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重新定义工具性与人文性

2014-12-11刘巧利

中国德育 2014年21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教材

摘 要:语文作为母语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理解语文,理解语文的性质,理解语文应有的功能,是发挥语文育人功能的重要前提。语文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奠基着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核心价值观,具有育情、明理、达意的整体育人功能。好的教材、教师、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是语文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保障。

关 键 词:语文;学科性质;育人功能

作者简介:刘巧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奠基着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核心价值观,具有育情、明理、达意的整体育人功能,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在实践应用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理解语文,理解语文的性质、理解语文应有的功能,是发挥语文育人功能的重要前提。

一、语文课程所蕴含的独特育人功能

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语文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国家的教育政策赋予语文的课时所代表的地位,还是基于语文本身性质、语文教材教学热烈的学术及非学术讨论,都彰显了语文有着无可替代的育人功能。那么,语文学科究竟是什么?它究竟有什么样独特的功能?它为什么会有如此独特的功能?这些是我们理解、发挥语文独特育人功能的前提。

1.奠基着人的基本思维方式

语文内涵丰富。自现代以来,学界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就一直在持续,较为有影响的论点就有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实践性、应用性、兼容性……这些论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语文极其丰富的内涵,它的确在发挥着工具性、应用性功能的同时,又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那么,这些丰富内涵背后的更本质性的东西是什么?换句话说,究竟是什么使得语文具有这样丰富的内涵?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核心的功能究竟是什么?

我们会发现,因为它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民族的文化精神紧密相连,它最核心的功能培育人的基本思维方式。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语言和思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恰如于漪老师所指出的,“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着中华文化的精粹。”[1]语言和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学习一种世界观。从源头上讲语言文字是特定文明特定思维方式的结晶。“语言和思想、情感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则上它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教学生语言,也就是同时在用人类的精神文明,用中华文化的乳汁哺育他们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2]语文教育因其语言性和言语性特征成为儿童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如果说数学培育的是现代逻辑思维,语文则传承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髓、传承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整体思维方式,培育着中华民族认同的根基。

2.蕴藉着德性内涵和丰富的价值内容

语文蕴藉着德性内涵和丰富的价值内容,价值观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原有之义。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特点,具有“成人”的价值和意义。语文教材经严格的筛选、审定,蕴藉着德性内涵,具有强烈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主流文化价值。语文教科书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是如此。在许多学校尤其是教学教育资源不那么丰富的农村学校,教科书提供的教学资源要超过90%。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最具效力的载体,也是主流价值观培育的基本途径。我们知道,实现个体发展、个人的社会化及个人族群文化的认同选择,核心基础仍是共同价值观。我国古代讲求“文以载道”,优秀的诗文作品无不渗透着家国情怀;教材所选的我国近现代以来的以及国外的作品,也都体现出了正面的价值追求。

3.具有以育情为基础的整体育人功能

语文课具有育情的功能。好的语文课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丰富充盈,或者满心欢喜,或者忧愁心伤,或者激情满怀,或者义愤填膺……在不知不觉中,情感与认知,得到了升华,甚至体现在行动之中。李泽厚先生认为中华文化是情本体文化,语文课本所选择的诗经、左传、史记、唐诗、宋词、经史子集等往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这些内容滋养着孩子的情感。情感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本质正是其情感的质量及其表达。我们确信一个人的某种价值认同、遵循,乃至于形成人格,虽然需要以一定的认知为条件,但根本上是一个人情感变化、发展,包括内在情感品质与外在情感能力提升和增长的过程”。[3]

语文课,因其本身独特的育情、明理、达意的功能,使学生们能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得以在中华及人类优秀文化滋养下知情意行得到发展。与专门的德育课程相比,语文课的育人,在发生机制上因其润物细无声而更具有弥漫性,在功能类型上因其丰富性更具有全面性,给人以真善美的奠基,形成着人的“人性”。在这个意义上,语文课具有着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教化功能,它更具有学生的主体性,并非是外界要改造“我”,而是我在人类优秀文化之中,“感动了”“感悟了”,感受到了真善美,厌恶着假恶丑。

二、语文育人功能发挥所面临的困境

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发挥一直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问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教师的教法过死,学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争论向来激烈,社会对语文教材、教法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什么能够进入语文教材,语文究竟应该怎么教,语文为什么总是牵动人心?这里固然有着课标、教材、教法、教师等方面各不相同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语文教育所面临的三大困境,是制约语文育人功能发挥的重要原因。

困境之一是定位不清,负担过重。语文的学科性质长久以来就有争论,各方也赋予了语文过重的负担:人文主义者强调其人文性,实用主义者强调其工具性,各不相同。这一困境是有着明显的历史缘由的,它是语文由传统的一统地位到现代分科教学转变的必然结果。中国古代的教育主要就是“语文教育”,知识没有分化,从蒙学到“大学”也是一脉相承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有机地统一的,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由它来完成的。自现代学校兴起,废除读经,代之语文,语文便处在了众多力量的冲突之中。早在五四前后的中学中,“教员之中,被学生反对最烈,赶走最多的,便是国文教师。往往有一校之中,四五个国文教师全被学生赶走的。”正如王富仁教授所指出的那样,现代语文教育面临着由“大语文”向“小语文”的转变。[4]语文教材任何一种微小变化,都牵动着各方敏感的神经。语文课程所承担的多重功能,我国各地在文化传统资源上的差异,使得教材的选编异常难以令人满意。语文教材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不平衡,也使得语文育人功能发挥大受诟病,有研究者认为百年语文教育的最大教训是把人文学科蜕变为工具学科,把育人功能单一化为语言技能训练,把儿童发展目标畸形化为政治社会化。语文作为母语教育所具有的思维培养、精神涵养功能难以发挥。

困境之二是语文教师总体水平不高,难以充分发挥语文的作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约有200万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语文的教育作用、学生们喜欢的教师是多少呢?有人估算是10万人,这肯定不确切,但就社会对语文课堂的批评来看,高水平的语文老师恐怕是少数。这不仅和我国语文教师的培养、培训机制有关系,也和困境之一的学科性质不清、考试评价机制大有关系。这些综合地导致许多教师对语文本身的性质、功能不能形成自己清晰的认识,不能够将语文专业知识、素养和教育学的理念有机结合,形成适宜、恰当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更不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导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不能发挥语文的整体育人功能。

困境之三是语文教学难以体现语文的应有之义。多年来在很多学校形成了僵化的教学模式,几千万中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往往是:释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几十年间,我们许多人都是经历这样的语文教育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有些教学模式中好的东西也丢掉了,而三维课程目标在热闹的课堂表面下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语文所本来具有的人文育人、情感育人、整体育人的特点淹没于各种异化的教学之中。

三、如何发挥语文独特的育人功能?

既然语文因其独特的学科资源而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呢?笔者认为,教材、教师、教法三个方面最为重要。

1.以教材为抓手:体现优秀文化和儿童生活

好的语文教材,是语文育人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是其源头之水,具有其他读物无法比拟的重要性。然而,从百年语文教科书的发展历程看,语文教科书的质量,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加之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文化都不同,如何把普遍的人类优秀文化和当地的特色文化结合起来一直都在探索之中;在教育思想上,恰如叶澜教授所说,作为学校根本价值的“育人”问题,作为发展成长的主体——学生的需要问题,从学科的设置之始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写为止,都没有真正进入作为设置者和编制者的心中。明晰语文学科的性质、完善语文教材的编写,把优秀文化的核心要素与儿童发展的规律结合起来,针对当下的问题,在保有以往注重价值观等传统优点外,关照学生生活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命历程相联结,尤为重要。

2.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其育人的关键作用

在中小学阶段,教师具有着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一个孩子喜欢一门课,往往是因为任课老师,一个孩子讨厌一门课,也往往是因为该任课老师。语文独特的育人功能能否发挥,教师起着关键作用。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语文教学的功能、使命、价值能不能有自觉的认识,并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实际过程之中,是语文能不能实现其独特育人功能的重要因素。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一性质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深层次的挑战。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了解孩子所处的文化,语文教师必须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一位拥有文学博士学位的朋友曾经很沮丧地告诉我:中职的语文课简直是没法儿上了!学生们和她聊“海明威”,她特高兴地讲了一番,没想到这些学生大笑,说他们谈的是选秀节目的亚军“海鸣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学生的文字性信息、知识主要来源于教科书的时代已然一去不复返了。每一次时代的变化,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都是最多的。语文教师发挥领导者的作用,是发挥语文育人功能的重要保障。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其学习和发展

学生是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语文教育所不可忘记的原点。要使每个学生真正地发生了变化,这就必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发生联系,就必须关注每个孩子的知识获得、技能掌握,过程的参与,方法的理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如学习高尔基《童年的朋友》时,在合作探究由学生共同学习课文、探究内容与写作方法,品味外貌、神态、语言描写及饱含深情的文字,感受“我”的外婆作为朋友给惨淡童年所带来的温暖,升华情感, 在此基础上,用心勾勒,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朋友。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更容易和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命经验联系起来,激发、升华亲情感、友谊感。好的教学活动,能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责任编辑/杨艳利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教材
数学的翻译功能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材精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我有特异功能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