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4-12-11◎张潇
◎张 潇
宣纸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张 潇
本文提出并研究了宣纸传统美感存在的理论依据,并对寻常物品元素开启重新思考,当我们重回到原点,重新审视自己周遭的生活,这些寻常的物品还是不是原本的模样。在非物质社会中,这些陌生了的寻常物品,模糊掉的熟悉感,表达出一种混合内涵丰富的符号意义。
宣纸 综合材料 灯具 设计
纸有很多种,而宣纸之于普通纸最大的区别即在于“传统”二字。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宣纸的使用设计一直经久不衰的原因。它质地精细轻薄,却承载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水墨特点,使之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而近年来,文房四宝的价格飞涨,很多人将其作为收藏,亦是对传统价值的一种肯定。
千余年来,宣纸造就了传统水墨性话语,也造就了中国人对水墨体验的精致和敏感。结合现代社会发展,“传承”也许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宣纸原本的功能。在综合材料逐步进入社会视野的同时,宣纸亦作为材料载体本身,也发挥着其特有的长处和优势。
作为材料的一种,先说到宣纸的审美。审美愉悦来源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肯定,表现于对狭隘功利性的超越和对生命力的追求,审美愉悦的内在要素是秩序感。
秩序感是一种条理,是事物存在、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秩序构成和数理逻辑;人类自身也是这种秩序的组成部分;贡布里希认为,人的内在知觉与心理也存在着秩序感。人不是被动地感知世界,而是不断地去寻找与验证,一旦事物符合人内在的秩序感,这种匹配与证实能让人获得审美愉悦。
正如欧文•琼斯在《原理》一书中说:“美实质是一种平静的感觉,当视觉、理智和感情的各种欲望都得到满足时,心灵就能感受到这种平静。”
秩序感的核心内容是“格式塔”。一个好的格式塔,蕴含着对称、统一、和谐、完美、简洁等特性,是秩序性的体现。宣纸本身即符合这种秩序性的体现。这种秩序性与人内在的知觉与心理上的秩序感同构,便产生审美愉悦。
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叫做肌理,有纵横有交错,或高低不平,或粗糙,或平滑,是人对物体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
一般来说,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宣纸是艺术的载体,它所带来的不同的肌理具有不同的表现意味,并拓展在表现方式上的创新。宣纸作为传统艺术的一种基本语言形式,同色彩、轮廓一样具有秩序感并产生审美愉悦。
古今名纸,常以品质见称。宣纸属于最为柔韧耐久的纸质。在我国水墨历史上,很多水墨大家均以目测和质感来判定宣纸纸质。
大概是使用宣纸的原因,辛瑶遥的宣纸灯被评为“最中国的一盏灯”。毕业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系的辛瑶遥,早已是小有名气的设计师了。她以宣纸为材质,采用贴片的手法,“粘”出了没有骨架的宣纸灯——这种融合了柔和、含蓄、内敛的纸质灯具,凝结了独特的精神和风骨。
我带着对宣纸灯具的疑问和对宣纸灯具的欣赏,和辛瑶遥互通数次邮件,探讨宣纸在灯具设计材料使用中的具体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辛瑶遥发现,光透过层层叠加的宣纸之后,会散发出柔和温暖的光,于是她开始自学手工知识,对宣纸进行造型,经过很长时间的塑造尝试,在否定了方形、多边形之后,没有骨架的球形宣纸灯诞生了。这个球形的宣纸灯,成就了宣纸灯具,也成就了辛瑶遥自己。
宣纸纸张精致细密,多数或洁白或仿古,具有传统的柔和视觉感染力;纸质温和,中和了灯具本身钢铁骨架的冰冷感;柔韧度强,不变形,不腐蚀,在长久使用过程中不会导致纸质灯罩碎裂;当宣纸作为灯具材料呈现,其本身角色转换即带给传统元素传统使用手法以新的生机。
当然,宣纸作为纸的一种,亦具有纸张的弱点,如浸水性。这也是设计作品研究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问题。而在笔者研究的设计案例中,大多使用了特种净皮矾宣,属于全熟宣的一种,熟宣经过矾的浸泡,具有一定抗水性,遇水擦干即可,不会变形。
在研究宣纸,研究传统元素材料的过程中,在与其他研究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会迸发很多新鲜的思维和灵感,启发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多方面探索。本文作为一篇对宣纸元素的浅显探讨,在传统元素的范畴里只是小小的一面,也一定有不全面的地方。时间慢慢退役,宣纸这种传统元素在设计中的使用会越来越多,传统艺术也以不同的面貌逐渐发展,在今后的岁月中,希望仍能继续对这样的论题做探讨和研究。
[1]曹天生著,《中国宣纸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3月。
[2]刘仁庆主编,《宣纸与书画》,轻工业出版社,1989年。
[3]贡布里希著,《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
[4]原研哉著,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作者单位:河南化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责任编辑 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