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肺炎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4-12-09莫兰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32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新生儿肺炎相关因素

莫兰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肺炎院内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护理对策。 方法 以本院45例新生儿肺炎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未感染的326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结合两组临床资料分析院内交叉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护理对策。 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体重、早产儿、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和住院时间均可引发肺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体重、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和住院时间长均是新生儿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新生儿肺炎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多样,加强预防护理是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的关键。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交叉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722.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b)-0051-03

新生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败血症等[1],对新生儿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研究指出细菌、病毒是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院内交叉感染则是病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尽管全球医疗技术不断完善和进步,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仍高达12.5%,这与新生儿的自身体质、医院制度管理存在密切关联[2]。如何降低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45例出生后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预防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45例新生儿肺炎为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日龄1~27 d,平均(12.6±3.8) d;足月儿32例,早产儿13例。以同期无感染的326例健康新生儿作对照组,男164例,女162例;日龄1~28 d,平均(13.8±3.6) d;足月儿274例,早产儿52例。两组患儿家属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肺炎和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收集资料包括新生儿的年龄、性别、病情、体重、早产儿、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住院时间和出生季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体重、早产儿、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和住院时间均可引发肺炎(P<0.05)(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低体重、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和住院时间长均是新生儿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2)。

3 讨论

医院是各类疾病的聚集地,病原菌复杂多样,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容易出现交叉感染[3-5]。相关报道[6-7]指出,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共同媒介和生物媒介传播,院内交叉感染主要以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分析其相关感染因素对临床制订预防护理对策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单因素结果提示体重、早产儿可能是交叉感染的主要因素,低体重、早产儿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此类新生儿皮肤角质层发育尚未完全,病原菌易侵染,造成肺部感染。有研究指出,低体重和早产儿生理系统发育相对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差,一般需放入包暖箱中,此环境利于病原菌生殖,导致感染率增加[8]。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和住院时间长均是引发新生儿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时间越长,耐药性病菌逐渐取代正常菌群,诱发感染,给新生儿肺炎临床治疗造成影响。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静脉釆血、机械通气、留置胃管和留置导尿管等,这些操作增加新生儿同外界病原菌接触的可能性,有报道[9-10]显示,侵入性操作、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0%左右,观察组患儿的侵袭性操作占52.08%,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感染,滥用则会造成菌群失调,致使交叉感染率增加[11]。

预防新生儿肺炎感染不仅要合理应用抗生素,还需加强新生儿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环境卫生、呼吸道通畅和个人卫生的保持等,预防效果并不全面,邱丽红[12]报道,新生儿常规护理后的感染发生率高达21.95%。近两年本院加强了院内感染因素的预防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加强医院规范化护理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成立感染预防工作小组,制订系列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管理制度。②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控制医外人员探视,保持病房清洁和温湿度,定期进行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需要对手部进行清洗消毒,并佩戴口罩。③对院内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相关性教育,定期进行感染性知识的培训,讲解正确无菌护理操作,树立预防感染的意识;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范,注重细节护理,如无菌容器时加盖、记录无菌溶液使用时间、准确配制消毒液浓度等。④加强病情观察,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胎龄、体重、呼吸、体温和病情等,异常出现后立即通知医生采取对症措施处理,尤其是存在独立危险因素的患儿,需要加强监护,如合理使用抗生素,制订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规范和制度,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护人员进行惩处;尽可能减少侵袭性操作,严格规范操作,杜绝连续性操作;定期对呼吸机、导管等医疗器械消毒,选择使用一次性气管插管和吸痰管。⑤进行心理护理,同患儿家属交流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给予家属适当的安慰,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和护理。

综上所述,新生儿肺炎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多样,加强预防护理是降低新生儿肺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坚英,张丽英,沈彩燕,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3986-3987.

[2] 章小芳,叶丽娟.院内感染新生儿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干预对策[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2):188-191.

[3] 李玉峰.新生儿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3,35(18):2873-2874.

[4] 李芳.新生儿防止院内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346.

[5] 杨青,陈晓,孔海深,等.Mohnarin 2011年度报告:0~14岁儿童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5488-5492.

[6] 张晓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护理学院,2012.

[7] 尚丽娟.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08-109.

[8] 张英,汪香娣.新生儿防止院内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346.

[9] 刘莎,唐春炫,曹岚.院内交叉感染现状与预防措施研究——ICU病房院内感染[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853-854.

[10] 徐敏,涂敏,陈洁.NICU医院感染监测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96.

[11] 赵翠芬.72例新生儿肺炎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76.

[12] 邱丽红.预防新生儿肺炎患儿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护理方法[J].求医问药,2013,11(7):274-275.

(收稿日期:2014-10-09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肺炎院内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护理对策。 方法 以本院45例新生儿肺炎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未感染的326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结合两组临床资料分析院内交叉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护理对策。 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体重、早产儿、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和住院时间均可引发肺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体重、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和住院时间长均是新生儿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新生儿肺炎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多样,加强预防护理是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的关键。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交叉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722.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b)-0051-03

新生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败血症等[1],对新生儿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研究指出细菌、病毒是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院内交叉感染则是病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尽管全球医疗技术不断完善和进步,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仍高达12.5%,这与新生儿的自身体质、医院制度管理存在密切关联[2]。如何降低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45例出生后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预防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45例新生儿肺炎为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日龄1~27 d,平均(12.6±3.8) d;足月儿32例,早产儿13例。以同期无感染的326例健康新生儿作对照组,男164例,女162例;日龄1~28 d,平均(13.8±3.6) d;足月儿274例,早产儿52例。两组患儿家属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肺炎和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收集资料包括新生儿的年龄、性别、病情、体重、早产儿、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住院时间和出生季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体重、早产儿、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和住院时间均可引发肺炎(P<0.05)(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低体重、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和住院时间长均是新生儿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2)。

3 讨论

医院是各类疾病的聚集地,病原菌复杂多样,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容易出现交叉感染[3-5]。相关报道[6-7]指出,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共同媒介和生物媒介传播,院内交叉感染主要以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分析其相关感染因素对临床制订预防护理对策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单因素结果提示体重、早产儿可能是交叉感染的主要因素,低体重、早产儿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此类新生儿皮肤角质层发育尚未完全,病原菌易侵染,造成肺部感染。有研究指出,低体重和早产儿生理系统发育相对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差,一般需放入包暖箱中,此环境利于病原菌生殖,导致感染率增加[8]。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和住院时间长均是引发新生儿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时间越长,耐药性病菌逐渐取代正常菌群,诱发感染,给新生儿肺炎临床治疗造成影响。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静脉釆血、机械通气、留置胃管和留置导尿管等,这些操作增加新生儿同外界病原菌接触的可能性,有报道[9-10]显示,侵入性操作、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0%左右,观察组患儿的侵袭性操作占52.08%,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感染,滥用则会造成菌群失调,致使交叉感染率增加[11]。

预防新生儿肺炎感染不仅要合理应用抗生素,还需加强新生儿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环境卫生、呼吸道通畅和个人卫生的保持等,预防效果并不全面,邱丽红[12]报道,新生儿常规护理后的感染发生率高达21.95%。近两年本院加强了院内感染因素的预防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加强医院规范化护理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成立感染预防工作小组,制订系列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管理制度。②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控制医外人员探视,保持病房清洁和温湿度,定期进行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需要对手部进行清洗消毒,并佩戴口罩。③对院内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相关性教育,定期进行感染性知识的培训,讲解正确无菌护理操作,树立预防感染的意识;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范,注重细节护理,如无菌容器时加盖、记录无菌溶液使用时间、准确配制消毒液浓度等。④加强病情观察,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胎龄、体重、呼吸、体温和病情等,异常出现后立即通知医生采取对症措施处理,尤其是存在独立危险因素的患儿,需要加强监护,如合理使用抗生素,制订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规范和制度,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护人员进行惩处;尽可能减少侵袭性操作,严格规范操作,杜绝连续性操作;定期对呼吸机、导管等医疗器械消毒,选择使用一次性气管插管和吸痰管。⑤进行心理护理,同患儿家属交流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给予家属适当的安慰,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和护理。

综上所述,新生儿肺炎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多样,加强预防护理是降低新生儿肺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坚英,张丽英,沈彩燕,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3986-3987.

[2] 章小芳,叶丽娟.院内感染新生儿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干预对策[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2):188-191.

[3] 李玉峰.新生儿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3,35(18):2873-2874.

[4] 李芳.新生儿防止院内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346.

[5] 杨青,陈晓,孔海深,等.Mohnarin 2011年度报告:0~14岁儿童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5488-5492.

[6] 张晓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护理学院,2012.

[7] 尚丽娟.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08-109.

[8] 张英,汪香娣.新生儿防止院内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346.

[9] 刘莎,唐春炫,曹岚.院内交叉感染现状与预防措施研究——ICU病房院内感染[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853-854.

[10] 徐敏,涂敏,陈洁.NICU医院感染监测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96.

[11] 赵翠芬.72例新生儿肺炎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76.

[12] 邱丽红.预防新生儿肺炎患儿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护理方法[J].求医问药,2013,11(7):274-275.

(收稿日期:2014-10-09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肺炎院内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护理对策。 方法 以本院45例新生儿肺炎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未感染的326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结合两组临床资料分析院内交叉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护理对策。 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体重、早产儿、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和住院时间均可引发肺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体重、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和住院时间长均是新生儿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新生儿肺炎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多样,加强预防护理是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的关键。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交叉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722.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b)-0051-03

新生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败血症等[1],对新生儿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研究指出细菌、病毒是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院内交叉感染则是病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尽管全球医疗技术不断完善和进步,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仍高达12.5%,这与新生儿的自身体质、医院制度管理存在密切关联[2]。如何降低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45例出生后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预防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45例新生儿肺炎为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日龄1~27 d,平均(12.6±3.8) d;足月儿32例,早产儿13例。以同期无感染的326例健康新生儿作对照组,男164例,女162例;日龄1~28 d,平均(13.8±3.6) d;足月儿274例,早产儿52例。两组患儿家属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肺炎和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收集资料包括新生儿的年龄、性别、病情、体重、早产儿、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住院时间和出生季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体重、早产儿、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和住院时间均可引发肺炎(P<0.05)(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低体重、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和住院时间长均是新生儿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2)。

3 讨论

医院是各类疾病的聚集地,病原菌复杂多样,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容易出现交叉感染[3-5]。相关报道[6-7]指出,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共同媒介和生物媒介传播,院内交叉感染主要以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分析其相关感染因素对临床制订预防护理对策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单因素结果提示体重、早产儿可能是交叉感染的主要因素,低体重、早产儿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此类新生儿皮肤角质层发育尚未完全,病原菌易侵染,造成肺部感染。有研究指出,低体重和早产儿生理系统发育相对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差,一般需放入包暖箱中,此环境利于病原菌生殖,导致感染率增加[8]。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和住院时间长均是引发新生儿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时间越长,耐药性病菌逐渐取代正常菌群,诱发感染,给新生儿肺炎临床治疗造成影响。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静脉釆血、机械通气、留置胃管和留置导尿管等,这些操作增加新生儿同外界病原菌接触的可能性,有报道[9-10]显示,侵入性操作、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0%左右,观察组患儿的侵袭性操作占52.08%,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感染,滥用则会造成菌群失调,致使交叉感染率增加[11]。

预防新生儿肺炎感染不仅要合理应用抗生素,还需加强新生儿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环境卫生、呼吸道通畅和个人卫生的保持等,预防效果并不全面,邱丽红[12]报道,新生儿常规护理后的感染发生率高达21.95%。近两年本院加强了院内感染因素的预防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加强医院规范化护理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成立感染预防工作小组,制订系列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管理制度。②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控制医外人员探视,保持病房清洁和温湿度,定期进行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需要对手部进行清洗消毒,并佩戴口罩。③对院内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相关性教育,定期进行感染性知识的培训,讲解正确无菌护理操作,树立预防感染的意识;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范,注重细节护理,如无菌容器时加盖、记录无菌溶液使用时间、准确配制消毒液浓度等。④加强病情观察,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胎龄、体重、呼吸、体温和病情等,异常出现后立即通知医生采取对症措施处理,尤其是存在独立危险因素的患儿,需要加强监护,如合理使用抗生素,制订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规范和制度,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护人员进行惩处;尽可能减少侵袭性操作,严格规范操作,杜绝连续性操作;定期对呼吸机、导管等医疗器械消毒,选择使用一次性气管插管和吸痰管。⑤进行心理护理,同患儿家属交流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给予家属适当的安慰,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和护理。

综上所述,新生儿肺炎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多样,加强预防护理是降低新生儿肺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坚英,张丽英,沈彩燕,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3986-3987.

[2] 章小芳,叶丽娟.院内感染新生儿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干预对策[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2):188-191.

[3] 李玉峰.新生儿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3,35(18):2873-2874.

[4] 李芳.新生儿防止院内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346.

[5] 杨青,陈晓,孔海深,等.Mohnarin 2011年度报告:0~14岁儿童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5488-5492.

[6] 张晓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护理学院,2012.

[7] 尚丽娟.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08-109.

[8] 张英,汪香娣.新生儿防止院内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346.

[9] 刘莎,唐春炫,曹岚.院内交叉感染现状与预防措施研究——ICU病房院内感染[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853-854.

[10] 徐敏,涂敏,陈洁.NICU医院感染监测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96.

[11] 赵翠芬.72例新生儿肺炎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76.

[12] 邱丽红.预防新生儿肺炎患儿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护理方法[J].求医问药,2013,11(7):274-275.

(收稿日期:2014-10-09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新生儿肺炎相关因素
折痕
自制叩背器在新生儿肺炎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观察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氨溴索与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沐舒坦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小儿会阴烧伤护理中食物保鲜袋接尿的应用价值评价
雾化吸入结合静脉滴注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