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圣经原型理论分析《愤怒的葡萄》中的吉姆•凯绥形象

2014-12-12冯海晶

决策与信息 2014年20期
关键词:耶稣吉姆圣经

冯海晶

黑龙江财经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用圣经原型理论分析《愤怒的葡萄》中的吉姆•凯绥形象

冯海晶

黑龙江财经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圣经》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行最广的书籍,对人类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巨大。基督教自产生以来,对每一时代的文学都影响颇深,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发现《圣经》影响的踪迹。圣经原型理论是有关《圣经》对西方文明的影响,把《圣经》对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事件或人物的暗示作用发掘并加以剖析。本文将运用圣经原型理论对《愤怒的葡萄》中的吉姆·凯绥形象进行分析。

《愤怒的葡萄》;圣经原型理论;吉姆·凯绥

弗莱,是加拿大著名的的文学大家,他从神话、仪式等这些被人类视为祖先的原始经验和原始意象的形式出发,认为“原型是构成人类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些最基本的因素,它们体现了人类集体的文学想象,因而反复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神话原型理论是基于《圣经》对人类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巨大。基督教自产生以来,对每一时代的文学都影响颇深,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发现《圣经》影响的痕迹。圣经原型理论是有关《圣经》对西方文明的影响,把《圣经》对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事件或人物的暗示作用发掘并加以剖析,从而让读者认识文学作品创作的原本形态和创作目的。在浩瀚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圣经》的影响可谓无处不见,不论是被用来阐述作者思想意识的人物描写,还是展现故事情节的文章结构,都能或清晰或隐约的找到受《圣经》影响的踪迹。作家常借用《圣经》中的某些情节和人物原型形象来达到借古论今、阐释自己思想情感的目的。著名的美国小说家斯坦贝克在代表作《愤怒的葡萄》中充分地运用了圣经原型理论来塑造小说人物。本文将运用圣经原型理论对《愤怒的葡萄》中吉姆 凯绥的性格及人物形象进行剖析。

在《愤怒的葡萄》整个故事中,吉姆·凯绥并非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但对这个故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而言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在社会大环境中,人的内在思想和精神必将发生顺应时代潮流的转变”是作者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这部作品中所强调的中心思想。所以,作为一名牧师,约德本以传上帝福音为己任,他的朋友吉姆·凯绥从他的身上得到了启示而转变了人生的目标,这一转变使自己成为了该故事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吉姆·凯绥的重要性就在于,他发现仅凭牧师的身份,讲学传道,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深陷于痛苦和煎熬的状况。他说;“从前,我总认为祷告可以解愁,可以把一切苦恼都粘在祷告上,像苍蝇纸上一样,祷告可以去掉苦恼,现在看来这一套不灵了。”吉姆·凯绥深刻地意识到面对现实生活的疾苦,仅仅是一味的祷告和默念信徒早已熟记的宗教福音如画饼充饥,尽管他仍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上帝给予他的启示和召唤,但是他有意识地开始思考一种更加实际的为教区人争取权利的方法。他开始审视人们思想中的地狱与天堂之说,用怀疑的眼光去思考上帝福音的现实意义。虽然吉姆·凯绥本来只是作品中的一个配角,但却成为推动约德等人思想转变的动力。“美国梦”是十八世纪每一个美国人的奋斗方向和精神导向,牧师约德也不例外。在约德一家刚刚丧失了土地和家园时,他们仍然对自己的“美国梦”充满信心。约德一家为了重建家园举家迁居加利福尼亚是。但是凯绥随他们去加州,却是为了开始他的新生活。追求新生活的吉姆·凯绥在迁居加利福尼亚路上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又目睹了警察的种种暴行,待人受过,及至被捕入狱后,他才懂得了穷人为什么去偷窃,懂得了穷人团结组织的意义。他明白了团结一词对于受尽疾苦、个人力量微薄的劳苦大众的重大意义,并努力让“我们”这一概念在穷人的思想里生根发芽,得以壮大。这一点在吉姆·凯绥的爷爷死时才日渐清晰。他说:“他(指爷爷)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而我们呢,我们要做一件事,却有一千条路,但我们却不知应该走哪一条。如果我做祷告,我应当为那些不知道向哪条路去的人而做。”正基于此,凯绥在出狱后,采取一系列的实际而积极地行动领导工人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不但如此,他向低工资工人宣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思想:告诫他们应当团结老工人,不要等资本家收拾了老工人之后来压低新工人的工资。可爱的凯绥,为了救约德而被警察残忍地打死,但许多人被他的思想所教育,被他的宣传所引导。主人公约德正是受到他的思想启迪,才决定继续凯绥未尽的事业,不再一味的传神意,而是引导人们用实际行动与现实的疾苦做斗争。

吉姆·凯绥的伟大来自他如同基督般的献身精神。斯坦贝克寓意深刻地用吉姆·凯绥来命名这样一个类似耶稣的人物,就连他的名字的缩写J.C.也与JesusChrist相吻合,不能不说明作家的良苦用心。吉姆·凯绥,一个改良的耶稣形象,在上帝的召唤之下,为劳苦大众传播神的旨意,传播上帝的仁爱之心,用实际行动倾洒福音。在故事开始时,他就像耶稣带领十二门徒前往各地布道一样,跟随约德一家十二口人踏上了西去加州的漫漫旅程,去寻找梦想中的乐园。一路上,他与约德及其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和友谊。他的行为和思想对约德的人生产生了新的启示,使其备受感慨。凯绥向众人传递了团结的真谛,让大家体会到团结的神奇力量,使警察和工头“无缘无故”地害怕起来。因凯绥把罪责都强揽在自己身上而招致了牢狱之灾。凯绥在狱中的日子就像当初耶稣在旷野中度过的日子一样,但他却智慧的思考出了人世间生活的真谛。当两个拿着铁镐的搜寻人员来抓他时,他说:“听我说,你们这些人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你们是在做帮凶,让人家的孩子饿死??你们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话音未落,一个人使用铁镐把击中了凯绥的头部。凯绥的牺牲象征着耶稣受难,体现了耶稣为拯救人类而甘愿献出生命的献身精神,而凯绥死前的一番话,正展现了耶稣宽容的智慧。耶稣宽恕那些曾经迫害他的人,他向上帝祈祷:“上帝,饶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吉姆·凯绥的原型就是《圣经》中的耶稣,但是作者并未完全照搬耶稣。《圣经》中的耶稣对上帝的旨意是完全顺从的,并具有人和神的两重性,而《愤怒的葡萄》中的凯绥却是一个被现实潮流所改良的耶稣形象,他不但传递理想中的上帝福音,更是通过对大众宣传能够实际发挥反抗作用的思想,向人们传递有效的斗争途径以争取光明美好的生活。于是,他把组织民众斗争,引导群众靠团结的力量来争取光明靠的生活权力看作自己的职责,并为自己视为光荣的事业付出生命,这一切的小说细节,都为读者成功塑造了一个从实际出发,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改良后的耶稣形象。

通过运用圣经原型理论对小说中吉姆·凯绥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斯坦贝克透过这样一个拥有人文关怀思想和英雄牺牲主义的改良后的耶稣形象,丰富充实了小说内容,让故事中的人物血肉丰满,形象深刻,让吉姆 凯绥形象打动人心。借助于原型批评理论,我们能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义,那就是通过圣经原型人物反应随时代的变迁而前行的思想意识形态。

[1]时锦瑞.再出埃及-《愤怒的葡萄》的圣经原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

[2]王婷婷.《愤怒的葡萄》圣经原型研究[M].辽宁大学,2012

[3]王序.《圣经原型》在《愤怒的葡萄》中的构建.东疆学刊,2007年02期

猜你喜欢

耶稣吉姆圣经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用心良苦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让身体从纸中穿过
水里的倒影
夜莺为何歌唱:谈雪莱对圣经的讽刺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