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紧随时代的理论文章(续)
2014-12-12豪文海
■ 豪文海
写出紧随时代的理论文章(续)
■ 豪文海
确定理论文章的思想观点
(接续上期)思想观点是理论文章的核心,是理论文章的“灵魂”。撰写理论文章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理出理论文章的思想观点。
理论文章的思想观点要从理论思考中得出。在进行理论思考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从理论学习入手,通过学习研究重要文件、重大理论、重大方针政策,领会精神实质,结合工作实际理出学习体会,提出思想观点。(2)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深入调研,总结实践成果,分析共同性、规律性的方面,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思想观点。
理论文章的主要表述方式是“议论”,思想观点就是“议论”的论点。理论文章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赞同、接受作者提出的思想观点。作者的思想观点在理论文章的论述中,必须摆事实、讲道理,有根有据、自圆其说。
从撰写理论文章实践看,理论文章一般可以从回答“是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出发提出“议题”,从回答“为什么”、“怎么样”(怎么看)、“怎么办”的思路出发提出思想观点。
1、以论述学习重要讲话、重要理论、重要文件、重大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文章,可先从回答“是什么”的思路出发提出“议题”(即理论文章的标题),然后从回答“为什么”的思路出发提出思想观点。
如一篇有关学习中共中央领导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体会文章,先从回答领导的重要讲话“是什么”的思路出发提出“议题”(文章的标题):“饱含深刻思想的理论创新”。然后从回答“为什么”是“饱含深刻思想的理论创新”的思路出发提出五个观点:(1)立意高;(2)视野宽;(3)勇于创新;(4)指导性强;(5)思想深刻。
2、以论述贯彻落实重要讲话、重要理论、重要文件、重大方针政策指导具体工作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文章,可从“怎么办”的思路提出“议题”(文章的标题),再从回答“为什么”的思路出发提出思想观点。
如一篇有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干部队伍的理论文章,先从回答“怎么办”的思路提出“议题”(文章的标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然后从回答“为什么”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思路出发,提出了三个思想观点:(1)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2) 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方向和目标。(3)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去。
3、以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促进新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文章,在“议题”(文章的标题)确定的情况下,一般可以从回答“怎么办”的思路出发提出思想观点。
4、以释疑解惑、增进共识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文章,在“议题”(文章的标题)确定之后,可以从回答“怎么样”(怎么办)的思路提出思想观点。
如针对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部分人对社会主义信仰发生动摇的状况,中央编译局发表了一篇理论文章:“正确看待苏东社会主义的挫折”,文章从回答“怎么样”看待苏东社会主义的挫折的思路出发提出了两个思想观点:(1)苏东剧变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2)苏东社会主义受挫的原因在于苏东自身的因素。通过分析,帮助人们“正确看待苏东社会主义的挫折”及其原因。
选用理论文章的论据材料
在理论文章中,思想观点是论点,材料是论据,论据是确立论点的真实性的根据。论据材料包括“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关于客观规律的判断属于“理论材料”,关于事实的判断属于“事实材料”。
(一)“理论材料”常用的主要有:1、科学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2、领袖伟人的言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3、名人、哲人言论。大哲学家、思想家及其他权威人士的言论等。4、党的基本路线、纲领、重要文件等。5、党和国家作出的历史结论、历史经验等。
(二)“事实材料”常用的主要包括:1、国家法定的统计数字。2、政府行政登记资料。3、典型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4、已发生的事件、事实。5、权威机构的趋势分析资料等。
(三)论据材料的选择。论据材料的来源,可以是作者本人的直接经历、实践获得的,也可以是别人的经历、实践所获得的,包括现代的和历史的,国内的和国外的,数字的和文字的,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正面的和反面的等等。
在众多的材料中,一篇理论文章只能使用少部分的论据材料,撰写时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选择,选择的原则应遵循四个方面:
1、真实确切。真实就是真有其事,不能编造。确切就是准确无误,引用的数字、语言都要有来源出处。
2、服务论点。材料是为论证论点服务的,只有能够论证论点正确性的真实确切的材料,才是理论文章所需要的材料。
3、典型有力。论证论点的正确性的真实确切的材料,必须是有代表性的典型有力的材料,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主流和发展规律。
4、新颖引人。即尽量采用最新材料,包括最新统计数字等“事实材料”和最新科学理论、重要讲话、方针政策等“理论材料”。
选择理论文章的论证方法
理论文章以理服人,离不开论证。论证就是通过材料——“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论证得出理论文章提出的思想观点。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两种:归纳法和演绎法。
(一)归纳法。“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即通过综合分析许多具有内在联系的个别事实的共同特点,总结归纳得出科学结论和一般原理的论证方式。但在具体的撰写实践中,往往是先提出思想观点,然后再选用论证观点的材料。因此,通俗一点说,“归纳法”也可以说就是“举例说明”的方法。
“归纳法”一般要采用“事实材料”论证。如某刊发表的《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一文中,共有两个观点:(1)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曲折;(2)中国改革:社会主义的希望之光。在论证“中国改革:社会主义的希望之光”时,采用的是“归纳法”,采用的“事实材料”是“已发生的事件、事实”。该理论文章说:苏东剧变只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局部。在同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一个世界舞台上,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但没有发生苏联巨变那样的挫折,而且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第一,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各方面的巨大成就使一切不带偏见的人士对此有口皆碑;第二,中国成功地抵御了苏东剧变、亚洲金融危机两次“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冲击,显示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生命力;第三,中国完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正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第四,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得以兴旺发达。该理论文章通过例举“四个方面”“已发生的事件、事实”的“事实材料”,归纳得出“中国改革是社会主义希望之光”、“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结论(即思想观点)。
(二)演绎法。“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方法。即先从一个总的原理出发,再引申到个别事物的解释,并从中推出个别结论的论证方式。“演绎法”也叫“三段法”,通常由三个判断组成:(1)大前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原则;(2)小前提:提出所要分析的具体事物及其某方面的属性;(3)结论。
“演绎法”一般要采用“理论材料”进行论证。如一篇有关论述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和解决对策的文章,其中一个论点是:“必须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是非矛盾”,就是运用“演绎法”论证的,采用的“理论材料”是“领袖伟人的言论”。该文章写道:“人民内部在思想政治上的矛盾就是一个是与非的问题,即是非矛盾。毛泽东同志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争论的问题,只能用民主方法来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方法、压服的方法来解决。邓小平同志也说,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民主的方法,不仅是解决人民内部思想是非问题的基本方法,而且是解决人民内部政治生活领域的矛盾的基本原则”。这段的分析中就运用了三段法:(1)大前提:毛泽东主席说: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争论的问题,只能用民主方法来解决;邓小平说: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的手段。(2)小前提:人民内部在思想政治上的矛盾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属于人民内部争论的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3)结论:人民内部在思想政治上的矛盾只能用民主方法来解决,只能采用民主的手段。
突出理论文章的行文风格
理论文章的核心问题是要有思想观点。因此,讲道理的方法是理论文章独特的行文风格,能说会论,是撰写理论文章的重要方面。
撰写理论文章,既要“论”起来,又要“论”得有思想。理论文章要避免“论点”加“例子”的论证方法。要让理论文章“论”起来,关键是要“三多三少”:
一要“多分析 、少举例”。毛泽东主席曾在一次会议上说:现在有些文章,神气十足,但是没有货色,不会分析问题,讲不出道理,没有说服力。毛泽东主席是善于分析和讲道理的榜样,他在《论十大关系》一文的第八部分“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中,分析了从机关、学校、部队里面清查出来的反革命分子一个不杀的理由:杀了对革命不利。文中分析说:“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这样的人杀了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就要来比,许多人头就要落地。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可能杀错人。一颗脑袋落地,历史证明是接不起来的,也不像韭菜那样,割了一次还可以长起来,割错了,想改正错误也没有办法。第三条,消灭证据。镇压反革命要有证据。这个反革命常常就是那个反革命的活证据,有官司可以请教他。你把他消灭了,可能就再也找不到证据了。这就只有利于反革命,而不利于革命。第四条,杀了他们,一不能增加生产,二不能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三不能帮助除四害,四不能强大国防,五不能收复台湾。杀了他们,你得一个杀俘虏的名声,杀俘虏历来是名声不好的。还有一条,机关里的反革命跟社会上的反革命不同。社会上的反革命爬在人民的头上,而机关里的反革命跟人民隔得远些,他们有普遍的冤头,但是直接的冤头不多。这些人一个不杀有什么害处呢?能劳动的去劳动改造,不能劳动改造的就养一批。反革命是废物,是害虫,可是抓到手以后,却可以让他们给人民办点事情。”
二要“多归纳 、少演绎”。“归纳”是为了总结规律指导未来,用的是作者自己的语言。而“演绎”一般是引用、引证别人的语言和观点。“归纳”侧重于解决问题,而“演绎”侧重于传播知识,传授已有的观点、规律。“归纳”在“论”的方面多些,“演绎”则在“证”的方面多些。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在谈到帝国主义会不会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时,通过“归纳”总结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推断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必然结果:“战争对帝国主义不利”。文中分析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一共九亿人口。如果帝国主义一定要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可以断定,其结果必定又要有多少亿人口转到社会主义方面,帝国主义剩下的地盘就不多了,也有可能整个帝国主义制度全部崩溃。”
三要“多理论、少叙述”。对实践中的具体事件,在写作理论文章时,要避免就事论事,而要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分析,提高到一定思想层次上进行分析。毛泽东主席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一文中,针对一些干部在评级的时候闹得不像样子,痛哭流涕,把此“事”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认为这是因为革命胜利了,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争名夺利的思想出来了。文章通过分析流眼泪这件“事”,理论到革命党人的革命意志问题,理论到眼泪应在什么时候流,理论到共产党要工作、要奋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出了“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