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4-12-11秦梦晴
◎秦梦晴
读书
——遇见更好的自己
◎秦梦晴
读书并不能让人一夜暴富,为何还要读书?不读书,世界如同纸一般单薄,生命如同朽木一般枯腐!而读书的人,总可以从每本书中窥探出世界的不同侧面,挖掘出生命不变的本真,人生在阅读中丰厚,自我在阅读中完善。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与书相遇。记得我刚出生时,外祖父就对亲戚们说:“这娃前额突出,是块读书料。”说来也怪,我竟在满岁抓周时,一反常态,对平日里钟爱的玩具无动于衷,双手鬼使神差地将妈妈平日里打发时间的那本《故事会》紧紧地抱在胸前,全家立马沸腾起来,亲戚们坚信我是一根大学苗子。正是这些机缘巧合或心理暗示,父母坚信我会给他们争光,在我很小的时候便教我读许多儿童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安徒生童话》等,自此,便与读书结下不解之缘。每天放学回家,总会自觉完成课堂作业后,独自一人沉浸在读书的殿堂中,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父母看到我如痴如醉的读书样,也不忍让我干家务,有时不禁想,当时是否以读书为名,行逃避家务之实,不管如何,父母总还是乐意看到一个爱好读书的女儿,而我也确实酷爱读书,最多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随着年级增加,课程作业繁多,父母将一些“闲书”剥离出我的生活。从小学到高中,虽读了很多书,但都是父母安排的,渐渐失去儿时读书的激情。记得初二时,我将同桌《青春风》带回家,不小心让父亲发现,便遭到一顿训斥,父母为此还吵了一架,当时虽伤心气愤,但为避免吵架升级,便主动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看闲书,后来也原谅了父亲,可在高考前也绝不敢再看闲书了,除几本作文书和教辅资料,便是无尽的题海,内心渴望的读书似乎与我渐行渐远,日渐淡出我的生活,内心深处总有一个歇斯底里的声音在不停呐喊:“读书,读书,我要读书,读我自己喜欢的书!”弥远而切近。
与书相知。2013年夏天我如愿以偿地迈进大学的殿堂,读自己喜欢的书,开始我崭新的人生。而与书相知,却出人意料地发生在与母亲一同坐火车到学校报到的路途上。当时我对面下铺一位西北大学文院的学姐,翻看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打发时间,我便目不转睛地盯着她手中的书,她见状后,主动把书借于我读,我一口气读了近8小时,要不是卧铺车箱内熄灯,母亲执意要我睡觉,我会到车厢外面的餐厅里秉灯夜读。这位好心学姐得知我是西外大一新生,酷爱读书,索性将那本书赠于我,弄得我有些不好意思,但由于太爱那本书了,便欣然答应。记得刚进学校大门时,我眼睛径直地盯着眼前的图书馆,那种欣喜若狂,如见到久别重逢的故人,便一股脑儿地扑过去,可惜没开学,图书馆门紧闭,便铩羽而归。军训期间,也一直想进图书馆看书,但由于没有借阅证一直无法进入,不禁暗自愤懑,好在通过关系,从同乡学姐那里搞来一张借阅证,偷偷地混进图书馆。在她给我借阅证半秒钟后,径直奔图书馆,连声谢谢都忘了说,进图书馆后,气喘吁吁,心怦怦跳,看到许多好书,如:《活着》《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悲惨世界》等著名小说。从此,每天便有空没空,往图书馆里瞎钻,乱翻乱看,找自己喜欢的书读。虽军训苦累,但只要一想到结束后可以到图书馆读会自己喜欢的书,便好似打了鸡血,忘记了苦累与疼痛,便只等一声哨响,奔向图书馆,等到别人都吃完饭回宿舍后,我再去食堂。虽只看半小时,却可治愈我半天军训的身心疲倦。后来,在西北大学那位学姐的推荐下,又陆续涉猎诗歌、散文与戏剧,还有一直都很陌生的文学理论,也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如:写诗歌、散文与编写剧本,从此,便与书相知相守,结伴而行,一路走来,静默无声,自我情感的波动往往会随着所读书籍的不同而发生巨大变化。记得有段时间,读完雨果的《悲惨世界》,整个人像掉进了冰窖中,感觉世界一片灰暗,生活只是在做徒劳的抗争,整个人变得十分消沉,后来虽调整过来,可至今仍无法忘记那份感伤情怀,坚信人生需要深度,生命在高处,从此人生观发生巨大转变,隐约中多了一份忧愤与悲悯;读完周国平的《诗人哲学家》,不禁拜倒在书中那些文学巨擎面前,他们高贵的品格,不屈意志与顽强斗志,催人奋进,使我整天斗志昂扬,还兴致勃勃要立志做一名诗人,生命如诗,如诗一般地活着;读完余华的《活着》,感觉生命太深沉了,在过去几千年的中国,人活着本身是个问题,值得去思考,最终却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生命需要承受与忍耐,如一发千钧,体会到人活着竟如此不易,应当敬畏生命,珍惜当下所拥有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好好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读完巴金的《寒夜》,体会到主人翁的寒冷、痛苦、寂寞与自我麻痹式的安慰与绝望,夜太黑太冷太漫长,她需要温暖……
我内心深处一直所追求的读书,是一种单纯而不包含其他任何因素的读书,它让我疯,让我狂。读书让我体会到人性的伟岸与卑渺,给了我一份淡雅与虔诚。我总喜欢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拿起一本厚厚的书,躲在一个小角落里或一片开阔的草地上,寂静地细嚼慢咽,忘记时间的行走,陶醉在书的世界。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融入到我的血液与骨髓里,成为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将自己置身于浩瀚的知识海洋,埋头于书页之间,方能感觉自我的真实存在,方能感觉时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我才是那个纯粹的我。这种怪怪的满足感,像着了魔似的,在接触无声的书籍后便瞬间传递到全身的每个感官细胞,那是一种五感的飨宴。读书可以与名人交流,在不断的积累中探索与总结,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塑造自我,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作者系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 张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