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疑”课堂导学模式中解疑环节教师的操作艺术

2014-12-11何林钰

亚太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课例长方形题目

何林钰

解疑,即是解释清楚心中的疑惑,以便解决类似的问题。谁来解疑?学生自己。《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学生在经历了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疑,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后,极力想证明自己是否真正解决了疑问,此时学生的兴趣是最高昂的,因此解疑环节的设置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应注意几个方面的组织和引导:

一、练习题的选择

1.选择能产生思维冲突的题目。例如,在《确定位置》这堂课中,学生从用自己确定位置的方法开始,经历了准确、规范、简洁的过程,最后能用数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此时学生的热情是高涨的,而教师出示一个没有坐标的建筑物,学生疑惑了:这怎么用数对来表示?(小质疑),教师引出科学家笛卡尔的方法来提示学生思考方向,学生结合蜘蛛图和班级座次表,为题目填补出网格,从而可以用数对来解决这个问题。《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参与和体验教学活动时获得了兴趣和积极性,而最终数学的学习要回归思维冲突过后的理性思考。

再例如,在《摆一摆》课例研究中,学生通过质疑与探疑已经获取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每个学生都想利用新的知识尝试来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出示一个生活中的长方形游泳池,学生思考:它的面积怎么求呢?(一去摆,怎么摆;二是算,怎么算)于是教师组织同桌2人讨论(小探疑),通过合作探究,学生汇报:摆的方法太麻烦了,可以先用卷尺量出游泳池的长和宽,然后就可以用公式计算了。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面对思维冲突,欲扬先抑,这个“抑”让学生在练习之前对本课的重点知识有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解决本课的难点,并对后续题目的练习有很大的铺垫和促进作用。

2.选择基础性的练习巩固知识。《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计算、证明的过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堂课的重难点知识,教师选用基本练习来考察的学生的情况。例如,在《长方形的面积》课例研究中,学生有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深刻地体会到了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两个条件必不可少),才能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此时教师设计量一量、算一算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进步,用手脑相结合、数形相结合的方式巩固知识。

3.选择创新性的题目引发学生新的思考。

二、教师要选出典型的学生做法进行点评,点评时要有静气

1.面对一道基本知识的练习题,大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过程演绎出来,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问题,对于易错点和常见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地指正,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例如,课例《摆一摆》,在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学生会出现错用公式、带错单位等等问题,此时教师需要有静气,就是要静的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交流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2.面对一道综合性的题目,学生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做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完善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都需要教师静下心来引导。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教学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而最终受益的也是教师自己。

三、教师要善于倾听

倾听是一种入耳又入心的活动,当学生在解疑时提出了自己的方法,教师必须集中注意力,要让听到的内容与自己的认识和知识结构进行比照,让学生讲的内容和教师的认知发生冲撞或融合,只有产生了冲撞或者融合,听到的才对教师有意义,这种意义让教师可以达到忘记疲劳的境界。

因此,在倾听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1.集中精力倾听学生在练习时的看法。学生在发言时,用眼神关注学生,不应该在倾听时又关注别的学生或者板书无关的内容,给予学生本身足够的重视,让他们明白老师在认真的听取他的意见,使得他更愿意说并且多说。

2.不能过于关注学生发言的细节,而错过了要点。学生在发言时,基于他的年龄阶段难免会出现东拉西扯的现象,其他的学生在倾听时也可能会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点,那更需要教师撇开次要信息,提取要点为发言的学生总结、提炼。

3.耐心地倾听。作为教师,有时候基于课堂时间的把控,习惯于主观武断地听,有时候学生在发言时一开始,我们就判断他的发言是无聊没有意义的,于是相信了自己的判断以后就不太愿意听他们实际想说什么,不想听学生把话说完,主观性的先入为主,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4.太注意讲话的方式、个人外表、口气,而忽略了内容。

四、在错误处生成精彩

在解疑时,学生已经学习完成了本堂课的重要知识,难免会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或者新的疑惑,而此时在解疑中就会融合进质疑和探疑的过程。如在《摆一摆》课例研究中:有学生发言说“我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即等于长加宽的和乘2”,教师不急着纠正,而是询问其他的同学,“听清楚了吗?同意吗?有没有补充?”给予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机会,立即很多小手举了起来。“我不赞同,因为……”,“我也认为他说的不对,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产生了对话,引发了思维的碰撞,往往比老师直接解疑更高效。在实际的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有时会出乎教师的意料,教师不要马上就更正或否定,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机智灵活地处理学生的错误,并且以此为教学起点,及时地改变教学预案,顺应学情,顺着新的教学思路探究知识的本质属性。

以上是我对“三疑导学模式”解疑环节教师的操作艺术的几点浅谈,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切实把“三疑导学”教学模式运用好,让孩子们真正乐学,善学,学有所获。

猜你喜欢

课例长方形题目
我爱长方形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课例
长方形的困惑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