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活动中玩教具应用的策略
2014-12-11苏云
苏云
案例一:
在一次观摩小班数学活动时,执教老师在教孩子们学习5以内的点数,当时教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点数的卡片,卡片上印有各种动物,但是色彩不很鲜艳,特征不很明显,显然教师准备的玩教具没有引发孩子的兴趣,整节活动下来,感觉很沉闷,孩子们的情绪一直都很低沉,甚至到最后还有好多孩子没有掌握正确的点数。
案例二:
当我教小班孩子学习点数的时候,吸取上个活动的教训,在教孩子们学习5以内的点数时,在教具和学具的选择上就动了一翻脑筋,正好以前家里存放的莲子忘记吃了,最后风干变成了一粒一粒的小豆子,我想正好适合小班孩子们捏拿,于是莲子豆就成了孩子们点数的学具。但是在桌子上数豆子,小豆豆非常的不听话,乱掉乱跑,影响了教学活动秩序,于是,我就又想如何能让小豆子不乱跑呢,灵感突发,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橡皮泥,把橡皮泥平铺在橡皮泥的盒盖上,然后让孩子们把豆豆一颗一颗的种在橡皮泥盘上,这次小豆豆不跑了,而且又为数豆豆增加了趣味性,孩子们一边种豆豆,一边数豆豆,当把豆豆取出来时,橡皮泥盘上又留下了小洞洞,这样又可以数洞洞啦!
案例三:
10以内单双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孩子们很难理解,因此,当我教孩子们学习10以内的单双数时,当时恰逢春天,我们班喂了好几只小鸡,孩子们每天都和小鸡在一起玩,和小鸡结下了友情,借此契机,我以“我班的小鸡”为平台设计了这节数学活动,我把孩子们和小鸡玩耍的情景摄了下来,做成了课件,当孩子们看到他们朝夕相处的小鸡时兴奋不已,为更好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课件总归为课件,孩子们如何学习10以内的单双数呢?开始我把我班的小鸡照成相片,让孩子们一边操作小鸡的相片,一边学习,但是,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用纸浆捏出了形象的小鸡,这下,孩子们被栩栩如生的小鸡吸引住了,对小鸡爱不释手。但是如何教10以内的单双数呢,这个问题又摆在了我的面前,于是,我又用PVC管插成了5个小房子,引导小朋友以游戏的形式,让小鸡两个两个的住在一个房间里,来判断10以内的单双数。孩子们通过不停的操作,判断,终于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二、案例分析
数学是比较枯燥、单调的,数学中的数量、时间、空间等知识,是幼儿难以理解的。因此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对于幼儿学数学,“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前提,幼儿有了对数学的兴趣,才会想去探索其中的奥秘。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我认为恰当的运用玩教具尤为重要。
1.在数学活动中,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玩教具?2.什么样的玩教具能够引发孩子的思维?3.什么样的玩教具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枯燥的数学概念?4.如何适时适量的投放玩教具?
针对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在第一个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提供的操作学具,色彩不鲜艳,形象不突出,完全没有引发孩子的兴趣,因此没有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第二个案例中,教师在选择学具的时候,利用废旧的物品,设计出操作性很强的学具,以好玩的游戏为平台,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手口一致的点数。而在第三个案例中,教师能够根据《纲要》精神,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经过反复的实践,反复的钻研我认为在数学活动中,玩教具的应用,应注意一下策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数学活动中玩教具应用的策略
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玩教具。
要基于对幼儿现实水平的分析和对幼儿发展要求的理解,确定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的玩教具要能够帮助教育目标的达成。玩教具要有趣才能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因此我们应努力挖掘玩教具的趣味性。
2.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合理运用玩教具。
教师要熟知并把握“学习活动”的基本经验以及与活动相关的核心经验,熟知并把握相关年龄段目标。例如3-4岁的孩子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那些能够摸得到,看得见的东西,才能引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3.数学活动中,教学具的可操作性要强。
数学学习就是思维的体操,孩子们只有在不停的操作摆弄学具的过程中,才能慢慢的理解枯燥的数学概念。材料的可操作性在数学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准备的材料要便于幼儿操作,引发幼儿自主、自发、自由地活动。
4.在数学活动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有趣的画面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呈现幼儿曾经参与过的活动或幼儿的图画,搜集的资料等,帮助幼儿回顾经验,再次借助动画把抽象的概念直观而形象地呈现出来帮助幼儿理解,例如案例三中的小鸡课件,就是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小鸡,当孩子们看到小鸡录像,就能很快的引起孩子的共鸣。
随着我们数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认为玩教具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玩教具的合理运用与教学活动紧密相连,越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易于操作的玩教具对幼儿的发展越有着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