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终身幸福铸魂

2014-12-11宋立文邱璇

中国德育 2014年2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评价

宋立文++++邱璇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凸显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请问,南通市在深化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市的过程中是如何谋划德育工作的?形成了哪些特色和品牌?

郭毅浩:一般人都认为南通的教学质量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许多地方和学校到南通考察后,得出的结论几乎都是南通的德育工作令人钦佩。实际上,我们认为,离开了思想道德建设,其他任何事都难以做成。为了提升南通的德育工作品质,我们建立了这样一个思想根基,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铸魂,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育人,同时通过德育工作规划的形式明确和落实阶段性任务。从中央8号文件发布至今,我们已经做了三个阶段的德育工作规划。首先是2003年到2008年的五年行动计划,主要是落实德育工作的应有地位,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充实德育内容和丰富德育形式。五年行动计划之后,出台了2009—2014年的五年行动计划,主要任务是提高区域德育工作品质,推广学校德育工作先进经验。目前正在制定并即将实施2015—2017年的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是根据立德树人的要求全面推进德育创新。这十余年的持续推进,我们得到几方面启示:只有坚持德育为先才能站在素质教育的起点;只有持续推进才能提高工作品质;只有融入全程才能提高实效;只有行动研究才能增强动力。

经过多年探索,我市德育工作形成了点面互动的良好态势。在市级德育工作层面,构建了区域推进德育创新、德育课程精品化建设、专题教育活动化开发、实践教育多途径跟进等机制和制度。形成了地方德育课程、基地实践、馆校衔接等活动品牌。在地方和学校层面产生了情境教育、难忘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影响广大的德育品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南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成功之路。请您介绍下“秘诀”。

郭毅浩:多年来,南通市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的核心价值理念,走出了一条“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创新之路。主要做法是:

聚焦基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我市与时俱进地推出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用核心价值理念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如针对社会上拜金主义倾向,及时推出捐资助学不留名的“莫文隋”(“莫问谁”的谐音)群体;针对师德滑坡,适时推出火场舍身救人被烧伤的“中国好人”、南通“最美教师”周福如等。

常抓不懈。从发现典型、选树典型到宣传典型、帮扶典型,我市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机制。一是建立选树机制,采取社会推荐、媒体公示、群众评议、党委审核、开会表彰、组织宣传的步骤,保证典型选树的广泛性、群众性和权威性;二是建立参与机制,搭建市民志愿服务社会的平台,引导群众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建立保障机制,对已经树立起来的典型,给予表彰、宣传等精神鼓励,采取节日慰问、生病看望等多样的关爱形式,定期回访跟踪。

师德建设。南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实践中出现的“南通现象”,就教育而言,师德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以严明的制度约束人,在规矩中写就方圆。各地、各校都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有关部门具体抓,全员合作一起抓”,使师德建设成为行政和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教师中旗帜鲜明地提倡三种精神,即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进取精神,在宣传中实现内化。第三,以先进的文化启迪人,在实践中提升品位。每年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几项覆盖面广、受益性强、影响力大的活动。如全市深入推进学习李吉林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艺术大会等。第四,以多彩的活动影响人,在亲履中丰富内涵。全市各地各校广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如收集、整理教育艺术语言和“教师忌语”等活动,使广大教师自我教育、自我修正。最后,以公众的视线督促人,在鞭策中强化他律。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校都非常重视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各地均聘请行风建设监督员。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积极组织评教活动,还向全社会发出公开信,广开言路、察纳雅言。

: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保障是转变教育评价方式。南通市在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全国的德育工作者分享?

郭毅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其中,在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了“推行初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这对基础教育的教育评价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围绕教育评价方式的转变,我们以承担的国务院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载体,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稳步推进中考改革。2010年起,本着循序渐进、稳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全面实施中考改革,初步形成了综合素质评定、学业水平测试、中考科目考试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模式,逐步扩大综合素质评价在录取中的作用,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限。改革措施主要有:第一,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第二,开展学业水平评价;第三,优化体育中考改革;第四,实施多元录取模式。

深入开展改革研究。经过近四年的努力,我市承担的中考改革试点项目已形成了较为详实的研究成果和框架性报告。下一阶段我市中考改革总体思路包括:实施全科性学业水平考试,探索部分学科课程的多次考试方式和部分学科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改革部分学科成绩呈现方式,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呈现方式为A、B、C、D、E五个等级;设置附加性考试,报考省四星级或热点普通高中、定向师范的学生选考附加性考试,考试成绩作为以上学校录取新生的依据或参考。

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近年来,我们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制度建设和社会监督为保障,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主要依据,对学生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审美与表现等基础性发展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还制定了《南通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坚持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正面引导,突出对学生特殊表现与发展潜能的关注,形成与学科课程学习评价的互补关系。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初中毕业的条件和高中学校招生的依据,与中考录取直接挂钩。

:教育充满了复杂性和丰富性,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何不断地接近“更好”,都要以强烈的研究意识和自觉的研究活动为基础。请问,南通如何在科研的引领下推动全市德育工作的创新?

郭毅浩:我市德育工作,尤其是在德育工作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一直是在教育科研的引领和支撑下开展的。

加强德育工作模式与案例研究。我们开展了德育工作研究基地学校遴选与建设,目的是通过先行先试,探索实践,找到适合不同学段、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学校的,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和实效性的不同德育工作模式,以便在全市推广。同时,我们建立了德育工作研究制度,目前所有中小学都有县级以上德育研究立项课题,每个县(市、区)的省级和市级德育课题数不少于中小学总数的20%。

建立德育工作考评激励机制。为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管理、评价和引导,我们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制定了《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测评体系》,从2009年起,我们以市、县(市、区)和学校三级测评体系的建设为重点,要求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在五年之内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开展一轮测评,并接受南通市教育局抽测,同时将德育测评结果及各项活动成果作为各级和谐校园评比的重要参考。该体系中的“测评标准”都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常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自评工作机制,通过认真自评来查漏补缺,通过健全制度、主动实践、优化过程等措施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目前,我市已经完成一轮测评,接受测评学校数达到100%。

开展德育研究的争先创优。为锤炼骨干、打造特色,搭建班主任成长平台,创新班主任成长途径,同时为遴选班主任代表参加上海市教委、江苏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我市每年均举办全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为鼓励更多教师从事德育工作,我市定期评选德育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为鼓励班主任开展德育研究,本着以赛促建的原则,我市每年均举办班主任论文评选和班会课比赛,同时将参赛结果与德育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评选挂钩。

:课堂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和阵地。充分挖掘各学科的育人元素、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请问,南通市在课程育德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

郭毅浩:课程育人是我市推进道德教育规范化和科学性的重要思路,对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第一,使学科教学成为道德课堂。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求建立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列入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力推 “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原则,要求整个教学活动变成民主公平的师生参与过程。

第二,使德育课程成为精品课程。我们成立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德育课程基地,整合全市的骨干教师资源推进德育课程改革;建立了德育课程教科研中心组,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展示和专家点评等方式,推进德育课程教学的优质化;推进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通过开发动漫、影音、故事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道德学习空间。

第三,推进更有效的道德发展评价。学生德育课程的学习均列入考试内容,同时,将学生的品德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直接与高中招生录取挂钩。总之,我们通过学科教学的道德化、德育课程的精品化、德育活动的课程化、学生评价的综合化使道德教育连成一个整体,也使道德教育无所不在。

:信息化的时代背景要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创设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新环境。请您介绍一下,南通市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

郭毅浩: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正深刻影响着未成年人的道德成长,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我们充分运用新媒体来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各地各校大力推进中小学校园网站建设,实现了校园网全覆盖,打造了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青少年专属网站。市级层面倾心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学习吧”网站,形成了覆盖全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融互动的未成年人网络阵地。

注重活动主题宣传。广泛开展“上好开学第一课”“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美德少年评选”“童声里的中国”“向国旗敬礼”等网络活动;充分利用“家校通”互动平台,建设家长学校,开展传播身边的好人好事,转发中华经典名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活动;设计了“专家在校”“父母学堂”等栏目,与家长互动,引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责任编辑/王富丽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评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