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旋律《茉莉花》在歌剧中的应用
——以普契尼《图兰朵》为例
2014-12-11何钰洁
◎何钰洁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中国旋律《茉莉花》在歌剧中的应用
——以普契尼《图兰朵》为例
◎何钰洁
众所周知,中国旋律《茉莉花》在歌剧《图兰朵》中反复出现,普契尼并没有专程来中国选取乐曲素材,他的好友法悉尼男爵有一个年代久远的八音盒,这个玩意引起普契尼的兴趣,突然听到里面出现的《茉莉花》旋律,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作为《图兰朵》的主题旋律。
茉莉花 应用方式 选曲缘由 图兰朵
一、选曲缘由
众所周知,中国旋律《茉莉花》在歌剧《图兰朵》中反复出现,普契尼并没有专程来中国选取乐曲素材,他的好友法悉尼男爵有一个年代久远的八音盒,这个玩意引起普契尼的兴趣,突然听到里面出现的《茉莉花》旋律,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作为《图兰朵》的主题旋律。在十八世纪,文学家们对东方世界充满好奇,《茉莉花》传入欧洲,地理学家约翰·贝罗的书中最早收藏了《茉莉花》的曲谱和歌词,贝罗也是一位旅行家,到中国写下了《中国旅行记》,这本书在当时音乐界影响很大,是最早让欧洲人民了解《茉莉花》的书籍。很多作曲家用其旋律改编或引用。许多国家音乐书刊采用《茉莉花》旋律,由此证明不仅中国人喜欢这首曲子,大多数其他国家民族的人民也喜欢这首曲子,作曲家对其主题旋律改编运用较多。《茉莉花》之所以能得到东西方人的钟爱,是由于运用东方旋律配上西方色彩和声,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能够被东西方人同时接受。这也可以反映出普契尼大师选取歌剧出题旋律费尽心思,不仅要选择能够代表中国人旋律的歌曲,同时要符合西方大众的审美标准。
二、应用方式
普契尼为了《图兰朵》耗尽心思,选取中国音乐旋律素材,他是以《茉莉花》的旋律为主,贯穿整部歌剧,加之孔子的颂乐和进行曲风格音乐,构成中国旋律。同时,普契尼也通过自己对中国音乐的认识,构成了自己想象的中国式和声。那么,有了这样的背景音乐,图兰朵的中国风格更加凸显了。普契尼并没有直接引用这段旋律,而是通过自己对中国音乐的认识,让西方人也通常能够接受的音响效果而改编的。这段烘托气氛的背景音乐,来之不易。
中国旋律《茉莉花》在《图兰朵》中反复变奏出现了六次之多,这部歌剧的灵魂正是该旋律一次又一次的出现,贯穿整部歌剧。音调并没有改变,却让观众着迷与享受。普契尼让其音调不断变奏,即使反复出现六次之多,也完全不让人觉得乏味,而是更新一轮的听觉冲击第一幕总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该旋律是在波斯王子被行刑中,周围环境嘈杂,充斥着人们的不满、愤怒、哀求之声,这时高傲而冷酷的公主走出来,出场时便响起了幽静美妙、扣人心弦的旋律《茉莉花》。这一段是童声合唱,清脆明亮、纯真无邪的童声犹如天籁之音衬托出公主外表的美丽和高贵;第一幕第二次出现旋律是在卡拉夫王子敲响猜谜的铜锣之后,该旋律一齐响起;第二幕也出现《茉莉花》旋律两次,第一次是卡拉夫猜中公主的谜语时,《茉莉花》旋律的出现预示的欢乐而激动的情感;第二次出现是卡拉夫王子答对所有谜题要迎娶公主,而公主哀求父皇拒绝嫁给他,并严厉的指责卡拉夫问其是不是要抢婚。而卡拉夫王子满心温柔,对公主的爱可以用生命去维护,回答说,高贵的公主,我只要感动你,要你真心爱我!这样的情景之下再一次出现《茉莉花》旋律,不仅说明卡拉夫对公主纯挚强烈的爱,也烘托出图兰朵高傲不训的性格;第三幕也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柳儿被逼问说出王子姓名的时候,这时图兰朵也出现在花园当中,脚步轻盈优雅,该旋律也随之响起,悠扬美妙,表现出图兰朵的人性没有完全泯灭,开始出现转机;第二次是卡拉夫亲吻公主,伴随着破晓,太阳出来了,爱融化了公主冰冷的心,这时旋律又一次出现了。美丽纯洁的《茉莉花》寓意着冷艳公主冰冷的心被真挚的爱融化,普契尼用该旋律来代表图兰朵公主这个人物,不仅烘托出了对女性角色美丽的形象,也表明普契尼一贯以女性角色为主的风格。
由于民歌《茉莉花》主题旋律在《图兰朵》中频繁的出现,使这部歌剧更富有吸引力。该歌剧不仅采取中国故事为背景题材,同时选取中国旋律在主题旋律贯穿整部歌剧,相互辉映,取长补短,让人难以忘怀,令人熟悉与感动。
[1] 乔建中编著《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第103页,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5月.
[2] 陈然 歌剧《图兰朵特》中的茉莉花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物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3] 王晓康《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色》民族音乐2009年5月
[4] 郭素芳从《茉莉花》看南北地区民歌的风格差异.《音乐艺术》
[5] 冯光钰《茉莉花》花开何处?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2006年第四期
[6] 杨燕迪 《〈图兰朵〉的中国版解谜》人民音乐出版社专稿 第八页
[7] 《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第1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11月第一版
[8] 钱仁康 钱仁康音乐文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
[9] 陈然 歌剧《图兰朵特》中的茉莉花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物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