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11”不会持续狂欢下去

2014-12-10辛国奇

中外管理 2014年12期
关键词:展销会双11春运

辛国奇

当11月8日、9日、10日连起来成为“防火、防盗、防记者”,11月9日、10日、11日连起来成为“防火、防盗、防败家娘们”这样的段子风靡微信朋友圈时,笔者也未能免俗,在“双11”当天买了几样东东。

当一周后收到包裹时,笔者发现,原来送货的快递小伙换人了。“他不干了,‘双11太累,想走的就这时候走了”。新的小伙飞速跑下楼,头也不回地向上喊着。

当第6个“双11”收官,天猫交易额突破571亿元时,是时候想一想,这个人造的节日,未来将何去何从?

人性视角的“双11”

为什么中国的“双11”能迅速超越美国的“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为什么在国内电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让欧美望尘莫及,这两个问题的解读应该不算少,但很少从人性的角度分析。

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往往就有不规范,即便覆盖有密集度最高的规定,还是有人能找到“空白”或是可“擦”的边儿。而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把“人”剔除了,一切变得透明公正起来,这是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能在国内迅速崛起的最根本原因。这个透明,表面体现的是价格透明,深层次则是利益链条上各个环节的透明。

淘宝的最大创新之处,是引入了差评机制,这是“人性本恶”的做法,反观亚马逊,只将两条评论即最好的评论和最坏的评论分别列出,让消费者自己去比较。因为我们的传统业态中坑蒙拐骗的太多,上当了还无处诉苦,在这里买东西,还能看口碑,所以为人处世的水准也透明起来。

此外,国人“好抢”,同样价格的一款保险产品,多数人会直接挂断电话推销,但同样产品放在天猫上,限量500个开抢,不出10分钟就卖光。一是因为信得过,二是因为稀缺。我们确实善于解决紧缺的问题,而不善于处理“过剩”的问题,电商的惯用语就是“抢到即赚到”。

在中国造一个电商的节日,不比造一个人工湖难,只要将人气聚集到一定程度,“双11”买东西就能像冬至吃饺子一样约定俗成,直至让它像“春运”,包裹的“春运”。所以,“双11”成功之后,什么“6.18”、“双12”扑面而来。

到底便宜了谁?

阿里电商在世界电商史上确实属于奇葩,自有商品几乎全无,生硬地成为线上商业地产商。做个形象的比喻,淘宝是一个大的综合市场,“双11”就是这个市场一年一度的展销会,除了维护市场秩序,戴着红袖章、手拿公平秤的淘宝,还亲自先替商家们将571亿揣进腰包。如果出现交易纠纷,最终负责的还不是淘宝,是商家。

这样的好事,放在线下怎么可能?可以说,商家在淘宝面前极其“弱势”。有报道,阿里巴巴向参加“双11”的商家收取3%-5%的手续费,这还只是一部分,广告费也不便宜。而在“双11”前后两周,不少商家发现,其网上和线下销售都明显下降,这个幅度甚至达到50%。

假如商家为了冲销量而过度透支人力、物力、财力,迎来的却是顾客购物体验受损、实际增量不足,还让仓储、物流、客服各环节饱受压力,“双11”过后库存却持续增加,又不得不继续打折促销,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这样的买卖谁还做?

故而可以在此预测,“双11”不会持续狂欢下去,部分大品牌商家一旦发现得不偿失,不再参加这个“展销会”,甚至退出这个市场,自主搭建平台,最终颠覆天猫模式的,或许不是京东抑或是微信,而是大品牌商家的觉醒。

猜你喜欢

展销会双11春运
历届科普惠农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会
“春运”来临,古人也闹心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山东临朐观赏石展销会隆重开幕
让春运报道更加实用
人小鬼大狄仁杰
十年春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