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当谋天下利
2014-12-12■陈科
■ 陈 科
为官当谋天下利
■ 陈 科
广东东莞市石龙黄家山村委会矗起一座超标办公楼;河南濮阳一个贫困县政府盖起豪华办公楼;安徽一个规模不大的地级市市委书记和市长每人独占6间办公室,颇为“气派”;如此作为,深深刺痛了人民群众的心。
经济条件好了,官员适当改善办公条件,无可厚非。但我们看到在办公大楼不远处,几十户拆迁数月的村民,仍没有得到及时安置。炎炎夏日下,全家老少住在低矮闷热、蚊蝇乱飞的简陋土屋里生活;而紧邻县政府1公里的城镇中学,学生宿舍的玻璃窗用破碎木板遮挡着;学校教室不够用,学生在室外空地上考试,老百姓称为“难民学校”。这种强烈的反差,都在拷问着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执政理念,我们不禁要问一问“为官一任”到底是甘为公仆、造福一方,还是贪图享受、大搞形象工程?
笔者想起了北宋名臣范仲淹,他在《岳阳楼记》中写道,“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为官者,当先满足百姓需求,搞好经济民生,创造出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兴土木,“锦上添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体现了这位正直的士大夫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虽被贬,但仍时刻想着老百姓的疾苦。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世代相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心系百姓,亲民爱民。淳熙七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农田和村庄,百姓穷困潦倒。时任提举的陆游“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将灾情上奏朝廷,请求“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同时,他冒着被降罪的危险,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再奏请朝廷拨粮,并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十一月,陆游被召返京,丢了官职,但终其一生未改为民谋福祉的初衷。
揽镜观之,今天为官者条件都改善了,但为何心系百姓的情怀不增反减?一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了。不少同志习惯于坐在宽敞舒适的办公室发号施令,而不愿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于是,离群众越来越远,慢慢忘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而异化成了为自己谋福利、升官发财的利器;二是考核标准的偏差。多年来,我们在考核领导干部时,都将GDP的增长作为主要指标,有时甚至是唯一指标。在建设初期,这一标准确实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在这个“指挥棒”下,不少领导干部将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看得比老百姓的需求更重,而忽视了民生改善。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很多领导干部意识到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并重新审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牢固宗旨意识,改变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亲民爱民。
在干部考核上,最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提出“不再简单以GDP考核干部”,而是要综合考虑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坚决叫停违背科学发展、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行为,坚决查处制造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虚报工作业绩的问题。以此为导向,将有助于整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将领导干部的目光转到群众所想所急上来,尽快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
(作者为井冈山干部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