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对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

2014-12-09冯云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32期
关键词:护理措施

冯云

[摘要]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对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行检验标本采集的1000人作为参考组(未实施针对性护理),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行检验标本采集的1000人作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问题的总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护理问题(标本量不足、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留取不规范、送检不及时、其他)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 结论 在检验标本采集中,医护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 检验标本采集;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b)-0149-03

检验标本采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患者病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标本的采集、保存及送检等正确与否直接对检验结果的真实及准确产生影响,这就对临床护理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血液标本的采集中,受到患者、医生、检验仪器等多方面的影响,采集标本可出现凝固、溶血等,进而导致标本检验结果的失误,直接造成误诊,因此对检验标本采集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本院近两年收集的接受标本采集的2000名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受标本采集检验的1000人作为参考组(未实施针对性护理),其中男562名,女438名,年龄3~76岁,平均(43.06±4.15)岁;其中尿标本256名,血标本598名,粪标本100名,痰标本46名;2012年2月~2013年2月接受标本采集检验的1000人作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其中男525名,女475名,年龄4~75岁,平均(44.11±5.03)岁;其中尿标本250名,血标本587名,粪标本108名,痰标本55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的标本采集情况,对其出现的标本不合格情况进行记录,分析检验标本采集中出现的问题。参考组未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实施前后检验标本采集中出现的问题。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问题(标本量不足、采集前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留取不规范、送检不及时、其他)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表1)。

3 讨论

不合理标本采集引起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术前医护人员未将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需要采集量、标本采集时方法等详细内容告知患者,导致患者在留取标本时,随意进行,出现粪便、尿液等标本不能满足研究要求[2];在血液标本采集中,医护人员不知晓标本检测方向,不知道血液采集具体需要的量,采血量不足以进行检测。在尿常规标本采集中,未对外阴进行消毒,而在腹泻患者的标本采集中未取得脓血、黏液等,痰液标本采集前,患者未充分漱口等,导致痰液内有唾液混入[3]。在血液标本采集中,抽取不顺利、时间过长、摇匀时间不足、血标本注入量过多、抗凝标本中使用普通试管等均可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4-5]。血液采集后,标本留取后未能及时送检,进而导致标本变干、浓缩,或者内部化学成分出现改变等,均可导致检验标本出现失误,因此医护人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护理。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血液标本采集问题明显减少,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意识教育及管理:强化护士对检验标本质量意识的教育,使其明白在患者疾病诊断中,标本质量的重要性。组织护士学习《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管理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其法律意识,重视医疗纠纷;定期组织护士到实验室学习相关检查知识,明确不同检查的目的,并熟练掌握标本采集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及送检事项等;在标本采集前,需要详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禁忌,使患者做好相应标本采集的准备事项[6]。②标本采集容器的选择:采集的不同标本使用不同的容器进行收集,尿液检验标本一般采用加盖大口瓶或者一次性尿杯,容器必须保证干燥清洁,在对尿液进行细菌培养时,使用的大试管必须保证无菌有塞,而盛放粪便标本的容器使用的玻璃瓶、塑料盒、一次性的涂蜡纸盒必须保证干燥清洁,在细菌培养过程中,标本需要在无菌容器内保存(加盖)[7-8]。痰标本使用大口小瓶或者蜡纸盒,在进行细菌培养时可使用大口无菌培养盒(瓶)。由于标本不同、检验目的不相同,使用的容器亦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体分析,无论何种容器,均需保证无菌干燥,如血标本在培养时,尽量使用血培养瓶。全血标本尽量使用抗凝试管。各标本在留取前将标签贴在选用的容器上。③标本采集前告知患者做好准备:在标本采集前,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与交流,使其明白检验目的及对疾病治疗重要性,并告知其标本采集对于疾病诊断的重要性、最佳时间、方法、采集前需要准备及注意事项等,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使其明白合格的标本质量对于疾病诊断的影响及重要性,从而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9]。④规范标本采集及送检:在不同疾病、不同项目的尿液标本的采集中,留尿方法亦不相同;常规尿液标本采集时,一般取患者清晨首次尿液100 ml左右,严禁粪便混入,避开女性月经期,而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则可采用导尿术取尿,在尿液采集中,不提倡使用初段尿,一般留取中段尿液。在采集尿液标本前,需要先行清洁,对外阴进行充分的消毒从而避免对标本产生影响。必要时可在导尿术的辅助下取得标本,操作中要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尽快将标本送检[10]。在12、24 h标本容器上贴上标签,并将尿液标本采集的起止时间、需要增加的防腐剂种类等注明,做好交班,并对患者做好交代。粪便标本必须为患者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采用竹签取标本,并将其放置在实现准备的蜡纸盒;腹泻患者标本在采集时,将脓血、黏液部分作为标本;培养标本时,患者粪便排泄在便盆内,脓血粪便、黏液采集时,使用无菌竹签、无菌棉签放置在无菌容器内,并立即送检。在清晨采集痰标本,患者晨起漱口,将口腔内的杂质去除,将气管深处的痰液用力咳出,将其放在带有标签的清洁容器内送检;标本送检需要在24 h内送检[11]。血液标本采集,在容器器械外面粘贴标签,对器械进行详细检查,如血液采集时,需要观察注射器、针头是否紧密连接,针头内是否出现堵塞等;血液采集时,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血管情况,尽量选择较粗静脉血管,保证顺利穿刺及血液抽取,在抽取时,需要严格掌握抽血速度。抽血结束后,退出针管,取下针头,倾斜试管缓缓注入试管中,在全血标本采集中,注入抗凝试管中,缓慢摇动,使抗凝剂与血液混匀,从而防止凝血现象发生,在干燥试管中注入血清标准物质,注意防止气泡混入其中,防止震荡以及溶血发生。血培养标本采集时,将标本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晃动。采集不同类型的血标本,应先将标本注入血培养瓶中,之后注入抗凝管,最后注入干燥食管内,血液标本要尽快送检。⑤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当医生开出检验单及医嘱后,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告知患者家属,使其明白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并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完善交班制度,夜班护士在早晨时需要对需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进行提醒及监督,必要情况下可给予其帮助,及时送检标本。

总之,在检验标本采集时,医护人员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检验前告知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规范标本采集、转运、储存等,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晋晶,曹喜俊.临床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6):93-94.

[2] 徐莹.浅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5):94.

[3] 刘文台,吴蓓,胡芸,等.做好基层卫生检验工作的几点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828.

[4] 王文凯.临床微生物检验日常工作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720-1721.

[5] 刘文秀,王丽,张宏宇,等.关于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509.

[6] 徐芙花.浅析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2):993-994.

[7] 陈雅静.门诊血液标本采集和保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770-1771.

[8] 宋健芳.微生物检验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740.

[9] 杨瑞芬,杨桦.品管圈在检验标本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5):732-733.

[10] 王秋桐,安洁.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6):776-778.

[11] 胡洪兰,李青峰.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相应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3):425-427.

(收稿日期:2014-07-31 本文编辑:许俊琴)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对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行检验标本采集的1000人作为参考组(未实施针对性护理),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行检验标本采集的1000人作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问题的总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护理问题(标本量不足、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留取不规范、送检不及时、其他)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 结论 在检验标本采集中,医护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 检验标本采集;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b)-0149-03

检验标本采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患者病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标本的采集、保存及送检等正确与否直接对检验结果的真实及准确产生影响,这就对临床护理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血液标本的采集中,受到患者、医生、检验仪器等多方面的影响,采集标本可出现凝固、溶血等,进而导致标本检验结果的失误,直接造成误诊,因此对检验标本采集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本院近两年收集的接受标本采集的2000名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受标本采集检验的1000人作为参考组(未实施针对性护理),其中男562名,女438名,年龄3~76岁,平均(43.06±4.15)岁;其中尿标本256名,血标本598名,粪标本100名,痰标本46名;2012年2月~2013年2月接受标本采集检验的1000人作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其中男525名,女475名,年龄4~75岁,平均(44.11±5.03)岁;其中尿标本250名,血标本587名,粪标本108名,痰标本55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的标本采集情况,对其出现的标本不合格情况进行记录,分析检验标本采集中出现的问题。参考组未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实施前后检验标本采集中出现的问题。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问题(标本量不足、采集前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留取不规范、送检不及时、其他)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表1)。

3 讨论

不合理标本采集引起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术前医护人员未将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需要采集量、标本采集时方法等详细内容告知患者,导致患者在留取标本时,随意进行,出现粪便、尿液等标本不能满足研究要求[2];在血液标本采集中,医护人员不知晓标本检测方向,不知道血液采集具体需要的量,采血量不足以进行检测。在尿常规标本采集中,未对外阴进行消毒,而在腹泻患者的标本采集中未取得脓血、黏液等,痰液标本采集前,患者未充分漱口等,导致痰液内有唾液混入[3]。在血液标本采集中,抽取不顺利、时间过长、摇匀时间不足、血标本注入量过多、抗凝标本中使用普通试管等均可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4-5]。血液采集后,标本留取后未能及时送检,进而导致标本变干、浓缩,或者内部化学成分出现改变等,均可导致检验标本出现失误,因此医护人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护理。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血液标本采集问题明显减少,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意识教育及管理:强化护士对检验标本质量意识的教育,使其明白在患者疾病诊断中,标本质量的重要性。组织护士学习《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管理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其法律意识,重视医疗纠纷;定期组织护士到实验室学习相关检查知识,明确不同检查的目的,并熟练掌握标本采集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及送检事项等;在标本采集前,需要详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禁忌,使患者做好相应标本采集的准备事项[6]。②标本采集容器的选择:采集的不同标本使用不同的容器进行收集,尿液检验标本一般采用加盖大口瓶或者一次性尿杯,容器必须保证干燥清洁,在对尿液进行细菌培养时,使用的大试管必须保证无菌有塞,而盛放粪便标本的容器使用的玻璃瓶、塑料盒、一次性的涂蜡纸盒必须保证干燥清洁,在细菌培养过程中,标本需要在无菌容器内保存(加盖)[7-8]。痰标本使用大口小瓶或者蜡纸盒,在进行细菌培养时可使用大口无菌培养盒(瓶)。由于标本不同、检验目的不相同,使用的容器亦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体分析,无论何种容器,均需保证无菌干燥,如血标本在培养时,尽量使用血培养瓶。全血标本尽量使用抗凝试管。各标本在留取前将标签贴在选用的容器上。③标本采集前告知患者做好准备:在标本采集前,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与交流,使其明白检验目的及对疾病治疗重要性,并告知其标本采集对于疾病诊断的重要性、最佳时间、方法、采集前需要准备及注意事项等,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使其明白合格的标本质量对于疾病诊断的影响及重要性,从而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9]。④规范标本采集及送检:在不同疾病、不同项目的尿液标本的采集中,留尿方法亦不相同;常规尿液标本采集时,一般取患者清晨首次尿液100 ml左右,严禁粪便混入,避开女性月经期,而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则可采用导尿术取尿,在尿液采集中,不提倡使用初段尿,一般留取中段尿液。在采集尿液标本前,需要先行清洁,对外阴进行充分的消毒从而避免对标本产生影响。必要时可在导尿术的辅助下取得标本,操作中要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尽快将标本送检[10]。在12、24 h标本容器上贴上标签,并将尿液标本采集的起止时间、需要增加的防腐剂种类等注明,做好交班,并对患者做好交代。粪便标本必须为患者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采用竹签取标本,并将其放置在实现准备的蜡纸盒;腹泻患者标本在采集时,将脓血、黏液部分作为标本;培养标本时,患者粪便排泄在便盆内,脓血粪便、黏液采集时,使用无菌竹签、无菌棉签放置在无菌容器内,并立即送检。在清晨采集痰标本,患者晨起漱口,将口腔内的杂质去除,将气管深处的痰液用力咳出,将其放在带有标签的清洁容器内送检;标本送检需要在24 h内送检[11]。血液标本采集,在容器器械外面粘贴标签,对器械进行详细检查,如血液采集时,需要观察注射器、针头是否紧密连接,针头内是否出现堵塞等;血液采集时,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血管情况,尽量选择较粗静脉血管,保证顺利穿刺及血液抽取,在抽取时,需要严格掌握抽血速度。抽血结束后,退出针管,取下针头,倾斜试管缓缓注入试管中,在全血标本采集中,注入抗凝试管中,缓慢摇动,使抗凝剂与血液混匀,从而防止凝血现象发生,在干燥试管中注入血清标准物质,注意防止气泡混入其中,防止震荡以及溶血发生。血培养标本采集时,将标本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晃动。采集不同类型的血标本,应先将标本注入血培养瓶中,之后注入抗凝管,最后注入干燥食管内,血液标本要尽快送检。⑤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当医生开出检验单及医嘱后,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告知患者家属,使其明白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并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完善交班制度,夜班护士在早晨时需要对需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进行提醒及监督,必要情况下可给予其帮助,及时送检标本。

总之,在检验标本采集时,医护人员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检验前告知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规范标本采集、转运、储存等,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晋晶,曹喜俊.临床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6):93-94.

[2] 徐莹.浅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5):94.

[3] 刘文台,吴蓓,胡芸,等.做好基层卫生检验工作的几点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828.

[4] 王文凯.临床微生物检验日常工作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720-1721.

[5] 刘文秀,王丽,张宏宇,等.关于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509.

[6] 徐芙花.浅析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2):993-994.

[7] 陈雅静.门诊血液标本采集和保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770-1771.

[8] 宋健芳.微生物检验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740.

[9] 杨瑞芬,杨桦.品管圈在检验标本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5):732-733.

[10] 王秋桐,安洁.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6):776-778.

[11] 胡洪兰,李青峰.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相应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3):425-427.

(收稿日期:2014-07-31 本文编辑:许俊琴)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对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行检验标本采集的1000人作为参考组(未实施针对性护理),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行检验标本采集的1000人作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问题的总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护理问题(标本量不足、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留取不规范、送检不及时、其他)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 结论 在检验标本采集中,医护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 检验标本采集;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b)-0149-03

检验标本采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患者病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标本的采集、保存及送检等正确与否直接对检验结果的真实及准确产生影响,这就对临床护理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血液标本的采集中,受到患者、医生、检验仪器等多方面的影响,采集标本可出现凝固、溶血等,进而导致标本检验结果的失误,直接造成误诊,因此对检验标本采集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本院近两年收集的接受标本采集的2000名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受标本采集检验的1000人作为参考组(未实施针对性护理),其中男562名,女438名,年龄3~76岁,平均(43.06±4.15)岁;其中尿标本256名,血标本598名,粪标本100名,痰标本46名;2012年2月~2013年2月接受标本采集检验的1000人作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其中男525名,女475名,年龄4~75岁,平均(44.11±5.03)岁;其中尿标本250名,血标本587名,粪标本108名,痰标本55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的标本采集情况,对其出现的标本不合格情况进行记录,分析检验标本采集中出现的问题。参考组未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实施前后检验标本采集中出现的问题。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问题(标本量不足、采集前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留取不规范、送检不及时、其他)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表1)。

3 讨论

不合理标本采集引起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术前医护人员未将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需要采集量、标本采集时方法等详细内容告知患者,导致患者在留取标本时,随意进行,出现粪便、尿液等标本不能满足研究要求[2];在血液标本采集中,医护人员不知晓标本检测方向,不知道血液采集具体需要的量,采血量不足以进行检测。在尿常规标本采集中,未对外阴进行消毒,而在腹泻患者的标本采集中未取得脓血、黏液等,痰液标本采集前,患者未充分漱口等,导致痰液内有唾液混入[3]。在血液标本采集中,抽取不顺利、时间过长、摇匀时间不足、血标本注入量过多、抗凝标本中使用普通试管等均可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4-5]。血液采集后,标本留取后未能及时送检,进而导致标本变干、浓缩,或者内部化学成分出现改变等,均可导致检验标本出现失误,因此医护人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护理。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血液标本采集问题明显减少,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意识教育及管理:强化护士对检验标本质量意识的教育,使其明白在患者疾病诊断中,标本质量的重要性。组织护士学习《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管理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其法律意识,重视医疗纠纷;定期组织护士到实验室学习相关检查知识,明确不同检查的目的,并熟练掌握标本采集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及送检事项等;在标本采集前,需要详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禁忌,使患者做好相应标本采集的准备事项[6]。②标本采集容器的选择:采集的不同标本使用不同的容器进行收集,尿液检验标本一般采用加盖大口瓶或者一次性尿杯,容器必须保证干燥清洁,在对尿液进行细菌培养时,使用的大试管必须保证无菌有塞,而盛放粪便标本的容器使用的玻璃瓶、塑料盒、一次性的涂蜡纸盒必须保证干燥清洁,在细菌培养过程中,标本需要在无菌容器内保存(加盖)[7-8]。痰标本使用大口小瓶或者蜡纸盒,在进行细菌培养时可使用大口无菌培养盒(瓶)。由于标本不同、检验目的不相同,使用的容器亦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体分析,无论何种容器,均需保证无菌干燥,如血标本在培养时,尽量使用血培养瓶。全血标本尽量使用抗凝试管。各标本在留取前将标签贴在选用的容器上。③标本采集前告知患者做好准备:在标本采集前,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与交流,使其明白检验目的及对疾病治疗重要性,并告知其标本采集对于疾病诊断的重要性、最佳时间、方法、采集前需要准备及注意事项等,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使其明白合格的标本质量对于疾病诊断的影响及重要性,从而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9]。④规范标本采集及送检:在不同疾病、不同项目的尿液标本的采集中,留尿方法亦不相同;常规尿液标本采集时,一般取患者清晨首次尿液100 ml左右,严禁粪便混入,避开女性月经期,而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则可采用导尿术取尿,在尿液采集中,不提倡使用初段尿,一般留取中段尿液。在采集尿液标本前,需要先行清洁,对外阴进行充分的消毒从而避免对标本产生影响。必要时可在导尿术的辅助下取得标本,操作中要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尽快将标本送检[10]。在12、24 h标本容器上贴上标签,并将尿液标本采集的起止时间、需要增加的防腐剂种类等注明,做好交班,并对患者做好交代。粪便标本必须为患者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采用竹签取标本,并将其放置在实现准备的蜡纸盒;腹泻患者标本在采集时,将脓血、黏液部分作为标本;培养标本时,患者粪便排泄在便盆内,脓血粪便、黏液采集时,使用无菌竹签、无菌棉签放置在无菌容器内,并立即送检。在清晨采集痰标本,患者晨起漱口,将口腔内的杂质去除,将气管深处的痰液用力咳出,将其放在带有标签的清洁容器内送检;标本送检需要在24 h内送检[11]。血液标本采集,在容器器械外面粘贴标签,对器械进行详细检查,如血液采集时,需要观察注射器、针头是否紧密连接,针头内是否出现堵塞等;血液采集时,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血管情况,尽量选择较粗静脉血管,保证顺利穿刺及血液抽取,在抽取时,需要严格掌握抽血速度。抽血结束后,退出针管,取下针头,倾斜试管缓缓注入试管中,在全血标本采集中,注入抗凝试管中,缓慢摇动,使抗凝剂与血液混匀,从而防止凝血现象发生,在干燥试管中注入血清标准物质,注意防止气泡混入其中,防止震荡以及溶血发生。血培养标本采集时,将标本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晃动。采集不同类型的血标本,应先将标本注入血培养瓶中,之后注入抗凝管,最后注入干燥食管内,血液标本要尽快送检。⑤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当医生开出检验单及医嘱后,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告知患者家属,使其明白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并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完善交班制度,夜班护士在早晨时需要对需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进行提醒及监督,必要情况下可给予其帮助,及时送检标本。

总之,在检验标本采集时,医护人员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检验前告知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规范标本采集、转运、储存等,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晋晶,曹喜俊.临床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6):93-94.

[2] 徐莹.浅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5):94.

[3] 刘文台,吴蓓,胡芸,等.做好基层卫生检验工作的几点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828.

[4] 王文凯.临床微生物检验日常工作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720-1721.

[5] 刘文秀,王丽,张宏宇,等.关于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509.

[6] 徐芙花.浅析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2):993-994.

[7] 陈雅静.门诊血液标本采集和保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770-1771.

[8] 宋健芳.微生物检验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740.

[9] 杨瑞芬,杨桦.品管圈在检验标本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5):732-733.

[10] 王秋桐,安洁.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6):776-778.

[11] 胡洪兰,李青峰.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相应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3):425-427.

(收稿日期:2014-07-31 本文编辑:许俊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措施
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出现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局麻下行内科胸腔镜手术进行诊断、治疗的护理措施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分析
尖锐湿疣激光术后的护理措施探讨
探讨43例胸部创伤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护理措施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中帝视内窥镜的应用效果与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