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不在渔
——浅析吴镇《渔父图》

2014-12-11万倩如

参花(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吴镇渔父笔墨

◎万倩如

志不在渔
——浅析吴镇《渔父图》

◎万倩如

一、心境的启发——“渔隐”文化

“渔隐”的传统在中国渊远流长。在古代中国,渔、樵、耕、读四种生活方式是文人士大夫逃避官场的最佳选择,其中尤以“渔隐”的方式更为普遍,典故也更广为人知。它不仅仅是一种隐居生活,而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心中一种极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也能体现文人们淡泊名利的心境。

中国历来有着独特的“渔隐”情结。从传说中姜太公的“渔钓”意象,以及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出现的“渔钓”意象,到《楚辞》《庄子》中高蹈出尘、语出不凡的渔父形象,再到唐代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渔钓”意象,以及张志和《渔父》词中逍遥自在的“渔钓”“意象”等等。作为文化意象的“渔钓”所包含的底蕴,远远超出作为钓鱼的现实活动所能涵盖的意义,而具有了与政治、文化相关的一系列含义,是一种艺术化的政治,也是政治化的艺术。

二、心境的流露——“渔隐”美学

古代文人画最钟情渔父。早在公元十世纪,赵斡所作的《江行初雪图》中就已出现了最早的渔父形象。《宣和画谱》中的原文是:“虽在朝市风埃间,一见便如江上,令人赛裳欲涉,而问舟浦淑间也”。这是一种近乎于写实的手法,“渔父”看上去十分辛苦,弯曲着身体,艰难地在凛冽寒风中劳作。意在表达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劳苦大众的深刻同情。因而,它的意义与后来的浙派渔父作品就近乎于天壤之别了,后来发展的渔父形象多是用来表现一种自由、洒脱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对农民生活的描摹。这类作品中往往隐藏着某种政治理想,即逃出宫廷、城市中的忙碌与紧张。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等,出生于浙江嘉兴魏镇。吴镇生于元朝中期,后拜柳天骥为师学习易经,讲天人性命之学,曾以卖卜算命为生。他一生清贫,不走传统老路,以宋代著名隐士林通自比,终生隐逸,通过书画“渔隐”主题来聊以自娱。

《渔父图》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渔父图》是吴镇五十七岁时所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幅画作表达了“渔隐”的主题,吴镇借渔父垂钓之“悠悠”,苦度俗世之“风雨”的愁怨和孤独的心境。同时,作品还流荡出寂寞孤苦、空冥隐隐和超然恬静的僧道气息。整幅画作笔墨不多,形式极简,构图是传统的“一河两岸三段式”的,最下方的是离我们最近的河岸景色,绘有两棵茂盛的大树,杂乱的山石,在山丘的尽头还有一处茅草屋,屋后接着几丛水草,旁边停泊着一叶小舟,小舟上坐着一个精心绘制的“渔父”形象:只见他身着布衣,神态自若,悠悠然坐于小舟之上,一只手托着鱼竿,专心垂钓,动作优雅,真可谓悠然自得,细看表情还有些许愁苦,能够感受到一股凄凉、寂寞之感。中景则是几乎没有笔墨渲染的、近似空白的江南水景。从画面的四分之三处往上的画面最远处,绘有山峰和河对岸的土坡,群山耸立、丛树杂生、流水婉转,却并不十分清晰,给人以距离感。整个来看,这幅作品给人的“三段”十分明显,既简约又静谧,甚至略带凄凉,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吴镇自己暮年时的无力沧桑之感和那不肯迫于生计而卖画,日子过得很艰难穷苦的抑郁之情。

若从笔墨来分析,《渔父图》是用水墨绘成,笔法大部分都是以长披麻皴为主,尤其在山石和树木的描绘上,充分展现了古老、粗糙的质感。用笔简练劲健,山石树木及渔舟,多以侧锋勾勒,线条转折多变,充满着动势。用墨明洁、轻快,或以干笔湿墨勾勒,或以湿笔渲染,或以焦墨提神,把墨色的干、湿、浓、淡,有机地构成水墨淋漓的生动画面。而山石的轮廓十分柔和,勾绘过后,又以披麻法皴擦,以浓墨辅以苔点,淡淡的水墨笼罩其中,画面十分真实而美妙。吴镇的这种笔墨代表了元代文人画家的新型书法性的“有意无意,若淡若书”的笔墨风格,能够很好地表现出画家深沉的寂寞和深沉的孤独。

而类似题材的作品在吴镇的绘画中十分常见,如他的《双树坡石图》《双松平远图》等等,这些画面中都有一个典型的卓尔不群的“渔父”形象:他驾一叶扁舟或垂钓或泛舟,悠然自得于开阔的水面之上,终日逍遥自在。这画中的“渔父”,也是现实中吴镇的终极理想,这些不随世俗的渔父,不是消极避世的隐士,而是蔑视功名、幽怀高洁的儒士形象。吴镇通过“渔父”的反复出现,来传递自己淡泊名利、放浪隐逸的人生理想。

三、心境的表白——“渔隐”文学

文人渔父词,是词作中一个特殊的范畴。词人以远离尘嚣,闲适旷达的渔父和渔父生活为写作对象,表现烟波之乐,寄托自己的隐逸志趣。在吴镇所生活的元代,以画中所题之诗来抒情泄愤也成了一大时代特色。

《渔父图》也不例外,吴镇自题道:“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鳃鲈,诗筒相对酒葫芦。”在这里,吴镇以烟波钓徒自况,表达了自己借诗酒纵情,放浪于江湖的心境。向我们讲述了他驾一叶扁舟,借垂钓之“悠悠”,苦度俗世之“风雨”的愁怨和孤独的心境。同时,这种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独特的审美文化心理,也承载着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思想,互为激荡,并逐渐融汇成盛炽的隐逸风尚。

吴镇以“渔隐”为主题,通过独特的山水图式和代表性的符号语言,并以此作为承载自己心境的一种载体,给我们营造了一幅幅可游、可居、可隐的文人士大夫梦寐以求的山水天地。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

(责任编辑 姜鹤)

猜你喜欢

吴镇渔父笔墨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言行不一”的渔父
明朝散发弄扁舟——“渔父”形象解读
上“班”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吴镇力作沪上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