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诊治小儿肠套叠34例体会

2014-12-10邹轶群罗美珍钟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11期

邹轶群+罗美珍+钟华

【摘要】目的:探讨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肠套叠患儿34例,对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张气钡加压灌肠诊断,对诊断后可进行复位治疗的患儿行复位术,不能复位治疗的患儿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4例患儿准确诊断30例,准确率为88.2%;14例患儿行复位治疗,成功复位13例,复位成功率为92.9%。结论: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复位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诊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6.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83-01

肠套叠是婴幼儿期的常见病,并以4~10个月婴儿最为多见,该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肠穿孔及坏死,后果严重[1]。对于该病的治疗,非手术方法仍是临床主要治疗手段,其中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是临床中肠套叠诊治的常用方法[2]。本文就该术式在小儿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肠套叠患儿34例,其中男患儿14例,女患儿20例;年龄<6个月 15例,6~12个月 11例,13~24个月 5例,>24个月患儿3例。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包块以及血便等,同时排除并发肠穿孔、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1.2诊治方法所有患儿均行低张气钡加压灌肠诊断,对诊断后能复位的患儿再行复位术。常规麻醉,取左侧位,将气囊导管涂石蜡,15min后行肛门插入双腔气囊导管,连接遥控结肠气钡灌肠机,开启空气灌肠机向气囊内注气。首先缓慢注气,慢慢加大压力,在X线片的监视下,当套头回缩明显缓慢后停止注气,再注入稀释钡剂,直接显示套叠的杯口或充盈缺损,复位成功后使气体在肠管内维持低压,5~10min后拔管,术后给予补液和解痉等对症治疗。对于复位失败的患儿经观察无明显手术指征时,可给予第二次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治疗,若第二次复位失败则改行手术治疗。

2结果

2.1诊断准确率本组34例患儿,其中20例患儿因行低张气钡加压灌肠诊断为肠坏死而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诊断为肠坏死16例,4例诊断错误,诊断准确率为88.2%(30/34)。

2.2复位成功率本组34例患儿,其中14例患儿行低张气钡加压灌肠诊断后可进行复位治疗,其中13例患儿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为92.9%(13/14),其余1例患者因患儿不合作而复位失败,但诊断正确,复位失败率为7.1%(1/14)。

3讨论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其发生原因可能与饮食改变、回盲肠解剖因素、病毒感染、肠痉挛以及自主神经失调等因素有关。婴幼儿在4~10个月时为添加辅食和增加乳量的时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食物改变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因此这一时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对该病的诊治而言,提高诊断准确率尤为重要。肠套叠患儿临床症状或体征一般表现为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其次是哭闹、呕吐和腹胀等,但是仅凭这些临床表现均不能做出准确诊断,因此还需结合其它方法。

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具有无创且简单易行的特点,是临床首选诊断方法。诊断的关键在于确定是否发生肠坏死,因为肠坏死患儿肠管重叠多,肠管受压严重,解套难度大,为复位治疗的禁忌症,一旦诊断为肠坏死应及时开腹探查治疗[3]。

本次对34例肠套叠患儿行低张气钡加压灌肠,结果诊断准确率为88.2%,对诊断为肠套叠可行复位治疗者,复位成功率为92.9%。同时有临床资料显示,年龄越小,对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的影响越大[4],这主要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其小肠壁、肠系膜等发育不完全,耐受力较低有关。同时有报道指出,钡剂在结肠内易引发结块,阻碍排便。但是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和诊疗资料认为,只要掌握好适应症和操作过程,肠穿孔的并发症是不会发生的[5]。一般来讲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的适应症为发病≤72h,但临床中因各种原因很难估计肠套叠的时间,因此需要结合客观指征进行分析,包括白细胞计数测量、体温、患儿体征等。患儿炎性水肿较轻,肠管缺血程度较轻,白细胞计数<10×109/L,体温<38℃可以作为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适应症选择的客观指标[6];而白细胞计数>15×109/L,心肌酶谱升高者行空气灌肠易引发肠穿孔等并发症,因此为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的禁忌症,在临床治疗中应给予严格把握。

总之,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复位成功率,且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的特点,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佘亚雄.小儿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0-141.

[2]庞恩文.小儿肠套叠影像学诊治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13(24):152-155.

[3]廖文华,何旭升,周伟文.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3):313-314.

[4]包会礽.152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法及复位治疗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1):55-56.

[5]王本立,郝天然.透视下空气灌肠或超声下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J].医药论坛杂志,2010,14(13):173-175.

[6]严天军,刘惠,田志,等.小儿肠套叠X线透视下气钡复位的临床影像价值分析[J]. 中外医疗,2010,29(2):152.

(收稿日期:2014.08.27)

【摘要】目的:探讨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肠套叠患儿34例,对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张气钡加压灌肠诊断,对诊断后可进行复位治疗的患儿行复位术,不能复位治疗的患儿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4例患儿准确诊断30例,准确率为88.2%;14例患儿行复位治疗,成功复位13例,复位成功率为92.9%。结论: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复位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诊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6.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83-01

肠套叠是婴幼儿期的常见病,并以4~10个月婴儿最为多见,该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肠穿孔及坏死,后果严重[1]。对于该病的治疗,非手术方法仍是临床主要治疗手段,其中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是临床中肠套叠诊治的常用方法[2]。本文就该术式在小儿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肠套叠患儿34例,其中男患儿14例,女患儿20例;年龄<6个月 15例,6~12个月 11例,13~24个月 5例,>24个月患儿3例。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包块以及血便等,同时排除并发肠穿孔、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1.2诊治方法所有患儿均行低张气钡加压灌肠诊断,对诊断后能复位的患儿再行复位术。常规麻醉,取左侧位,将气囊导管涂石蜡,15min后行肛门插入双腔气囊导管,连接遥控结肠气钡灌肠机,开启空气灌肠机向气囊内注气。首先缓慢注气,慢慢加大压力,在X线片的监视下,当套头回缩明显缓慢后停止注气,再注入稀释钡剂,直接显示套叠的杯口或充盈缺损,复位成功后使气体在肠管内维持低压,5~10min后拔管,术后给予补液和解痉等对症治疗。对于复位失败的患儿经观察无明显手术指征时,可给予第二次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治疗,若第二次复位失败则改行手术治疗。

2结果

2.1诊断准确率本组34例患儿,其中20例患儿因行低张气钡加压灌肠诊断为肠坏死而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诊断为肠坏死16例,4例诊断错误,诊断准确率为88.2%(30/34)。

2.2复位成功率本组34例患儿,其中14例患儿行低张气钡加压灌肠诊断后可进行复位治疗,其中13例患儿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为92.9%(13/14),其余1例患者因患儿不合作而复位失败,但诊断正确,复位失败率为7.1%(1/14)。

3讨论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其发生原因可能与饮食改变、回盲肠解剖因素、病毒感染、肠痉挛以及自主神经失调等因素有关。婴幼儿在4~10个月时为添加辅食和增加乳量的时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食物改变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因此这一时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对该病的诊治而言,提高诊断准确率尤为重要。肠套叠患儿临床症状或体征一般表现为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其次是哭闹、呕吐和腹胀等,但是仅凭这些临床表现均不能做出准确诊断,因此还需结合其它方法。

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具有无创且简单易行的特点,是临床首选诊断方法。诊断的关键在于确定是否发生肠坏死,因为肠坏死患儿肠管重叠多,肠管受压严重,解套难度大,为复位治疗的禁忌症,一旦诊断为肠坏死应及时开腹探查治疗[3]。

本次对34例肠套叠患儿行低张气钡加压灌肠,结果诊断准确率为88.2%,对诊断为肠套叠可行复位治疗者,复位成功率为92.9%。同时有临床资料显示,年龄越小,对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的影响越大[4],这主要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其小肠壁、肠系膜等发育不完全,耐受力较低有关。同时有报道指出,钡剂在结肠内易引发结块,阻碍排便。但是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和诊疗资料认为,只要掌握好适应症和操作过程,肠穿孔的并发症是不会发生的[5]。一般来讲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的适应症为发病≤72h,但临床中因各种原因很难估计肠套叠的时间,因此需要结合客观指征进行分析,包括白细胞计数测量、体温、患儿体征等。患儿炎性水肿较轻,肠管缺血程度较轻,白细胞计数<10×109/L,体温<38℃可以作为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适应症选择的客观指标[6];而白细胞计数>15×109/L,心肌酶谱升高者行空气灌肠易引发肠穿孔等并发症,因此为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的禁忌症,在临床治疗中应给予严格把握。

总之,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复位成功率,且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的特点,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佘亚雄.小儿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0-141.

[2]庞恩文.小儿肠套叠影像学诊治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13(24):152-155.

[3]廖文华,何旭升,周伟文.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3):313-314.

[4]包会礽.152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法及复位治疗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1):55-56.

[5]王本立,郝天然.透视下空气灌肠或超声下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J].医药论坛杂志,2010,14(13):173-175.

[6]严天军,刘惠,田志,等.小儿肠套叠X线透视下气钡复位的临床影像价值分析[J]. 中外医疗,2010,29(2):152.

(收稿日期:2014.08.27)

【摘要】目的:探讨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肠套叠患儿34例,对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张气钡加压灌肠诊断,对诊断后可进行复位治疗的患儿行复位术,不能复位治疗的患儿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4例患儿准确诊断30例,准确率为88.2%;14例患儿行复位治疗,成功复位13例,复位成功率为92.9%。结论: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复位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诊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6.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83-01

肠套叠是婴幼儿期的常见病,并以4~10个月婴儿最为多见,该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肠穿孔及坏死,后果严重[1]。对于该病的治疗,非手术方法仍是临床主要治疗手段,其中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是临床中肠套叠诊治的常用方法[2]。本文就该术式在小儿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肠套叠患儿34例,其中男患儿14例,女患儿20例;年龄<6个月 15例,6~12个月 11例,13~24个月 5例,>24个月患儿3例。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包块以及血便等,同时排除并发肠穿孔、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1.2诊治方法所有患儿均行低张气钡加压灌肠诊断,对诊断后能复位的患儿再行复位术。常规麻醉,取左侧位,将气囊导管涂石蜡,15min后行肛门插入双腔气囊导管,连接遥控结肠气钡灌肠机,开启空气灌肠机向气囊内注气。首先缓慢注气,慢慢加大压力,在X线片的监视下,当套头回缩明显缓慢后停止注气,再注入稀释钡剂,直接显示套叠的杯口或充盈缺损,复位成功后使气体在肠管内维持低压,5~10min后拔管,术后给予补液和解痉等对症治疗。对于复位失败的患儿经观察无明显手术指征时,可给予第二次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治疗,若第二次复位失败则改行手术治疗。

2结果

2.1诊断准确率本组34例患儿,其中20例患儿因行低张气钡加压灌肠诊断为肠坏死而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诊断为肠坏死16例,4例诊断错误,诊断准确率为88.2%(30/34)。

2.2复位成功率本组34例患儿,其中14例患儿行低张气钡加压灌肠诊断后可进行复位治疗,其中13例患儿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为92.9%(13/14),其余1例患者因患儿不合作而复位失败,但诊断正确,复位失败率为7.1%(1/14)。

3讨论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其发生原因可能与饮食改变、回盲肠解剖因素、病毒感染、肠痉挛以及自主神经失调等因素有关。婴幼儿在4~10个月时为添加辅食和增加乳量的时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食物改变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因此这一时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对该病的诊治而言,提高诊断准确率尤为重要。肠套叠患儿临床症状或体征一般表现为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其次是哭闹、呕吐和腹胀等,但是仅凭这些临床表现均不能做出准确诊断,因此还需结合其它方法。

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具有无创且简单易行的特点,是临床首选诊断方法。诊断的关键在于确定是否发生肠坏死,因为肠坏死患儿肠管重叠多,肠管受压严重,解套难度大,为复位治疗的禁忌症,一旦诊断为肠坏死应及时开腹探查治疗[3]。

本次对34例肠套叠患儿行低张气钡加压灌肠,结果诊断准确率为88.2%,对诊断为肠套叠可行复位治疗者,复位成功率为92.9%。同时有临床资料显示,年龄越小,对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的影响越大[4],这主要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其小肠壁、肠系膜等发育不完全,耐受力较低有关。同时有报道指出,钡剂在结肠内易引发结块,阻碍排便。但是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和诊疗资料认为,只要掌握好适应症和操作过程,肠穿孔的并发症是不会发生的[5]。一般来讲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的适应症为发病≤72h,但临床中因各种原因很难估计肠套叠的时间,因此需要结合客观指征进行分析,包括白细胞计数测量、体温、患儿体征等。患儿炎性水肿较轻,肠管缺血程度较轻,白细胞计数<10×109/L,体温<38℃可以作为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适应症选择的客观指标[6];而白细胞计数>15×109/L,心肌酶谱升高者行空气灌肠易引发肠穿孔等并发症,因此为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的禁忌症,在临床治疗中应给予严格把握。

总之,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复位成功率,且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的特点,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佘亚雄.小儿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0-141.

[2]庞恩文.小儿肠套叠影像学诊治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13(24):152-155.

[3]廖文华,何旭升,周伟文.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3):313-314.

[4]包会礽.152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法及复位治疗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1):55-56.

[5]王本立,郝天然.透视下空气灌肠或超声下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J].医药论坛杂志,2010,14(13):173-175.

[6]严天军,刘惠,田志,等.小儿肠套叠X线透视下气钡复位的临床影像价值分析[J]. 中外医疗,2010,29(2):152.

(收稿日期: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