风格,对后续的相关研究以及深入的阅读提供更加有效的媒介。以霍尔顿的视角深度了解美国当时社会的真实现状,以及同时代美国年轻一代的叛逆心理和无奈情绪。

[1] 杨小平. 塞林格的语言——评《麦田里的守望者》[J]. 邵阳学院学报. 2002(S1)

[2] 赵涛. 从修辞学角度看《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语言特点[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7)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守望者
洞见塞林格——塞林格诞辰100周年
大桥上的守望者
守望者
不拒绝善于用心的人
汉白路的守望者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麦田里的守望者》
从映射理论视角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长主题
小说《塞林格的信》出版
不赴“总统宴”的塞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