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襟宽阔,社会才能和谐
2014-12-12文柯尘
文 柯 尘
领导干部无论大小,都肩负着一定的使命,都要带领一班人。既要做事又要管人,没有宽阔的胸怀,是很难把事做好、把人管好的。一个出色的领导干部应当具有许多优秀的素质,其中,胸怀就显得格外重要。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除自身才智卓越和执着追求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秉性,就是心胸宽广。他们能以自己开阔的胸襟去对待世间万物,用一颗博大的心去容忍世间万象。《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一个故事:魏国公子信陵君颇喜结交才俊,听说大梁城东门的守门人侯嬴很有才干,于是亲自上门去请他,侯嬴毫不客气,上车后便坐在上座,让信陵君驾车。车到闹市后,侯嬴故意去看好友,与好友朱亥长时间交谈,将信陵君冷落一旁,而信陵君毫不在意。回到公子府后,信陵君大宴宾客,推侯嬴坐在上席,并亲自给他敬酒,奉为上宾。这则故事反映了信陵君的博大心胸。以信陵君堂堂魏国公子的身份给侯嬴这个守门人驾驭马车、耐心等待、主动敬酒,一般很难做到;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容人的气度,是绝对不可能的。正因为信陵君礼贤下士,赢得侯赢的心,日后关键时刻侯嬴为他献上奇计,尽心效力,使“窃符救赵”取得成功。同时朱亥在“窃符救赵”中也立下汗马功劳。试想当初信陵君如果顾及公子身份,举止傲慢,那些能人贤士就不可能为之折服,更不会聚之门下建立奇功,成功解救赵国,那赵国很有可能早就为秦国所吞。唐太宗可谓功高盖世,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善待直谏者魏征,恐怕就没有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魏征曾经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策划计谋和李世民作对,参与过著名的“玄武门事变”。但李世民当皇帝之后并没有怀恨在心,敬重魏征是个人才,被他不畏强权、正直的精神所感动,钦佩他的人格,反而重用魏征。魏征的《十思》、《十渐》等谏书,尖锐批评唐太宗的缺点,皆人所不敢言,而唐太宗却欣然接受,虚心纳谏,对魏征加倍敬重,魏征也“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君臣合璧,相得益彰,开创了大唐盛业。后魏征因病请求辞职,唐太宗说:“金必锻炼而成器,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岂可去乎?”气量狭小之辈,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唐太宗终成为历史上广纳谏言、勇于改过的治国明君。
与此相反,心胸狭窄,无容人之量者,往往导致身败名裂、国破家亡的噩运。《国语》中记载,西周末年,周厉王暴虐无道,政令严酷,百姓怨声载道。周厉王闻之大怒,命令官吏只要听到谁说他坏话就杀谁,一时间气氛恐怖,民众不敢多言。但三年后平民忍无可忍,最终发起“国人暴动”,推翻了厉王残暴的统治。
朱德有诗曰:“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有了这样的胸襟和情怀,就会对待名利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待人处事,“退一步海阔天空”;遇挫折不灰心,逢得意不轻浮,急难处仍从容。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各级领导干部“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宽宏大度,善待他人,这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气度与美德。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具有能忍人所不能忍、能容人所不能容、能处人所不能处的雅量,做到“将军头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不把忍让视为无能,不把宽容看作怯懦。尤其是别人给自己指出问题时,应该虚怀若谷,诚恳倾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这样,才能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善于宽容人、体谅人、理解人、感染人,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良好工作环境、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