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生物课堂的提问设计

2014-12-11谢红莲

亚太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血型思维实验

谢红莲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就有关问题提出疑问,是师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使所设疑问合理、有意义,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呢?下面,结合笔者的生物教学实践,谈谈自身对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一些思考:

1.启发式地提问

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原则,提问必须能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做这一点,事情就办成一半。”例如,在讲述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时,教师可先设问:吃梅能使人分泌唾液,吃过梅的人为什么谈到梅也会分泌唾液呢?从而引出课题:⑴引起这种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什么?⑵语言和文字属于什么刺激?是具体刺激还是抽象刺激?⑶从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看人类这种条件反射与什么中枢有关?⑷动物能否对语言文字形成调件反射?为什么?并在学生答题过程中,教师根据答题情况作出相应的提问以引导,启迪学生不断思考。

2.科学性地提问

问题的内容和表述都应具有科学性,叙述问题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因此,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了解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明确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使得所设计的问题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同时,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考虑教学的起点,从学生的旧知识中找出同化新知识学习的“生长点”。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提问,有助于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同化。例如,在讲述《脊椎动物》一节时,我先指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然后提问: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在提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这些动物身体里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无脊椎动物。有些动物的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类动物就是脊椎动物。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动物,于是就顺理成章地引入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脊椎动物这一课题。

3.有选择性地提问

生物课堂提问的天地是广阔的,所提出的问题要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但如果一堂课都充满了问题,就会使学生消化不良,教师问得越多,学生学得越糊涂。所以教师必须对本节课的设问有所选择,做到抓住重点,突出难点,以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时,可利用操作的间隙,根据实验技能训练要求,向学生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在实验前,为什么要给植物暗处理1~2天?怎样控制变量?为什么要把摘下的叶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上一节曾学过用什么方法鉴定叶片内贮藏有淀粉?这样有选择性的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每项操作的目的,而且可以活跃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有层次性地提问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去寻求知识真谛。如:在学习血型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对血型的知识和输血原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可创设这样的一组问题情境:①什么叫血型?基本的血型系统主要分为哪几种?②你验过血吗?你是什么血型?血型是如何判定的?你会验血吗?③为什么O型血的人被称为万能输血者?④在输血时为什么要做交叉配血实验?这组问题由浅入深,体现出学生认知规律的一致性,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展,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开放性地提问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开放性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还可能有错误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要多鼓励,让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例如,在学习“生态因素”一节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一片原本生长状况良好的马尾松林,出现生长不良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如果你是一位生态工作者,你会调查哪些内容?学生通过讨论,逐渐明确思路,从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内容等方面考虑。如调查方法采用方法中的最小面积法,调查的内容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等。又如,学习了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时,可提这样的问题:你觉得青春期应注意什么问题?请举出两例。另外,学习了合理膳食后,可提这样的问题:请你设计一份合理的早餐食谱。

新课程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问,巧妙提问,以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血型思维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做个怪怪长实验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