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014-12-11左廷槐
左廷槐
山区学生做起来最难、也最易丢分的就是阅读这一大“板块”,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了山区老师和学生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在山区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必须让学生与作家作品进行整体对话,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作品中。艺术接受心理学认为全身心的活动只有在没有压制、自由的状态下才能进行。因此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
例如教学《苏州园林》把握重点部分脉络时,创设问题: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1.让学生自由发言自己观察到的图画,自由发表自己内心的感受。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2.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或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通过创设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阅读教学氛围,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逐步获得阅读的成功体验,培养了学生“自尊、自重、自信”的精神,从而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不竭动力
学生会不会为兴趣而阅读,喜不喜欢和别人讨论阅读过的文章和书,重不重视阅读,喜不喜欢借书看或买一些书籍看,都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阅读习惯。
教师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的被迫阅读变为自主阅读,尽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的阅读方法。
1.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在课前设计好导入。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设计导入要抓住契机,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从边沿到焦点,即使是新旧联系,也要生动活泼,使之注意力集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会学生“三想”。阅读文章应该“三想”:(1)读前推想。(2)读中联想。(3)读后续想。
3.推荐一些趣味性比较浓的有益书籍。如中国四大名著、《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集》、《繁星》、《春水》等,列出阅读计划,让学生课外阅读,读后利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上台讲述、朗诵、讨论、复述、表演等,以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自觉地阅读其他有益的书籍。
三、由“被动”到“主动”,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保障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要想使学生摆脱“被动”的定势,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方式、途径和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投入阅读的全过程,使阅读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重“读”
“阅读”在《现代汉语成语词典》上的解释是: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我认为教学中的阅读指的是既要看又要读,看是默看,读包括默读和朗读。其中,默读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训练阅读能力的两种重要方法。平时教学中,读的训练不能少。
1.默读。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
2.朗读就是把文章清晰响亮地读出来。
如果细细品读《苏州园林》,就会发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历历在目,好像已经身入园林之中,那种美的韵味甚至可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绝妙境地。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脑中想象出布局图:白墙灰瓦、雕梁画栋、飞甍削壁......要检验想象的结果,可以当堂抽问,也可写成片段作文,你会发现学生的想象之丰富,每个人描述的都不一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位学生都是一位未来的建筑设计师,不管他设计得好与坏,都值得肯定。当然这种描述是有差异性的,生活体验越多的学生,想象就越丰富清晰。
总之,读文章应把读和思结合起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才能从读中深悟其妙,从而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会影响未来,为将来各阶层的工作提供有力的保证,因为阅读能力越强的人,,越有能力收集理解判断资讯,以达到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开发潜能,并运用资讯,有效参与现代社会的复杂运作。因此,教师的基础目标应该是要激发学生对阅读抱着正确的态度,经常参与阅读活动,学生未来才能成功地终身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面向未来,是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山区语文教师更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