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企业办学规律的研究

2014-12-12彭超李灿郑善学刘妮娅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21期
关键词:规律办学校企

彭超 李灿 郑善学 刘妮娅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重庆 402247)

关于企业办学规律的研究

彭超 李灿 郑善学 刘妮娅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重庆 402247)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办学是一支重要的力量。那么,企业办学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有没有企业办学自身的规律可循?这是一个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科学回答的问题。课题组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企业办学规律的重要性、企业办学规律的内容以及如何把握企业办学规律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对策性意见,以促进企业办学科学发展。

企业 办学 规律 研究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强调“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时明确要求“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律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1]由此可见,企业办学不仅具有牢固的法律地位,而且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方面军和重要的办学主体。那么,企业办学怎么办才能充分激发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呢?这首先要从研究企业办学规律着手。

1 研究企业办学规律的重要性

自然界和社会诸现象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企业办学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弄清企业办学规律,就不可能有清晰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办学思路,在办学发展道路的实践上必然是盲目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新时代,企业对劳动力大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职业教育服务支柱产业发展的能力需求也越来越紧迫。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些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从产业发展需求出发,陆续举办高职教育,有的职业院校已规模成型,甚至于发展形成职业教育集团,有的职业院校初具规模,有的职业院校开始创办。客观上,这些企业办学都是依托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师资、管理骨干和企业资金等资源条件起步,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教育法规、标准、规范,走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发展起来的,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急用的人才。

然而,由于企业办学创业者基本队伍主要来源于普通高校,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后续入职的青年教师、管理人员又主要来源于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研究生,缺少企业第一线实践经历和经验,不熟悉企业情况和企业运行规律。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依然带有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体系教育或通识教育的痕迹,所培养的学生不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正如某国有企业集团负责人所说:近几年招聘进入的大学毕业生,都是经过再培训后才能上岗。这集中反映了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某些缺陷。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企业办学,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也存在企业、学校“两张皮”的问题,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产教融合”的时代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2]这说明,企业和学校对职业教育规律还缺乏理论上的认识和实践上的把控。

因此,深入研究职业教育规律和企业办学规律,对于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和产教融合,对于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企业办学规律的主要内容

2.1 企业办学规律的定义

企业办学规律,即企业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有机统一。

企业办学,必然涉及企业和学校两个主体。

企业,本质属性是经济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技改、管理、服务、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经济效益。企业投资举办高职院校,无论是投资办学合理的经济回报或人才回报,其最终目的依然是为了实现企业预期经济效益。因此,毫无疑问,企业运营的基本规律是经济规律。所以,企业办学的内部管理工作必然遵循企业运行和发展规律。

学校,本质属性是教育机构。学校的招生、培养、就业,以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育人,培养支撑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既然是办教育,就必须依法施教,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综上所述,企业办学是两个主体的密切配合,必然遵循两个主体相应的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而且是两个规律的有机统一。

2.2 企业办学规律的内容

企业办学规律包括企业规律和教育规律两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规律。企业规律,包括企业运行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

企业运行规律指的是价值规律。同时,价值规律也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具有调节、推动和优胜劣汰三大作用,一是自发地调节着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发挥调节作用;二是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推动作用;三是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对生产者起物质激励和优胜劣汰的鞭策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实现的。企业运行规律的上述作用和机制,对企业办学同样具有统帅意义和指导作用。

企业发展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同时,这也是各种社会形态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有学者把企业发展规律具体分为四个规律:一是资本社会化的规律;二是组织形式股份化的规律;三是管理人员专家化的规律;四是市场国际化的规律。这四个规律,对于企业办学同样值得遵循。例如,资本社会化的规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企业创业资本及扩张资本的筹集,已经从当初依靠单个资本的积累演变为社会筹集,无论间接融资或直接融资,融资行为社会化已越来越普遍,这在大企业、大工程、大项目方面表现最为明显。该学者还引述马克思的话:“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间就把事情办成了。”[3]企业办学加快发展,同样适用这一规律。

(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包括教育发展规律和育人规律。

教育发展规律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规律;二是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并受社会发展影响的规律。所谓规律,就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决定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是人类经过数百年,上千年教育实践或经过数十年教育实证研究所发现、总结的经验。

教育范畴之内的育人规律,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的成长规律,是能够促进人成才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因此,育人规律包括因材施教的规律、循序渐进的规律,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规律。有的学者,还把能者为师、顺其自然、自主选择、帮扶上路列为教育规律,也有一定道理,此不赘述。

那么,在办学实践中怎样实现教育规律与企业规律的有机统一呢?

3 正确把握企业办学规律的战略思路

3.1 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因材施教,有办学层面和教学层面之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班级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教育。正如朱熹在《论语》的注释中所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一理念,不难理解,但很难做到,目前相当多的高职教育离此差距尚远。在宏观的办学层面,因材施教是针对学生总体的客观层次及其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这是本题讨论的重点。

按照因材施教的规律,企业举办高职教育有必要重新审视现行人才培养标准、方案和课程体系。审视的依据有三点:一是高职学生的特点,不宜设置理论偏重的课程体系,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正如《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强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时指出的“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4];二是教育部颁布的现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此为现阶段高职教育人才规格、办学质量、水平的评价标准和建设依据,其中明确规定高职教育“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方案设计”[5];三是跟踪企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任职资格要求,及时调整培养计划。

3.2 遵循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规律,走校企一体化的办学道路

人获取知识、掌握知识,需要运用知识进行实际体验和检验,这是被人类长期的学习实践证明了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国家教育纲要)指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6],体现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规律。

按照这一规律,企业举办职业教育要着重把握四个要点:第一,认真审视学校现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否达到三个“对接”三个“适应”一个“升级”的时代要求。教育部等六部门2014年6月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要求“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行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第二,认真审视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程度,着力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根据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的发展趋势,校企双方应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全过程深度合作。第三,校企联动,积极探索、实践“工学交替”的职业教育路径。工学交替,就是学校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到企业实习交替进行,是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国家教育纲要推行的一种模式。工学交替,类似于德国的“双元制”,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下,学生学习大约30%在学校,70%在企业,学生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学徒,其职业教育的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面交替进行。企业办学,应该具有校企一体化办学的优势。第四,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把人才培养和学生预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

3.3 遵循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互相支撑的教育发展规律,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

“教育和经济互相促进,互相支撑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既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这一教育发展规律,本身就包含了“产教融合”的思想。“产教融合”,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提出的最高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战略任务。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的是“产教结合”,2014年《决定》把“结合”上升为“融合”,这一字之改,标志着18年后的今天时代要求更高。

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优势更能有效发挥,问题是有没有坚决走产教融合发展道路的时代紧迫感和具体有效的推进措施。产教融合的办学思路:第一,审视、提升专业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和产业促进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的效果,力求学校专业与企业相应产业尤其是紧缺人才的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第二,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进入职业院校参与双证书制相应的教学,学校专业基础课和实训教师进入企业参与技改项目等服务。实现这项融合,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壮大学校教师队伍,扩大办学规模,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校企双赢。学校教师入企承担技术改造,这应该是企业举办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发展方向。第三,校企共谋专业设置,共同编写教材,切实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第四,把学校建设成为企业员工的培养、培训基地,把企业生产车间、研发院所、运营服务场所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训基地,构建优势共享机制。第五,构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融合机制。第六,校企合作开展模拟创业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就业能力。

3.4 遵循价值规律,引入市场、供求、竞争机制,发挥优胜劣汰、调节、推动作用

价值规律是企业基本经济规律,按照价值规律,企业办学需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办学行为要充分考虑决策事项的价值取向。企业办学,按照教育规律该办的事一定要办。同时,对有多种选择的企业办学行为,不论征地、建房、购置设备、建造设施等资金投入或是设置专业、开发课程、聘任教师,以及办学模式的选择,都要在可行性论证基础上充分考虑所决策事项的价值取向。重大决策,应在诸多可行性论证方案中,优胜劣汰。在办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检查、考核、比较,发挥价值规律调节、推动和优胜劣汰作用。第二,引入市场、供求、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一是强化人才市场意识,既要把握市场国际化的规律,拓宽职业教育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视野;又要立足学校的投资企业,实现产教融合,不宜舍近求远。既要研究本校投资主体的人才供求情况,又要研究本地、国内、国际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供求情况,及时调节、推动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成本核算机制。著名会计学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曾经说过:培养人才也要计成本,学校作为生产人才的“工厂”,也应该采取这种成本会计方法,来核算某一系科、某一班级、某一学生的培养费用。事实上,人才成本管理已经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是人、财、物管理的综合体现。只有对人才培养成本进行总成本+单元成本核算,才能发现优劣,才能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企业举办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各环节人才培养的成本核算,才有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办学的动力,才有特色立校、特色取胜的积极主动性;三是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管理效率和效益。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所决定,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例如,学校机构设置、岗位聘任,应打破固有编制,按有利于办学发展需要实施优胜劣汰;学校的办文、办会、公务交通等事务,应简化程序、实施专业化的集中服务,扬长避短;学校的工作总结和考核,应淡化“做了什么”,强化“做得怎样”,突出工作亮点;学校的服务保障体系,少花钱多办事,着力点应放在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上面。

3.5 遵循资本社会化和组织形式股份化的企业发展规律,努力实现企业办学的规模效益

资本社会化的规律是“借鸡下蛋”的发展思路,组织形式股份化的规律是解决借鸡下蛋相关权益和义务的机制与制度安排,二者紧密相关。企业从社会上融资,必须在组织形式上体现出投资者的权益,如何体现?这就必须有一个能够体现投资与权益相匹配的制度安排,也就是以股份制的组织形式来实现投资者在企业中参与决策和分红的权和利。企业办学,在特色立校,质量取胜的基础上,应追求规模效益;同时,在个体资本投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要扩大办学规模,应该遵循资本社会化和组织形式股份化这两个规律。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以股份制的组织形式,联合社会资本和优势教育资源,壮大办学实力,或实现集团化办学。这不失为快速发展,形成规模效益的一个思路。第二,以股份制的组织形式,整合企业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办学实体。以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为例,学校由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投集团)投资举办,学校下属的轨道交通系、交通运输管理系、车辆工程系等主干系,所有专业分别都能对应开投集团下属的轨道集团、公交集团、恒通客车制造厂的产业。解决校企“两张皮”的思路之一,就是将几个主干系的某一品牌专业与相关企业的教育培训机构以股份制的组织形式整合,共建办学实体,共建共管,共享教育成果。第三,以股份合作形式,在企业先进的优势工场、先进设施设备的车间构建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育人,分享办学效益。

总之,企业办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研究企业办学规律,正确把握企业办学规律,对于推动企业办学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05).

[2]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

[3]唐铭帅/米建国,企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企业文明,2012,(01).

[4]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2008.

[5]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07).

[6]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4.(06).

重庆市教委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国有企业举办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编号:1202103,主持人:彭超),本文系该项目的子课题研究成果。

彭超,女,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硕士;

李灿,男,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董事长,博士;

郑善学,男,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督导室副主任,本科;

刘妮娅,女,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学生处长,本科。

猜你喜欢

规律办学校企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巧解规律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