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国家要把民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力
2014-12-09本刊编辑部韩雪
本刊编辑部 韩雪
10月25日,“全面改革、绿色发展——中国民商[黔西南]2014年度论坛”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隆重召开。
全国政协原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胡德平,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谢伯阳,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北京惠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惠鲁生,科技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协会会长张景安,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赵宏瑞,中国民商编委会主任黄文夫等多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会长徐刚,科瑞集团董事局主席郑跃文,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周晓等来自北京、四川、广东、香港、贵州、云南等各地的数十名企业家,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届论坛得到黔西南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黔西南州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永英代表州委、州政府致辞说,这次论坛以“全面改革、绿色发展”为主题,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具体行动,为黔西南州学习借鉴各地民营企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与会代表围绕紧紧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北京惠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惠鲁生女士的发言换了一个角度,她的切入点就是绿色发展之于健康产业。
惠鲁生介绍说,目前国内健康产业的规模正在高速增长,产值约5600亿左右,生产企业约2000余家。中国保健品市场的规模已是全球第一,到2013年底,国内共批准保健食品13159个,其中国产的12460个,进口的699个。这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人的生活环境已经基本从温饱到小康,理念也慢慢从求生存转变到了求健康,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在美国或日本膳食补充剂占药店药品种类的40%,国内现在是这种水平的1/25。"从某种角度来说,与资源、金融甚至是房地产都不同,吃喝是人类永远的追求,因此健康产业是个永远的'朝阳产业'"。
但是,这个产业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质量安全。因为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极低,所以行业内61%是中小型企业,投资规模10万~100万的企业超过40%,投资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只有1.5%,甚至还有7%的企业投资少于10万元。行业中大量存在这种规模的小企业,都谈不上技术和创新,使得产品质量和安全有很大风险。
中国是人口大国,如果不能持续的维护和改善人口健康,那么人力就会从资源变为负担,推进"健康中国"的长远战略,确实需要政府来主导,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实现国民健康的同时,也要以健康为导向,拉动消费需求。
对于绿色正能量这个话题,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协会会长张景安发表了"绿色创新是时代的旗帜"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污染了环境,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和关键。他说,现在全世界的生态环境危机越来越严重,环境恶化到今天这个地步,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大自然,掠夺性的开发、粗放式发展造成的。为此,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就是挽救地球生命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张景安分析指出,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走在世界前列的民营企业太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同时,由于很多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合资引进,这种引进让国人学会了模仿,习惯了模仿,从而丧失了持续创新的思想。即便企业有创新,也是面对国内的多、面向国际的少;面向眼前的多、面向长远的少;模仿山寨的多、自己独创的少;创业公司多、实质性创业的少。这是亟需破解的困局。要决胜未来,改变受制于人的状况,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就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突破。
张景安热切呼吁,民营企业要敢于以自己为核心进行创造。国家要把民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力,给予全力支持,唯如此,中国的民营企业一定会比国企更有动力去开出一条创新之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