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存是第一位的

2014-12-12宋国强

北京纪事 2014年12期
关键词:音乐系成才声带

今年7月,第四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大赛在云南举办,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代表队获得了金奖——孔雀奖。作为领队,音乐系主任祝真伟对教学和成才有着自己的看法。

宋国强(以下简称宋):首先祝贺祝主任的学生获得大奖。现在的年轻人K起歌来个个是麦霸,真要成才恐怕就不容易了吧?

祝真伟(以下简称祝):确实如此。声乐方面要成才非常难,而中国人想登上国际顶尖位置就尤其难了。搞声乐的人都知道,人才大多出在寒带地方,他们的声带好,声音有磁性;东南亚人、中国人,声带方面有着先天不足,中音、低音唱得好的很少。另外,声乐也是个体力活,没有好身体也不行。当然,中国人聪明,会用一些技巧掩饰自己的不足,但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就很困难了。但总不能说我们有声带、身体方面的局限就不唱歌了。进学校学声乐,就是为了学艺术、学技巧,把歌唱好。

宋:我以前上歌厅唱着玩儿,自我感觉还不错,但几首歌唱下来就感觉不行了。学声乐难吗?

祝:要入门也不太难,关键还是个技巧问题。但要学习声乐那就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了。首先你要热爱这门艺术,所谓学艺不精,多半是你并不很喜欢这个专业。其次,你要有很大的毅力,要很投入。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普遍懒散、厌学,这样的学生你也得教啊。我们先跟学生多交流,发现每个人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声乐教学跟中医一样,是门经验性的东西,要靠老师来带的;你拿一本教科书说要看会了就出师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时,也要破除神秘化,只要遵循人的生理科学,循序渐进,学业终会有成。最后,个人的天赋也很重要。声乐艺术上要达到一个高度,没有天赋是不行的,比如你的声音好不好,还有你的听觉是不是灵敏。同样的两个学生,同样的用功学习,但其中一个比较有天赋,声音好,听觉好,那他就比较容易有成就。

宋: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种调侃,说清华的学生还不如山东蓝翔的。你怎么看?你认为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

祝:如果从实用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个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感觉我们学校的办学方针是很好的,叫作一专多能,很实用。我们是所职业学院,就是要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我们没必要培养高精尖的人才,这个留给那些更高等的学府去做吧。我们的办学思路,就是针对市场需求,教出万金油一样的多面手,踏上社会就能学有所用。比如我们音乐系出来的,当个乐队指挥,或者给歌手伴奏、作个曲什么的,这些都是社会上有需求的,他们都能干。这就很好,起码有自立能力了。现在社会上很多年轻人就缺乏生存能力,一把年纪了还在那里啃老,自己还一点都不觉得不好意思。当然,教学中我们也注意个别的天才苗子,一经发现,就下功夫好好培养,同时也鼓励他好好深造,不辜负上天赐予的这份天赋。话说回来,有天分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要面向社会,面对生活的。

宋:你的声音就很有磁性,看来也是历练多年的了。

祝:我1994年大学声乐专业毕业,教了几年书后又读研究生,2004年到了现在的学校,2007年担任音乐系副主任,2010年提主任,基本是每3年一个台阶。专业方面,要不断自我提高,逼着自己不断更新知识,艺术水准不断上台阶。声乐教育是门科学,也跟生活相通,在自我学习和教学工作方面必须做个有心人。就像赛跑,既有直道,也有弯道,有人善于总结,弯道技术提高了,整个成绩就上去了。比如这几篇论文,《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管窥》《湖南新化山歌的文化艺术特征初探》《谈常派真假声演唱艺术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运用》,都是在教学之余赶出来的,不断的探讨,才能在艺术方面一点一点地进步。当然,教学工作还是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毕竟我们还是艺术类院校,艺术方面得多给学生一些东西。现在学校都在扩招,都到了泛滥的地步了,连农、林、牧都增加了音乐系,是不是很可怕?我们是专业的院系,目的只有一个:教育出来的孩子一个顶一个,基本不出废品。

猜你喜欢

音乐系成才声带
声带也会长“茧”?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
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音乐系教授怀特纳博士访谈录(下)
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音乐系教授怀特纳博士访谈录(上)
经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手术治疗声带白斑的观察研究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