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王的“铁布衫”进入韩国
2014-12-10陈哲
陈哲
据《以色列犹太新闻》2014年8月12日报道,韩国希望从以色列购买“铁穹”导弹防御系统用来增加城市以及军事基地的防卫力量,并在上周通过了购买“铁穹”系统附加的2.25亿美元预算。在韩国方面表示出采购意向后,拉斐尔高级防务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通过以色列广播电台透露,该公司将组织一个代表团前往韩国首尔进行商谈,并以此扩大“铁穹”防御系统的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韩国不仅“借力”以色列的导弹防御系统,还进一步向美国取经,在购买最新型号的“爱国者”PAC-3拦截弹的同时,也试图引入美制THAAD战区高空区域反导系统。9月16日,韩国总统府国家安保室长金宽镇访美商谈THAAD系统的部署问题。韩国媒体指出,如果THAAD进入韩国,可能导致韩国与周边关系的恶化,因为THAAD系统的探测和拦截能力远远超过对朝鲜防御的需要。AN/TPY-2型x波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1500千米,拦截高度可延伸至40—150千米,能够对中程弹道导弹实施拦截。如果以韩国为中心画个圆,1500千米为半径,这个区域的中高空都可以被x波段雷达探测到,其目的就不言而喻了。俄罗斯之声网认为美韩完成THAAD中高空拦截系统的部署将引发东北亚的军备竞赛,甚至对全球战略稳足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韩国顺利引入并装备“铁穹”系统和THAAD系统,将与“爱国者”PAC-2/PAC3、海基“标准”构成不同高度、不同拦截距离的综合防空反导体系。
延坪岛炮击促使韩国构建新的拦截体系
韩国购买“铁穹”系统可谓是酝酿已久。2010年延坪岛炮击事件坚定了韩国获得“铁穹”系统的决心,韩国军方在增加K-9火炮系统的同时也开启了新一轮的采购案,旨在提升韩国前线炮兵阵地及军事基地的防御能力。前总统李明博甚至承诺要为韩军装备世界上最先进的防御系统,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国防采购事业局联合向国会申请追加2636亿韩元的防务预算用于前线炮兵与反火箭炮系统的升级与采购。预算安排增加购买20门K-9自行火炮,升级十多年前从美国引进的AN/TPQ-36/37雷达。韩国军方在朝鲜与韩国西海岸之间的五座离岸岛屿上部署了十多部炮兵雷达系统,但在实战中表现比较糟糕,不仅故障率较高、反应时间长,关键时候还会掉链子,在朝鲜炮兵第一轮齐射后愣是没有找到目标。在升级老旧雷达的同时,韩国军方也筹划着购买新的移动炮兵雷达系统,比如瑞典“神箭手”移动式炮兵雷达,用于快速对弹道进行定位,提高系统反应时间。还有英国的火炮声学定位系统,通过火炮声信号反向定位,并将敌方炮群坐标传给前线火力单元,最后完成反击。
升级和购买自行火炮与雷达固然重要,但对于提升韩国的安全感而言似平没有太大的贡献,毕竟朝鲜的中近程火炮完全有可能在第一轮齐射就彻底摧毁韩军的前线阵地,而且朝鲜的火箭炮阵地并不是固定的,隐藏于开城至铁原一线的山洞和隧道中,射程在数十千米不等,特备是在延坪岛炮击事件中,韩军面对朝鲜的火箭炮袭击无法进行有效拦截,因此建立一套前线反火箭炮拦截系统就成了非常紧迫的任务,同时韩国军方也试图利用这套拦截系统保卫首都和重点战略工业。韩国版的火箭弹拦截体系建立在以色列“铁穹”全天候机动式防空系统基础上,以色列在加沙城与Ⅱ合马斯作战中使用了“铁穹”系统,并取得了90%左右的拦截成功率。韩方认为自己的处境与以色列有些类似,韩国军方认为朝鲜在军事分割线附近部署了大量无制导火箭。韩国自延坪岛炮击事件后更加对朝鲜的火箭炮感到恐惧,朝鲜军方动用了至少两种口径的加农炮和火箭弹对延坪岛进行打击,甚至还使用了温压弹,给韩军前线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内外兼修的以色列多层防御系统
在对抗火箭弹和迫击炮的经验方面,以色列绝对是行家里手。从2001年开始,以色列年均都会遭到数百枚火箭弹的袭击,平均每天约为3~4枚。以色列全境都受到威胁,每年都有数十至数百人被火箭弹炸死。
从地理角度上看,以色列需要进行防御性的扩张来建立战略纵深。此外,以色列现在面临城市作战和核威胁并举,不仅要建立起完善的远程反导力量,也要发展低廉的反火箭弹防御系统,既有低烈度城市巷战的威胁,也需要面临远程弹道导弹的核打击。这一点与韩国的作战环境较为相似,朝鲜方面拥有各类射程的火箭弹和弹道导弹,还在发展核武器。这使得韩国决定师从以色列,建立类似以色列的综合防御体系。
面对严重局势,以色列打造了全球独一无二的综合反导系统,可拦截几乎现役的所有常规空中目标。战斗机就不用说了,还有巡航导弹、远程弹道导弹、中近程弹道导弹,以及难以防范的无制导火箭弹,甚至迫击炮弹,涵盖了各种射程的打击平台。根据以色列的导弹防御规划,在2015年后要建成4个不同拦截级别的导弹防御系统。最外层也就是第四层为“箭”Ⅲ型导弹防御系统,负责拦截5000千米射程的弹道导弹目标。第三层为以色列自行研制的“箭”Ⅱ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以及家喻户哓的美制“爱国者”PAC-2导弹防御系统,有效射程160千米。事实上PAC-2的作战能力侧重于对战斗机一类的目标,对弹道导弹的拦截还需要使用PAC-3。“箭”式反导系统和“爱国者”PAC-2乃至PAC-3系统都属于反远程弹道导弹拦截单元,能防御伊朗的“流星”3等中远程弹道导弹标,而反火箭弹系统却具有以色列的特色,其中“大卫投石器”与“铁穹”系统属于这一范畴。
“大卫投石器”导弹防御系统可拦截40—260千米的空中目标,对象包括作战飞机、远程火箭弹、巡航导弹以及中近程弹道导弹目标等。该系统是以色列多层防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箭”式反导系统和“爱国者”没有拦截成功时,“大卫投石器”可进行再次拦截,尤其是针对远程火箭弹和中近程弹道导弹,比如伊朗射程达到261)千米的“泽尔扎尔”2系列火箭弹和射程330千米的“黎明”5型弹道导弹。
“大卫投石器”系统的制造商为美国雷锡恩公司和以色列拉斐尔公司,后者在该项目中积累了关于研发火箭弹拦截系统的经验。由于该系统具备一定的中近程弹道导弹目标的拦截能力,因此拦截弹造价比“铁穹”系统高,为30万—40万美元左右,其“斯塔纳”导弹射程达到260千米左右,射高为9干米。endprint
在作战单元配置上,“大卫投石器”拦截系统有4个发射车,12—16联装发射装置,一个单位部署48~64枚拦截弹。由于其作为“箭”式反导系统的辅助部分,其拦截方案也需要根据“箭”式反导系统的发射次数安排拦截弹发射时机,后者的拦截方案为向一个目标先发射一枚“箭”式导弹,如果目标没有被摧毁,那么这时候“斯塔纳”导弹进行补射,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昂贵的“箭”式使用次数。2013年11月,以色列国防部宣布,“大卫投石器”导弹防御系统成功通过第二轮试验,在以色列南部利用该导弹防御系统成功拦截了一枚近程弹道导弹目标。本次试射是该导弹拦截系统的第二次实弹发射检验,该系统在2012年11月进行了首次发射测试,理论上可对300千米射程的中程导弹目标进行拦截,根据以色列装备“大卫投石器”拦截系统服役的时间表,2015年底装备40套发射装置,到2020年底完成400套发射装置的部署。
如果说“大卫投石器”是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拦截系统,那么“铁穹”就是一种专门拦截近程目标的反火箭弹系统,属于以色列多层防御体系的最内层,主要拦截目标为射程在70千米之内的火箭弹和炮弹,尤其是来自加沙地区的“卡桑”和“卡秋莎”火箭弹,也可拦截迫击炮弹、近程火箭弹以及155毫米炮弹,首发拦截成功率较高。“铁穹”为机动式部署,2008-2009年间,“铁穹”系统进行了多次测试,数秒内完成弹道计算并发射拦截弹,成功摧毁目标。2009年7月,“铁穹”系统完成首次半空拦截试验,对包括EL/M-2084雷达、拦截弹、发射装置在内的各分系统进行了测试。由于效果理想,次年以色列国防部对“铁穹”系统进行多目标拦截测试,模拟不同方向、不同威胁程度、不同射程的火箭弹、迫击炮弹同时袭击时系统的反应,证明了“铁穹”系统对火箭弹和炮弹具有极高的拦截成功率。2011年“铁穹”开始正式部署,比如位于贝尔谢巴和阿什凯隆市的导弹连,并在2011年4月首次成功拦截从加沙方向发射的9枚“卡桑”、“秋莎”火箭弹。
“铁穹”全系统结构简单,主要由EL/M-2084有源相控阵雷达、武器控制系统以及导弹发射单元组成。相控阵雷达由以色列宇航工业公司埃尔塔系统分部开发,六轮卡车运载,主要功能为对弹道目标进行快速探测和跟踪,并计算出最后的弹着点。如果弹着点落在城市地区,“铁穹”系统将立刻发射拦截弹,弹道计算和威胁判断的能力是EL/M-2084雷达的特点。在探测距离上,EL/M-2084雷达对较高弹道和战斗机目标的搜索距离超过300千米,对远程火炮的识别距离在90~100千米,反应时间为5秒,只要来自加沙地区的火箭弹升空数秒后,雷达就会探测到目标。该雷达还有一个亮点是可将来袭火箭弹的弹道信息通过武器控制系统进行解析,推算出发射点的坐标,这样可以在十多秒的时间内通过数据链将坐标信息传递给无人机或者战斗巡逻的战斗机,完成对发射点的打击,同时也可以将目标进行威胁等级排序,从威胁最大的目标开始依次拦截。
每套“铁穹”反火箭弹拦截单元有6个发射装置,每个发射装置配备20枚“塔米尔”导弹,一共120枚拦截弹。“塔米尔”导弹弹长3米,直径160毫米,质量接近90千克。拦截弹使用了动能拦截器,至少可防御150平方千米的区域,在火箭弹发射后数秒系统雷达就能确定其轨迹。由于主要针对无制导火箭弹,因此该系统相对于中近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来说要简单一些,突出的是覆盖面广,系统反应时间快。2011年以色列空军组建167联队,可指挥全国范围的导弹连和雷达站,将“箭”式系统、“铁穹”系统、以及“大卫投石器”全部纳入。
以色列计划以数量上的优势广泛部署“铁穹”导弹连,2020年完成120套的部署。每个“铁穹”导弹连的成本大约在3000万~4000万美元之间,因此“塔米尔”导弹的成本并不太高,大概在3万~4万美元左右,相比“大卫投石器”的“斯塔纳”导弹而言,单价极为便宜。
韩国版多层拦截系统
韩国军方在多个场合公开提到需要在“铁穹”的基础上建立韩国版的多层防御系统,目前韩国已经装备了美制“爱国者”PAC-2防空系统,部署在仁川、首尔、大邱、釜山等重点城市与军事基地周围,并积极引进更加先进的“爱国者”PAC-3°2014年4月韩国防卫事业厅表示国防部长官金宽镇主持召开的第78次防卫事业推进委员会上,审议通过了《PAC-2“爱国者”导弹装备性能改良及PAC-3“爱国者”导弹购买计划案》,会议决定对现役48座PAC-2防空系统发射架、发射控制系统进行改良,是其具备发射PAC-3拦截弹,同时从2016年年底开始到2020年年底通过对外军事销售的方式从美国购买PAC-3拦截弹,购买数量不超过100枚。同时,韩国军方通过KDX-3防空驱逐舰上的“宙斯盾”基线7.1作战系统、SPY-1相控阵雷达以及“标准”2ER block IV拦截弹构建海基拦截网。“爱国者”拦截弹性能固然先进,但对于射程在数十千米的火箭弹目标,其拦截效果较差,性价比更低。“铁穹”系统却能够建立起韩国低层拦截网,适合广泛部署并拦截朝鲜的火箭弹和远程火炮弹头。这是韩国军方之所以看上“铁穹”的最大的原因。
韩国版多层反导系统的亮点在于汲取了不同国家在反导领域的优势,“铁穹”系统专门拦截射程在70千米以内的远程火箭弹,而有可能引入的THAAD系统则是美军在本世纪初期主推的一款高空区域拦截系统,拦截高度远超“爱国者”PAC-3,主要拦截对象为射程在3500千米的中程弹道导弹,凭借KKV动能杀伤弹头直接碰撞并摧毁目标,是当前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中最先进的型号。因此“铁穹”系统和THAAD系统将撑起韩国版多层拦截体系中最低和最高的拦截网,中间部分由“爱国者”系列和海基“标准”负责,同时配合韩国中程防空导弹就可以建立较为完善的防空反导体系,作战能力不可轻视。
韩国装备“铁穹”系统所面临的问题
韩国与以色列虽然有着相似的作战环境,但仍然有不同之处,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韩国版“铁穹”系统的作战能力。以色列面对的极端分子并非正规军,一般情况下他们不在于弹着点是否;隹确,发射方式也比较简陋,只要能打到以色列即可。哈马斯与其它圣战组织声称拥有1万枚以上的火箭弹,基本处于路边货水平,以游击方式为主。虽然真主党近年来拥有了射程达200千米的“泽尔扎尔”2远程火箭弹,但数量仍然有限。2009年“铁穹”系统在测试中成功拦截3枚Grad火箭弹。这种火箭弹也被叙利亚反对派使用。反观朝鲜火箭炮部队不仅训练有素,且隐蔽在三八线附近的山林地带,更加难以防范,朝鲜军队一直奉行苏联的火力万能主义。根据不完全统计,朝鲜在非军事区附近部署了1万门以上的火炮,2000门左右多管火箭炮,万炮齐发可以瞬间将数十千米内的目标变成火海,这样的火力覆盖是哈马斯无法做到的。
事实上“铁穹”系统还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用单价3万~4万美元的“塔米尔”导弹拦截几百美元的火箭弹,效费比仍然较低。哈马斯和真主党使用的火箭弹成本不超过1000美元,以色列自装备“铁穹”系统后也没有过于高调,主要原因在于“铁穹”系统的拦截弹数量远远低于哈马斯的火箭弹,即便是“塔米尔”导弹生产线日夜不停地运转也无法打持久战。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数次停火的原因之一是“塔米尔”拦截弹生产跟不上消耗,有时候一周就可以打掉400多枚,相当于烧掉1500万美元。以色列的情况尚且如此,韩国装备“铁穹”系统更是杯水车薪了,应付类似延坪岛炮击那样的小规模对抗事件还勉强可行,但要对抗朝鲜的万炮齐射战术显然无能为力。
朝鲜现役的火箭炮口径主要有107毫米、155毫米和240毫米口径三种,其中M1985式12管火箭炮和M1991式22管火箭炮攻击能力较强。装备数量最多的要数122毫米多管火箭炮,根据韩国媒体透露,朝鲜军队已经在前线部署了大量122毫米火箭炮,可覆盖延坪岛、白翎岛等韩军前线阵地,40个定向管只要十几秒就可以打完。同时,朝鲜的火箭炮正向远程化发展,韩国军方情报显示朝鲜正在测试最新型的300毫米大口径火箭炮,射程在150千米以上,包括驻韩美军司令部、首尔、水原等重要目标都处于其打击范围之内,而“铁穹”系统只能拦截70千米射程之内的火箭弹,无法对抗150千米远程火箭炮。
因此韩国购买的“铁穹”系统只能对抗小规模的炮击事件,如果部署在城市周围也可以对抗一定数量的来袭火箭弹,例如少量温压弹的袭击,从这个角度看装备“铁穹”拦截系统是有必要的。朝韩之间在未来仍然有可能出现类似延坪岛这样的低烈度军事冲突,但爆发全面战争可能较小,因此韩国的赌注是朝韩之间不会爆发万炮齐射的战争,这样“铁穹”系统就能发挥其最大的作战效能。在90%的实战拦截成功率面前,朝鲜军方也不敢肆无忌惮地重演炮击事件,一旦朝鲜挑起事端而发射的火箭弹被拦截摧毁,其政治失分是相当严重的,那么韩国购买“铁穹”的买卖就划算了。
编辑/秦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