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有效教学方法
2014-12-11吴敏
吴敏
个性心理特征差异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等几个方面。
1.能力间的差异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人的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和每个人的个性相联系。一个人的先天素质为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素质只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要有其它条件的作用。
2.智力间的差异
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个体间差异在学生中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同一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在智力的不同侧面具有差异性。
3.气质的差异
气质,就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每个人生来就具有某种气质。它使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了自己独特的色彩和风貌。
4.性格差异
心理学把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叫做性格。性格就是由各种特征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总之,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同时它也是教育的依据,只要研究和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心理的不同特点,实施差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探索符合个性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
1.承认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差异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的差异首先表现为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强、思维灵活、概括迅速全面,逻辑推理具有系统性、顺序性,理解和掌握知识快;而有的学生则感知迟钝、观察能力差,思维水平低、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理解掌握知识慢、错误多。如果我们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必然导致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丧失数学学习信心;部分学生因“不够吃”而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制定差异学习目标,就是教师在承认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即在制定学生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增添学习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
2.重视学生知识经验的差异,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存在知识经验与认知结构的差异,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实现最优发展?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这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知识背景所存在的客观差异,探寻适合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最邻近发展区”,合理地组织学习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的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
3.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引导个性化学习
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同、思维样式不一,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方式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数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展示自己的学习个性,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原有认知经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还能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生成性的课程资源,通过学习过程的交流与互动,起到取长补短、思维碰撞、共同发展的目的。
4.正视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组织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偏重与形象思维,需要借助一定的图像、动作思维过程才能流畅;而有的学生则偏重与抽象思维,其逻辑推理能力、概括思维能力特别强;也有的学生处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类型。所谓方式的差异必然导致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差异。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可以让不同思维特点的人,在同一个组内进行共同探究,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起到相互学习、共同推进、促进发展的目的。
5.尊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组织学习交流活动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建构主义思想的形象写照。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认识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个体信念不同,既是相同的学习内容、一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学习环境,其学习的感受、体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习的内容都有独特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尊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借助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展示学习过程的多样性、丰富性,并通过不同学习体验的交互与碰撞,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在当今倡导教育和谐发展的背景下,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尤显必要。“一刀切”的教育状况,不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最大限度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多种类型的优秀人才。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索有效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我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我们一定要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市淝河路吴小郢小学)
(责任编校:周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