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下如何关注潜能生
2014-12-11郭静
郭静
潜能生是指那些由于后天环境、教育不当等不良影响造成的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学习等方面不尽人意的学生。潜能生形成的主要因素在其行为习惯差,学习不积极,不守规则,自卑心理强,因此管理难度加大,让老师感到力不从心,更糟的是冷落、放弃的教育心理时有产生,长此以往只是其潜能得不到充分地的开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爱迪生。”因此,在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如何做好潜能生的转化,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我们一线实验教师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针对我几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我自己的一点浅显认识:
一、倾注爱心,感化潜能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在教育转化潜能生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从心里爱你的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其次如果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就及早抓住机会放大,表扬,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同时,还要建立亲密、信任的朋友关系,在这样的氛围中疏导、鼓励、帮助他们。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自信,提高素质,获得发展。如:我班一个叫袁某的女同学,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的照顾,因缺少父母关爱,使这个学生出现了心理偏差,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平时也不爱说话,考试成绩一直不理想。我知道情况后把她找来,和她谈心,谈一些她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听一听她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内心的“小秘密”。“亲其师”就会“信其道”。让她亲近我,信任我,然后再鼓励她,让同学们团结她,帮助她。慢慢地,她的成绩有了提高,自信心也增强了,也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了,经常在课间活动能看见她活跃的身影。
二、养成习惯,规范潜能生
要想让潜能生获得全方位的提高,必须从习惯的改变入手,以课堂活动为载体,来培养他们的好习惯。
首先是课前预习的习惯。一开始,一步一步,手把手指导他们预习,使他们明确第二天要学习什么内容,要达到什么目标,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这样他们听课就会有的放矢,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就会高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时间就会少一些。一段时间后,老师重点检查他们的预习,了解他们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且加以指导,不给他们后退的可能,从而逐渐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其次是上课参与学习的习惯。要从看、听、想、记四方面培养。看:老师的问题,看板书、看点播过程;听:听同学的评价;想:怎么探究不会的问题,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记:记老师点播的重点。
第三是发言习惯。潜能生常因怕提问而不敢问,怕回答错而不敢说,为此老师要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的问题,认真倾听他们对问题的见解。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善待他们的每一个表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三、捕捉亮点,赏识潜能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学中,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到他作为人发展根据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表扬,尤其是长期存在自卑心理的潜能生,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于是在每节课上,对于那些难度适中的问题都安排他们到黑板展示,只要他们有了一点点进步,我就给予很大的表扬和肯定,抓住他们的优点放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哪怕是出现错误,在纠正时都要委婉地指出存在问题,同时用充满爱的目光赏识激励、鼓舞他们。得到赏识的潜能生,会产生幸福感与尊严感。在幸福感的驱使下,在尊严感的激励下,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同时,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也会内化为他们自觉的、积极的行动。
四、分层作业,激励潜能生
现行教育提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法分层辅导、分层推进。对于潜能生,教师不妨暂时降低要求。比如:班上的好同学三道基础题,一道提高题,让潜能生只做好三道基础题就行,一道提高题选作或让好同学教着做,如果完成,就在其所在小组加分。这样一来,一方面关注了潜能生的学习现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建立合作小组,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帮兵、兵强兵、师生互学互帮”的效果。不仅如此,这种模式还可以有效化解课堂中讲授与学习的矛盾,让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学习方式,同时也能起到“培优补差”的作用。
总之,潜能生由于个性的不同,存在的问题不同,潜在的能力也不相同。转化“潜能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用更大的耐心和细心不断地去接近他们,察觉他们存在的问题,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反复抓,抓反复,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潜能生感受到关爱的温暖和前行的动力,达到真正转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