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人言论与“两会”议政

2014-12-12杨雪冬

决策 2014年4期
关键词:议政雷人两会

在今年全国政协第二场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赖明回答记者提出的“政府部门对政协提案答复态度好,办理效果不好”问题时说,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有的提案比较“雷人”,没有办法操作,并且还列举了一些例子。由此看来,“两会”代表委员的雷人言论不仅是口头上的,还有书面的。

细究起来,就会发现这些代表委员虽然有着不同的社会身份,但是一旦当选并参会,就不能用原来的身份和方式来发表言论,因为他们经过了法定程序的授权,成为公意的代表,他们的言行具有了公权力的属性,虽然不能任意剥夺,更不能随便滥用。

然而,从一些代表委员的言行中,我们看到的是权利与责任的明显失衡。他们只重视当选后获得的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忽视了同时必须承担起的公共责任。加之其中一些人将获得这样的政治身份视为扩大交往范围,积累政治资源,以及获得某些优势的条件,进一步加剧了代表委员在言行中权利与责任的失衡。今年“两会”前披露的政协委员刘迎霞案、湖南衡阳人大贿选案等,都说明了这点。

“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最高层次的议政平台,深受社会公众的瞩目。每个代表委员都承担着更好地发挥这个平台功能的责任,也有义务维护他们代表的公共权力的公信力。如果将“两会”作为自我展示和宣传的平台,那不仅是将政治身份与社会身份的混淆,也是对公共资源的滥用,于公于私都毫无益处。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各级“两会”代表委员。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两会”作为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应该更积极主动地践行改革的精神,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的变化和要求,这样才能将制度潜力转变为制度优势。代表委员在“两会”上的一言一行,对于整个国家民主风气的形成和民主精神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提高代表委员的议政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提高代表委员的议政质量,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政治身份意识。代表委员来自不同地方和领域,有着较高的社会声誉和影响,这是他们当选的主要原因。一旦当选后,他们的身份就转为民意代表,不能只代表本地区或本领域发言,更不能用自己的职业身份发言,而是要发挥自己收集和反映民意的作用,针对执政党和“一府两院”的决策和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监督。现在一些官员代表委员,一开口就满嘴官腔,空话套话,无关痛痒;一些企业家代表委员,表面上在谈经营环境,实际上是为本企业谋求特殊待遇;一些知识分子代表委员,虽然发言尖锐解气,但缺乏操作性、建设性。这些都削弱了议政质量以及全国性的示范作用。因此,代表委员的政治身份意识的增强,是衡量人大政协制度改革成效的标准之一。

其次要提高人大政协工作运行的民主化水平。人大政协工作机关现在工作的重心是如何为中心工作服务。虽然人大政协工作机关在不断加强对代表委员的培训、调研视察的服务,但是在“两会”上,一些原则有意无意地贯彻到议政工作之中,限制和削弱了代表委员发言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人大政协制度的设计,虽然有特定的历史条件,但是依然有着丰富的制度潜力。如何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将制度潜力转变为制度优势,更好地发挥代表委员的政治功能,将是提升中国民主治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工作抓手。

猜你喜欢

议政雷人两会
街道议政会:基层创新续接民意
民主议政会职工说了算
雷人画语
雷人画语
雷人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