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4-12-09杨柳
[摘 要]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结合现代社会的变化本文从家庭结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方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浅述。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 家庭
对青少年来说,家庭是他们成长的初始环境,是他们接受教育、形成人格、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各种家庭因素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的许多心理问题,都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有恶习、家庭经济情况、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等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明显的影响。
1家庭结构的影响
在家庭结构方面,其中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及家庭子女个数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关系上。
已有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离异家庭子女具有显著的差异性:(1)离异家庭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差,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存在易愤怒、焦虑、自卑孤独、压抑、逆反粗暴、封闭及厌恶交往等个性特征,其中男生比女生表现更为突出。[1](2)非离异家庭的青少年比离异家庭的青少年更倾向于积极应对;(3)离异家庭子女的神经质症状较为突出。(4)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及适应障碍检出率较高,由于他们的自卑和封闭心理,常常造成他们的社会交往困难。(5)离异儿童应激水平的研究结果显示,离异家庭儿童的应激总分、心理应激分数和生理应激都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童。[2](6)家庭结构不完整的青少年更易缺乏安全感,父母离异家庭比父母其一去世家庭的未成年人更易出现心理困扰。
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研究中,很多都报告二者在心理指标上有差异,但结论却多有分歧,尚不能达成一致。
2 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类型通过因子分析辨认为五种类型,即放任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或溺爱型和干涉型。
(1)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理解、信任,则易产生不安全感、孤独感及自卑、狭隘和敌对情绪,既阻碍了他们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导致他们成为高精神质分的个性。[3]放任型教养方式易使儿童产生任性,社会退缩等心理,降低独生子女的持久需要增长攻击需要。(2)否定型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经常惩罚、责骂,表现出过多的否认、贬低行为,易使子女情绪不稳、抑郁、焦虑、缺乏自信,从而阻碍了他们与社会人群的正常交往,导致他们成为高神经质分个性。同时可能导致独生子女具有较高的谦卑需要和攻击性需要,及较低的持久需要。(3)过分保护型可能降低独生子女的亲和需要。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不利于培养独生子女的成就需要,干涉型则可能降低独生子女的亲和需要。(4)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智能开发,否定型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会使儿童心理发育受阻,儿童易发生社会退缩、急躁、任性等非智力因素问题。(5)家庭教养方式中的否定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均与独生子女的自我接纳程度呈负相关,只有民主型家庭与儿童自我接纳程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民主型家庭可能有助于独生子女的自我接纳,或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的自信心。
3 亲子关系的影响
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中,许多研究以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不平等性、稳定性和发展性。
(1)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深。处于有口角、暴力家庭或离婚家庭的儿童,其行为问题出现率均比和睦家庭者要高很多。(2)沟通渠道的通畅是良性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都从沟通开始,亲子关系也不例外。(3)亲子关系影响幼儿认知的发展。父母经验和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认知经验的发展,很多幼儿和其父母在看待问题的角度上具有惊人的一致性。(4)亲子关系影响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父母对青少年的要求与其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父母对幼儿的情感亲密程度和青少年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与其退缩行为呈负相关。(5)亲子关系影响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低级的安全需要和归属与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将会促进儿童向更高级的需要发展,形成完整健康的人格结构。与此相反,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则是幼儿出现社交困难、暴力冲动、自私、自闭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根源。
参考文献:
[1]孟彬.张炳奎.林涛.父母婚姻状况对子女人格和不良情绪的影响[M].中国民康医学,2011,11 (21):2661-2662.
[2]陈晓.罗红格.牛春娟等.离异家庭对青少年应对方式及人际信任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988-989.
[3]张开荆.单亲家庭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2):46-47.
作者简介:杨柳,籍贯山东德州,毕业于潍坊医学院 ,现于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心理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