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课堂导学模式再认识
2014-12-11熊维洁
熊维洁
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可见,学习就是一个“以质疑始、以释疑终”的过程,其关键就是如何在“疑”字上下工夫。
本学期,本人所在学校大力推进“三疑”课堂导学模式——它以“疑”为核心,以“质疑、探疑、解疑”为主线,历经“尝试探疑、合作探疑、深层探疑和拓展迁移”等步骤,通过问题的驱动及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终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本人结合《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的教学情况,就如何实施“三疑”课堂导学模式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因材施教,引导质疑
质疑,即提出疑问。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质疑作为思之始,学之端,可谓“三疑”之首,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并存在于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质疑也应是学生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提出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
学生对未知的探究一般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他们常常借助已有知识对未知进行猜测、试验、推理。在《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中,通过前测发现:受2、5倍数特征影响,学生很难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于是将3的倍数在百数表中的探索放到了课前,课上就直接展示学生的探索结果(板书):
生1:3的倍数是奇数。
生2:个位上是3、6、9数。
生3:我不同意,你看30是3的倍数但不是奇数。
生4:第二个也不对,45是3的倍数,但个位上的数字是5;而16、19个位上是6、9但不是3的倍数。
生5:我全部看了一下,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1、2、3、4、5、6、7、8、9、0,它不具有特征。
师:我们回头看看,刚才我们是从个位观察3的倍数的特征,没有发现规律,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生1:个位上没有什么规律,十位上会不会有?
生2:十位也没有什么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有道理,那现在你们有什么困惑?
生1:3的倍数到底有没有特征,有什么特征?
生2:3的倍数的特征和什么有关系?
以学生的原有的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利用刚学完的“2、5的倍数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给出百数表让学生自主探索,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将“2、5倍数的特征”迁移到解决“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上,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交流研讨,引导探疑
探疑,即探索、探讨问题。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在数学活动中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中,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探究,去发现,重新创造有关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索或合作研讨,说出各自的心得或疑惑,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双向、多向交流,产生效应,共同进步。在本节课中学生在质疑环节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3的倍数到底有没有特征,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和什么有关系?在探疑环节就要这两个核心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今天的探索之旅。
1.活动要求:
①请你从0~9这10个数字中任选3个数字组成3位数。
②用你组成的3位数除以3,看是否能整除。
③做好保密工作不能让老师看见你组的数是什么?
学生完成活动后。
2.师:虽然老师并不知道你组的数是什么,但只要你告诉我你用什么数字组的数,我不用计算就知道它是不是3的倍数。不信?试试看。
生1:我用的1、5、6。
师:用2、6、7组数的同学听好了,你们组的数都是三的倍数。猜对没?(对了)
生2:我用的是2、6、9。
师:用2、6、9组数的同学听好了,你们组的数都不是三的倍数。猜对没?(对了)
生3:我用的是3、5、7。
师:用3、5、7组数的同学听好了,你们组的数都是三的倍数。猜对没?(对了)还有吗?
生4:我用的是0、4、5。
师:用0、4、5组数的同学听好了,你们组的数都是三的倍数。猜对没?
3.学生自主探究。
生:(我发现了!)
师:有同学说他发现了,你呢?你发现老师使用的什么秘密武器吗?
4.学生合作探究
请你独立探究的发现或疑惑在小组内探讨探讨。
5.得出结论
生1:我们发现1+5+6=12,3+5+7=15,0+4+5=9这些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由这些数字组成的数就是3的倍数,2+6+9=17这些个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由这些数字所组的数就不是3的倍数。
生2:我们发现,一个数各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生3:我们看的是3位数,对所有数都行吗?
师:有道理,我也怀疑是不是对所有的数都行。
生4:试一下就知道了。
6.验证结论
①在百数表里验证一、二位数是否成立
②任写一个更大的数,一人用计算器,一人用刚刚的结论判断其是否是3的倍数。
三、总结梳理,引导解疑
解疑即解疑释惑。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最优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知识。”解疑就是运用一些方法考察学生是否明白了知识、方法、道理,学会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了能力,懂得了道理。
1.完成第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1题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和交流。
2.总结方法:学生从回顾整节课的思考过程中悟出了“观察——猜测——验证”是学习研究的一种好方法。
从本课看,学生在“质疑、探疑、解疑”的过程中,一改过去被动接收的学习方式,而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得新知、解决问题,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和更为活跃的思维投入学习。这就使课堂由“静”变“动”,由“教”变“学”,展示了“三疑”课堂的“以学生质疑始,以释疑而终”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