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治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分析*

2014-12-09上官慧军

菏泽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长治旅游农业

上官慧军

(长治学院师范分院,山西 长治046000)

引言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以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供游客领略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新型农业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1].休闲农业旅游将旅游发展和传统的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有利于拉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关联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农村地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农业由传统单一功能向集生产、观光、休闲等综合功能方向发展[2].本文对长治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长治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提出了建议.

1 长治市区域概况

1.1 位置范围

长治地处北纬35°50'~37°08',东经113°01'~113°40',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为太行山、太岳山所环绕,东倚太行山,西靠太岳山,东邻河南安阳、河北邯郸,西邻临汾市,北邻晋中市,南邻晋城市,总面积13 896 km2,辖13个县市区(包括城区、郊区、潞城市、长治县、屯留县、长子县、壶关县、平顺县、黎城县、武乡县、襄垣县、沁县、沁源县)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

1.2 气候地貌

长治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在8.6℃~10.5℃,气候温和适中,气候条件与承德避暑山庄相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一般年降水量在530~650㎜.长治水资源相对丰富,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从全市整体地貌来看,长治海拔多在800~1 500 m,有山地、丘陵、盆地多种地貌类型,地形复杂.

1.3 交通运输

长治交通便捷通畅.主要有:太长(太原—长治)、长晋(长治—晋城)、长邯(长治—邯郸)等高速公路,207国道、208国道纵贯南北,309国道横穿东西,二广高速(二连浩特—广州市)和青兰高速(青岛—兰州)在长治交汇.长治境内的太(原)焦(作)和邯(郸)长(治)两条铁路干线,贯穿南北西东.长治民航机场可起降中小型客机,已通航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西安、大同等.长治铁路、公路、航空线路,已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为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1.4 农产品资源

长治水、热、光等自然条件良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是农产品生产的适宜区,生产基础和技术条件都比较成熟,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蔬菜等.长治立足自身优势,发展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农产品资源丰富.长治市名优和特色农产品资源,见表1.

表1 长治市名优和特色农产品资源

2 长治休闲农业旅游类型

2.1“农家乐”型

农家乐休闲农业旅游是以当地农户家庭为主要经营主体,利用自家的庭院、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等资源,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与城市生活不同的乡村生活.例如长治郊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兴建了“农家乐”、“渔家乐”等一大批休闲农业示范点.长治市东部郊区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沿山瓦窑沟、滴谷寺等村,依托景区资源和依山傍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餐饮旅游服务,农家乐成为当地的一项特色旅游产业.此外,旅游大县壶关、武乡等地的农家乐、农家客栈也迅速发展.

2.2 特色乡村型

特色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是以在某些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特色的村落或村落群为依托开发的.如壶关县龙泉镇小山南村,一栋栋食用菌大棚连成一片,食用菌已成为小山南村的主导产业,成为小山南村的一张大“名片”;长治县苏店镇东贾村依托温和气候、充沛雨量、充足日照、肥沃土地、便利交通等有利条件,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此外还有黄南宜翔蔬菜种植园区、潞城市合室乡熬脑村绿色大葱种植等.

2.3 民俗文化型

民俗文化型旅游产品主要利用当地特色文化资源,让游客感受独特的地域文化.

2.3.1 古会民情

长治县柳林村农历九月十七的骡马大会,是上党地区较有影响的庙会.地处长子、屯留县交界处的鲍店,是一个古老的集镇,药材会从每年农历九月十三始,至腊月二十三日止,历时百天.潞城微子镇是上党地区通向冀、鲁、豫三省的一大门户,自古以来就是商家必经的集散中心,这里的添仓会于每年的正月二十四为正会,还有比干岭庙会,是客商看好的贸易机会,被誉为“太行第一会”.襄垣县城南西里村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凉楼寺祝寿会等.

2.3.2 民间艺术

长治市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运用民间文化资源并不断创新,成为当地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能够弘扬各地的特色乡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建设,使外界了解这一方水土的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长治市长治县(旋律优美的潞安大鼓)、黎城县(历史久远、手工技艺一流的黎侯虎)、屯留县(风格独特的瞪眼家伙)获得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潞安大鼓、上党八音会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4 度假休闲型

度假休闲农业旅游是依托优美环境、清新空气、充沛阳光、便捷交通,结合民俗文化,开展康体、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如位于长治市东部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内的始祖百草堂,松柏环绕,气候宜人,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百草堂将神农文化、民族精神、平衡理论、养生理念与园林艺术相融合,百草堂南的百谷生态养生会所,是一家综合性度假休闲会所,集食宿餐饮、养生配菜、上党名吃、棋牌游艺于一体.长治度假休闲型形式还有度假村,如位于长治市北郊的漳泽水库库区的潞岛国际高尔夫度假村,位于襄垣县古韩镇上峪村西南的上峪村八仙湖度假村,地处太行山大峡谷的壶关马安驼国际旅游度假村等.

2.5 农业观光型

观光农业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旅游活动,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供游客采摘、观赏,享受田园乐趣.如武乡故城镇权店村的“权店”梅杏采摘园,当地农民充分发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优势,大量种植梅杏,所产梅杏个大,平均单颗果重达90 g,果色亮丽、果香浓郁、营养丰富,有“杏中之王”的美誉,已注册“权店梅”商标,权店在四月暮春梅杏花开时,举办梅杏赏花节,收获时节,举办梅杏采摘节,融观赏采风、采摘体验、特色品尝、古筝演奏、古书说唱等为一体.壶关常平绿野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充分利用后山资源,发展优质水果栽培,苹果园占地约23 hm2,梨园约2 hm2,春季百花争妍,秋季硕果累累,游客在园区可采摘果实.

3 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策略分析

长治广大农村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美好的田园风光、悠久的农耕文化,相传始祖炎帝在上党地区尝百草、制耒耜、兴稼穑,教民耕种,开创了中国原始农业.长治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具有农产品资源丰富、民俗文化多彩、交通便捷等多项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产品比较单一,多集中于观光、农家乐等,资源吸引力不足;配套道路建设、周边卫生环境等有待改善;市场营销不足.长治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要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塑造不同的村容村貌,形成内容丰富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体系[3].

3.1 加强旅游管理,保护生态环境

长治休闲农业旅游开发要做到发展与保护并重,保持良好旅游环境.要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加强基本农田的管理和保护;禁止长期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禁止未经达标处理的废水进入农业环境而降低土壤及农产品的质量;要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加大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等清洁能源.要继续搞好造林绿化,如平顺县西沟村,多年植树造林,治理荒山荒沟,境内林木郁郁葱葱,山绿地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乡村旅游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

3.2 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长治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要继续完善通往各乡镇村道路建设,提高标识标牌布局密度,提高乡村的可进入性;发展商务酒店、乡村酒店、度假旅馆,建立功能齐全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加强农村饮用水及食品卫生监督检测,积极开发绿色休闲餐饮;加强乡村旅游景区水电、通讯、网络设施改造,逐步建设信息数据系统;加强自驾车、散客、团体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激情滑雪、垂钓休闲、农家养殖、荡舟冲浪等项目安全救援体系.

休闲农业旅游涵盖旅游、农业、生态环境等多学科知识,需要兼具系统知识的专门人才.长治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要充分发挥长治学院、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优势,通过远程教育、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对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市场分析、接待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素质,加强民间歌手、表演能手等培养,为休闲农业旅游业发展提供知识技能保障.

3.3 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加强产品创新开发

长治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要不断创新旅游产品,长治各县乡须立足实际,依托当地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充分挖掘休闲旅游元素,拓展休闲旅游项目,把旅游者的旅游休闲活动和乡村景观、生产生活紧紧结合,增加休闲农业旅游的内涵,突出产品异质性,完善旅游产品结构.

长治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可以围绕现代农业及其产业化,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发展农业科技旅游,如位于长治市郊的潞安太阳能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将现代农业科技和光伏科技相结合,“棚顶发电、棚下种植”,把农业活动、科技示范等融为一体;可围绕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态,打造休闲观光和养生写生型旅游;围绕果蔬采摘、播种耕种等农事活动,打造农事农趣体验型旅游;利用优美环境、清新空气,推出荡舟垂钓、散步远足等农业康体保健游;围绕古会庙会、民间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民俗文化体验型旅游;长治农家乐旅游要做好“农”、“家”、“乐”三字,保持农宅特有的土香,菜肴制作以农家菜为主,产品不能停留在吃农家饭、喝茶唱歌等重休闲轻农业的常规活动,要突出乡土特色,增加体验式、健身型项目.这样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市场需求.

3.4 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塑造旅游特色品牌

长治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治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要利用自身已经形成的品牌效应,吸收城市旅游发展的先进理念,运用特有的乡土文化、乡土生活方式和风土民情,突出特定地区的资源特色,开发“农”味重的活动项目,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努力打造精品旅游区.以长治县荫城镇为例,荫城坐落在长治县城南雄山脚下,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商贸古镇,被评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万里荫城,日进斗金”,是荫城镇独特的历史名片,荫城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要结合古镇的历史文化,挖掘荫城铁商文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保护性开发,注重古镇原生态风貌和文物的保护修复,发展古镇旅游.

3.5 增强规模开发,强化宣传营销

长治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长治市农业生产条件优越,长治各县乡要确定优势主导产业,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制定规划,学习外地建设经验,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农产品认证,积极申报国家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努力打造一批名牌产品;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产,特色农产品也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如沁州黄小米,平顺大红袍花椒等.农产品包装设计应提炼地域元素,重在表达个性、地方的差异性,培育“一村一品”发展典型,用品牌开拓市场,打好“地方特色”这张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要建立部门联合、区域联动的宣传营销机制.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开设长治休闲农业旅游专版,及时提供各种旅游信息和资讯,提供预订服务;在长治机场、火车站、客运中心等人群密集地方,用图册开展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通过举办旅游推介会、展览会、采摘节、民俗节等形式各异的活动,如长子县方兴农业科技园区举行的山西省蔬菜产业大会,既宣传上党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又扩大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把旅游营销纳入大旅游营销计划,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实现休闲农业与旅游业间的互动.

4 结语

休闲农业旅游是以农业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田园景观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适应人们观光休闲,增进人们对农业体验的旅游形式[4].传统农业经营产出的是水果、蔬菜等实体产品,而休闲农业除了实体产品外,还销售“休闲”[5].长治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开发农业与文化相结合的地区特色资源,重规模,重质量,不断打造有影响的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在基础设施、旅游文化、旅游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打好“上党牌”,适应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需求,促进地区繁荣发展.

[1]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2):119-124.

[2]姚萍萍.杭州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2:10-12.

[3]吴雅玲.大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9):925-929.

[4]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讨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5):125-128.

[5]黄蓉.休闲农业旅游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4:11.

猜你喜欢

长治旅游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当当鼓
长治学院外语系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